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二、选择题1.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 点,O 点恰好是下半圆的顶点,它们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有两条光滑直轨道AOB 、COD ,轨道与竖直直径的夹角关系为αβ>,现让一小物块先后从这两条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D v v =B. B D v v >C. AB CD t t =D.AB CD t t >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动能定理直接判断速度大小,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时间。
【详解】AB .小物块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同一物块重力做功只和高度有关系,COD 轨道竖直高度更高,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重力做功等于物块落至底端的动能,所以B D v v <,故AB 错误;CD .以AOB 轨道的物块为研究对象,根据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2112cos cos cos 2AB R R αg αt α+= 同理COD 轨道:22112cos cos cos 2CD R R βg βt β+= 两式相比且cos cos αβ<:221222122cos12cosABCDRRtαRt Rβ+=>+所以AB CDt t>,故D正确,C错误。
【点睛】根据圆直径对应的圆周角为直角,通过辅助线计算位移,进而分析加速度,最后求解时间。
2.如图所示为某电场中x轴上电势随x变化的图像,一个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在1x处由静止释放沿x轴正向运动,且以一定的速度通过2x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x和2x处的电场强度均为零B. 1x和2x之间场强方向不变C. 粒子从1x到2x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该粒子带正电【答案】C【解析】【分析】电势随x变化的图像的斜率的物理意义为电场强度,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根据电势的定义判断电势能的变化。
φ-图像的斜率的物理意义为场强,根据图像可知两处的斜率大小不同、方【详解】AB.x向相反,所以两处的场强大小不为零且方向相反,故AB错误;CD.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说明1x处的电场线沿着x轴的负方向,粒子能够从静止出发,说明粒子带负电,根据电势的定义式:Epϕ=q可知,粒子从1x粒子从到2x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D错误。
【点睛】注意利用电势的定义式计算时,因为电势的选取是相对的,所以公式中的物理量的正负需要代入,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电势能的变化。
、、三条导线到d导线3.有四条垂直于纸面的长直固定导线,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其中a b c的距离相等,三条导线与d的连线互成120︒角.四条导线的电流大小都为I,其中a导线对d 导线的安培力大小为F.现突然把c导线的电流方向改为垂直于纸面向外,电流大小不变. 此时d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A. 0B. FC. 3FD. 2F【答案】D【解析】【详解】把c导线的电流方向改为垂直于纸面向外后,对d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对d的斥力大小为F,b对d的斥力大小为F,c对d的引力大小为F,根据共点力的合成可知d导线所受的合力为2F,D正确.4.如图所示,A和B为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极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开始时开关S闭合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处,此时绝缘线向右偏离竖直方向,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小球带负电B. 当滑片从a向b滑动时,绝缘线的偏角θ变大C. 当滑片从a向b滑动时,电流表中有电流,方向从上向下D. 当滑片从a向b滑动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变大【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小球向右偏,可判断小球所受电场力方向,根据电场方向,能判断出小球的电性.滑动头从a向b滑动时,接入电路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分析电容器的电压的变化,从而判断细线的偏角变化,同时可判断电容器是充电还是放电,得出电流表中电流方向.利用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关系,可判断输出功率大小.【详解】A.由图,A板带正电,B带负电,电容器内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细线向右偏,电场力向右,则小球带正电.故A错误.B.滑动头向右移动时,R变小,外电路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路端电压U=E-Ir变小,电容器电压变小,小球受到电场力变小,细线偏角变小,故B错误.C.滑动头向右移动时,电容器电压变小,电容器放电,因A板带正电,则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向下.故C正确.D.根据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当外电阻等于内阻时,输出功率最大.外电阻大于内阻,外电阻减小输出功率增大;当外电阻小于内阻时,外电阻减小,输出功率减小.本题,不知道外电阻与内阻大小关系,故无法判断电源输出功率的大小.故D错误.【点睛】本题含容电路的问题,是高考热点问题.对于电容器,关键是分析和计算其电压,及充电情况.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可根据数学知识进行严格推导.5.如图,质量分别为M 、m 的两个木块A 、B 通过轻弹簧连接,木块A 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B 用轻绳通过定滑轮在力F 的作用下整体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绳与水平方向成α角.不计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则下列正确的是( )A. 木块A 对桌面的压力()M m g F +-B. 木块A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cos ()F M m g F αμ=+-C. 弹簧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sin tan cos F mgF αβα-=D.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2(sin )(cos )F F F mg αα=+-弹【答案】C 【解析】 【分析】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通过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进行分析求解,系统恰好静止,说明A 物块受到最大静摩擦力。
