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一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1)把以下物质按要求分类:H2,CaO,Ba(OH)2,Fe2O3,Al,浑浊的河水,CH3CH2OH,NaHSO4,Cu(OH)2,HNO3,H2SO4,CO2,H3PO4,NaOH,CuSO4,空气,CO,CH4,MgCl2,H2CO3,MgSO4。

①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H2、Al②CH4、CH3CH2OH③CaO、Fe2O3、CO2、CO④HNO3、H2SO4、H3PO4、H2CO3⑤Cu(OH)2、Ba(OH)2、NaOH⑥NaHSO4、CuSO4、MgCl2、MgSO4⑦浑浊的河水、空气(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⑤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⑥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⑦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⑧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⑨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⑩离子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均属于非电解质()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9)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10)铝热剂:铝粉和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

(3)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ol。

(4)纳米材料不是胶体,其粒子分散到分散剂中才形成胶体。

(5)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不是气溶胶。

(6)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溶于水,Al3+、Fe3+水解分别生成Al(OH)3胶体和Fe(OH)3胶体,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因此常用作净水剂。

1.下面是高考题的组合,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制备Fe(OH)3胶体,可以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2016·全国卷Ⅱ,13A) (2)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2015·安徽理综,9D) (3)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2014·四川理综,2A) (4)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2014·四川理综,2B) (5)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014·四川理综,2D) (6)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7)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理综,2A) (8)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 (9)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理综,1D) 2.(2017·北京,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

A 项,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物;B 项,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C 项,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D 项,中草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有机物。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选项ABCD名称分类高分子化合物弱电解质纯净物混合物答案 D解析 碳纳米管为碳的单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 项错误;胆矾是CuSO 4·5H 2O,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 项错误;“84”消毒液是NaClO 的水溶液,为混合物,C 项错误;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D 项正确。

2.(2018·西安高三质检)钛酸钙(CaTiO 3)材料制备原理之一是CaCO 3+TiO 2=====高温CaTiO 3+CO 2↑。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TiO 2是金属氧化物,所以不是酸性氧化物 B.CaCO 3、CaTiO 3均属于含氧酸盐 C.CaCO 3难溶于水,属于强电解质 D.上述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A解析 A 项,TiO 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酸性氧化物,D 项,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题组二 纳米材料的“不寻常”应用3.(2018·武汉高三调研)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 =10-9 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如由铜制成的“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D.“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答案 D解析“纳米铜”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

4.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基本微粒直径为1~100 nm)。

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

这种材料耐高温,且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

下列关于该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B.该材料的基本微粒不能透过滤纸C.该材料在2 000 ℃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D.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答案 B解析该材料的基本微粒的直径为1~100 nm,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该材料的基本微粒能透过滤纸,A项正确,B项错误;氮化硼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可耐高温,结构稳定,C项正确;该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D项正确。

题组三“雾霾”与“胶体”5.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B.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答案 B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

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考点二认识物质性质理解物质变化1.认识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常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理解物质变化的“四个方面”(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

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3.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①蒸馏②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①分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十四化①熔化②汽化③液化④升华①氧化②风化③钝化④催化⑤皂化⑥歧化⑦硝化⑧酯化⑨裂化⑩油脂的硬化注意①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