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课程论文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姓名:葛剑学号: 1106140206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 经济 11-2联系电话: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但是经济方面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气污染就是很严重的一方面。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监测的我国559个城市中,地级及以上城市322个,县级城市237个。
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4个(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325个(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159个(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1个(占9.1%)。
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按重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评价,2006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无城市达到国家一级标准,5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44.2%)、55个城市为三级(占48.7%)、8个城市为劣三级(占7.1%)。
与上年相比,达标城市比例增加1.7个百分点,劣三级城市增加0.9个百分点。
可见,我国大气污染日渐严重,为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和治理对策。
同时希望通过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来警醒世人保护环境。
关键词: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具体问题污染来源治理对策正文: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1)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
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998年的209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948万吨,减排143万吨,减幅6.8%,其中生活污染源减少116万吨,高于工业污染源,减幅达23.3%;烟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445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070万吨,减排385万吨,减幅26.5%,其中工业污染源减少326万吨,高于生活污染源,减幅达27.7%;工业粉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32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991万吨,减排330万吨,减幅达25%.虽然近年来污染物排放有所减低,但污染仍然很严重。
据专家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水平仍高于环境承受能力的60%左右。
(2)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许多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较严重,污染类型以煤烟型污染为主。
城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全国近2/3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并且近三成的城市超过国家三级,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2005~2010年降水平均PH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三年有所回升,总体变化不大。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初见成效。
近年来,酸雨控制区降水平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比例呈减少趋势。
但是在全国的600多座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
(3)老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20多年来,中国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主要针对一些常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
虽然通过努力这些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但是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
但遗憾的是政府部门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控制。
氮氧化物污染加重,有些城市已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
特别是随着小汽车走入中国百姓家庭,汽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将会增加,城市交通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4)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大气污染冬季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最好;污染总体上北方重于南方。
城市大气污染由人类活动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综合影响形成,沙尘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
二、具体问题(1)酸雨:中国家环保局、中科院和国家教委共同主持的《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课题查清了我国酸雨现状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初步预测酸雨发展的新办法,评估了酸雨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我国酸雨在2020年前仍呈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酸雨控制综合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 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减产约1.5 亿亩,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受害面积128.1 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 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
这份报告还表明,我国大气污染输送和沉降80%以上的影响区在国内陆地范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酸雨也受到日本、韩国的影响。
(2)光化学烟雾:目前,由于我国内地汽车油耗量高,污染控制水平低,已造成汽车污染日益严重。
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浓度严重超标,已具有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
(3)我国云量和太阳辐射减少: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科学家发表报告指出,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烟雾对太阳光的阻挡作用,我国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多年来呈下降趋势,比半个世纪前要少很多;而另一方面,天空云量也在减少,“万里无云”的情况更加频繁出现。
据美国“科学生活”网站报道说,研究者发现,从1954年以来,我国的地面太阳辐射大约每10年减少2%,近50年来平均大约减少了10%。
该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我国500个气象站用仪器记录的地面太阳辐射量。
研究者还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内,我国的蒸发皿蒸发量平均每10年下降了39毫米。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中国学者钱云推测,这一现象很可能是太阳辐射减少与温度上升、风速增强等因素合并影响的结果。
三、污染来源我国的大气的污染源主要有三种,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以及交通污染源。
(1)生活污染源:城市居民、机关和服务性行业,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煤烟、油烟、废气等造成大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厌氧分解排出的二次污染物和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废气。
(2)工业污染源: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工厂迅速增加,而大气污染的来源也迅速增多,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主要包括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工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如化工厂向大气排放的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和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炼焦厂排放的酚、苯、烃类和化纤厂排放的氨、二硫化碳、甲醇、丙酮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粉尘。
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等种类不同,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如:由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及农药厂、造纸厂等各种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烟气,含有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碳黑、卤素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3)交通污染源: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是主要来源之一。
飞机、汽车、船舶排出的尾气中含NO、NO2、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HC)、CO、铅氧化物、苯、多环芳烃等大气污染物。
而且由于汽车汽缸结构不好,燃烧不完全,以及使用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等,在燃烧排放的尾气中,还含有大量污染气体。
四、治理对策(1)加强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与革新在烟尘治理方面,将抑制常规电除尘器的发展,拓宽电除尘器对高浓度、高温、高比电阻烟尘和含有腐蚀性气体等的适应领域;发展配套的监测仪器和装备;改进型材规格和品种,降低主体重量;完善计算机选型技术,开发脉冲供电、微机控制、可变电压供电装置等。
重点开发特殊环境使用的电除尘器,适当发展用于各种炉窑的中小型电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应提高配套机电产品及材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耐高温、耐腐蚀的滤料和纤维原料;在此基础上发展每小时处理风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耐温250摄氏度以上、寿命3年以上的袋式除尘器。
淘汰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旋风除尘器,重点发展高效低阻及除尘、脱硫一体化,即组合式除尘器。
在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方面,将根据汽车工业污染控制目标,以轿车和轻型车为控制重点;汽油机普及闭环电控燃油供给系统,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推广稀薄燃烧、可变配气相位、缸内直喷等技术;柴油机推广增压中冷、柴油机共轨等技术,并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
在脱硫方面,重点发展湿法脱硫工艺,以满足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烟气脱硫的需要;适当发展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喷雾干燥脱硫、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脱硫、电子束脱硫等工艺,以适应中小机组和老机组的烟气脱硫。
同时,根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适当发展工业锅炉、炉窑相配套的实用型或简易型脱硫工艺技术和设备。
在有毒有害气体处理方面,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催化燃烧和碳纤维回收利用等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和设备以及工业有毒气体、恶臭气体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然是层出不穷,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与革新不能停止。
(2)废气治理和控制技术以及原则废气治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按照废气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及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a.利用各种除尘设备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
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有:重力除尘技术、惯性力除尘技术、离心力除尘技术、湿式除尘技术、袋式除尘技术、电除尘法等等。
b.采用气体吸收塔以及其他物理化学的方法处理气态的大气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净化法、燃烧净化法,冷凝净化法等等。
c. 废气的综合利用。
废气中有一些具有利用价值的,应集中回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能够把资源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d.基本原则:第一、城市建设和工厂选址,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第二、改进燃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
第三、植树造林,净化环境。
第四、减少流动源的废气排放。
第五、在城市逐步实行集中供热。
第六、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
(3)立法建议及污染的法制宣传立法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保护大气环境的新的法律法规,做到更全面、更严厉、操作性更强。
将防治电厂化工厂等“排放大户”产生的大气污染、机动车船行驶排放的污染,甚至每一个可能因自己的行为不当而使城市大气受到伤害的个人,都置于法的管辖下。
加大处罚力度,特别规定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情节较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新的法律法规不仅要对那些违法企业的性质做出明确的界定,而且对由谁执法、怎样管理、处罚到何种程度,都应做出明确的规定。
污染的法制管理十分重要,要向群众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如;每年进行一周的环境保护宣传,加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的法律知识。
而且,对待各个企业工厂要坚持依法管理环境,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要进行教育和加以处罚,以致拘役判刑。
不能放宽对环境保护的监察执法力度,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还该我们一个绿色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