【详解】A .对A 、B 物块和弹簧构成的系统整体受力分析可知:sin ()F αN M m g +=+地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A 对地面的压力为:()sin M m g F α+-,故A 错误; B .题中未说明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所以无法计算动摩擦因数,故B 错误; CD .对B 物块受力分析,正交分解:sin sin cos cos F βF αmg F βF α=-=弹弹两式相比解得:sin tan cos F mgF αβα-=两式平方相加解得:22(cos )(sin )F F F mg =+-弹αα故C 正确,D 错误。
【点睛】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优先考虑整体法,分析单个物体需要选择受力较少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而正交分解。
6.真空中电量均为Q 的两同种点电荷连线和一绝缘正方体框架的两侧面ABB 1A 1和DCC 1D 1中心连线重合,连线中心和立方体中心重合,空间中除两同种电荷Q 产生的电场外,不计其它任何电场的影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方体两顶点A 、C 1电场强度相同B. 正方体两顶点A 、C 1电势相同C. 两等量同种点电荷周围电场线和面ABB 1A 1总是垂直D. 把正检验电荷q 从顶点A 移到C 电场力不做功 【答案】BD 【解析】 【分析】电场强度是矢量,通过场强的叠加获得合场强;电势是标量,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以根据对称性判断电势的大小;电荷从等势面上的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电场力不做功。
【详解】AC .电场强度是矢量,需要两个电荷在不同点进行场强的叠加,所以A 点和C 1点两处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且A 点合场强不与面ABB 1A 1垂直,所以AC 错误; B .根据电势的对称性可知A 、B 、B 1、A 1、和D 、C 、C 1、D 1这8个点的电势相等(关于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对称),故B 正确;D .因为A 点和C 点的电势相等,根据电场力做功:W qU =可知,正检验电荷q 从顶点A 移到C 电场力不做功,故D 正确。
【点睛】考察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标矢性。
7.如图所示,O 处为地心,卫星1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2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为椭圆,两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内.已知圆轨道的直径等于椭圆轨道的长轴,且地球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引力常量为G ,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1的轨道半径为R ,卫星1的运转速度为0v ,关系为 1.5OQ 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1的运行周期大于卫星2的运行周期B. 卫星2在P 、Q 点的速度大小关系为0p Q v v v >>C. 卫星2在Q 点的速度23Q GMv R<D. 如果卫星1的加速度为a ,卫星2在P 点的加速度为p a ,则 p a a > 【答案】BC 【解析】 【分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判断半径与周期的大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相关物理量,根据卫星变轨判断速度大小。
【详解】A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2a k T= 可知,卫星1的半径等于卫星2的半长轴,所以卫星1的运行周期等于卫星2的运行周期,故A 错误;B .卫星2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P 点引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在Q 点则相反,所以p Q v v >,0v 是圆周运动的速度,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知,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大于椭圆轨道远地点的速率,小于近地点的速率,所以0p Q v v v >>,故B 正确; C .若卫星2在OQ 为半径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1.5) 1.5Mm v G m R R= 解得:23GM v R =,在椭圆轨道的Q 点要做近心运动,所以23Q GMv R<,故C 正确; D .万有引力提供加速度:02MmGma r = 解得:02GMa r=,P 点距离中心天体较近,所以 p a a <,故D 错误。
【点睛】本题考察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以及变轨问题。
8.如图所示,锁定的A 、B 两球之间压缩一根轻弹簧,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已知A 、B 两球质量分别为2m 和m .过程一:只解除B 球锁定,B 球被弹出落于距桌边水平距离为s 的水平地面上;过程二:同时解除A 、B 两球锁定,则(两种情况下小球离开桌面前,弹簧均已恢复原长)( )A. 两种情况下B 小球机械能增量均相同B. 两过程中,在B 球落地前A 、B 两小球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均守恒C. 过程二中,B 球的落地点距桌边水平距离为63s D. 过程一和过程二中,弹簧对B 球做功之比为3:2 【答案】BCD 【解析】 【分析】过程一中B 球做平抛运动,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B 球平抛的初动能;过程二中两小球动量守恒;根据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详解】A .过程一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B 球的动能,过程二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A 、B 两球的动能,所以两种情况下B 小球机械能增量不同,故A 错误;B .两过程中,A 、B 两球和弹簧构成的系统除了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之外,无其他外力做功,所以系统机械能均守恒,故B 正确;C .过程一中,B 球做平抛运动,竖直高度为h :0s v t =212h gt =解得:0v =弹性势能为:2012p E mv =过程二中,A 、B 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初动量为0,根据动量守恒定律:A B 2mv mv =2211222p A B E mv mv =+解得:B v =根据上述平抛运动的规律可解出过程二中,B 球的落地点距桌边水平距离为3s ,故C 正确; D .弹簧对B 球做功全部转化为B 球脱离弹簧时的动能,所以弹簧对B 球做功之比为B 球两次动能之比:202132122B mv mv =故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