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塔微站技术规范书

铁塔微站技术规范书

微站施工技术规范书1、技术标准申请人提供的工程技术服务必须满足以下主要技术规范。

本规范颁布时,引用文件所示的版本均为有效。

下列文件被修订时,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57-20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YD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YD5054-2010《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60-2010《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GB51199-201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184-2009《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YD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5201-2014《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D5003-2014《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GB51120-201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YD/T5026-2005《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YD/T5015-2015《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规定》YD/T5211-2014《通信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YD/T1712-2007《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YD/T2198-2010《租房改建通信机房安全技术要求》YD/T2199-2010《通信机房防火封堵安全技术要求》GB51194-201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27-2005《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1051-201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T5131-2005《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D/T5132-2005《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CECS236:2008《钢结构单管通信塔技术规程》CECS80:2006《塔桅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YD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21-2010《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电气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54-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T50065-201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440-2009《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程》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2014年版)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815-2012《铝合金芯高导电率铝绞线》2、服务内容微站类项目施工总承包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为:新建地面微站、楼面微站、共享社会塔微站的技术方案、材料(除甲供材料外)供应、设备、材料安装以及开通调测的配合,包含土建、动力配套、市电引入(不含高压)、传输等专业。

2.1技术方案技术方案符合******公司原则和指标,并对施工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承担相应的指导责任。

(1)勘察微站站址环境,实地勘察现场建设条件。

建设条件包括天面资源、电源配套、传输等。

(2)填写相关勘察报告文档、拍摄现场照片,收集站点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包括站址、站名、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微站基础信息;现场照片包括360°环境、塔桅及天面、动力配套位置、远景和近景、不利建站因素等照片。

(3)根据建设单位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初步技术方案、绘制现场草图。

初步技术方案括:微站杆塔类型(包括地面微站、楼面微站和共享社会塔微站)、杆塔高度、配套方式、天线挂高、主设备安装、传输路由和市电引入等。

(4)提供新建地面微站、楼面微站和共享社会塔微站杆塔技术方案;光电一体箱、后备电源等配套设备安装方案;设备间所需的电力电缆、传输线缆、各类信号电缆的布放方案;防雷接地方案;微站一体化设备、传输设备的安装方案。

(5)编制概算表,设备及材料采购需求清单。

2.2施工服务申请人须严格按照国家、工信部、住建部颁布的施工规范、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设计文件要求的内容和*****公司的有关规定、规范、验收办法等进行施工。

(1)由设计人员到施工现场对参与施工的监理和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技术交底,对现场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案进行解析,技术交底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现场重点工序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由施工班组长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重申安全施工操作规程、安全施工流程及关键危险工序施工注意事项等。

(2)负责甲供物资的领用和乙供物资的采购,负责所有甲、乙供物资材料运输、保管,固定、安装、连接及相关测试。

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初步验收、竣工验收等工作,按要求提供及系统录入相关安装数据、竣工资料及其他需要填报的与安装施工工作范围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3)施工内容为设计文件所描述的应由申请人承担的全部工作内容,包括:新建地面微站、楼面微站和共享社会塔微站杆塔施工和改造,杆塔基础、配套基础等土建施工;光电一体箱、后备电源等配套设备安装;设备间所需的电力电缆、传输线缆、各类信号电缆的布放;防雷接地工艺施工;微站一体化设备、传输设备的安装等。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协调施工方案,负责现场施工涉及的占道、占地、破路、开挖、恢复、赔补等工作;配合后期运营商建设的设备安装和开通、传输光缆引入等各项协调工作(不包含红线外的光缆的协调工作);部分施工界面需建设单位与运营商确定后进行调整,本项目实际界面以建设单位与运营商商定界面为准。

2.2.1塔桅及土建基础2.2.1.1 新建地面微站新建地面微站主要包括新建杆塔、杆塔基础、配套设备平台基础、塔体地网、配套设备地网等,以及设计方案中要求的其他土建相关内容。

2.2.1.1.1 杆塔(1)杆体材料:杆体材料尺寸和强度等级等各项指标须符合设计要求。

塔柱、法兰材料及法兰加劲板材料规格宜为Q345B,其他构件材料宜为Q235B。

主材及辅材采用型钢及圆钢管,均要求一次截材,不得二次对接。

钢构件宜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

(2)塔柱螺栓宜为8.8级、10.9级普通螺栓,其余螺栓宜为4.8级、6.8级普通螺栓。

(3)杆塔所采用的筒体壁厚不应小于5mm,钢板厚度不小于5mm ,角钢截面不小于L45X4 ,圆钢直径不小于16mm。

(4)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5)杆塔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面应保证75%紧密贴合(用0.3mm塞尺插入面积应小于全部贴合面的25%),边缘间隙最大不超过2mm。

(6)杆体构件采用焊接连接时,焊条型号须与钢材材质匹配,焊缝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裂纹、焊瘤、夹渣、气孔、焊坑、电弧擦伤等缺陷。

(7)当圆钢或钢管与法兰盘焊接且设置加劲肋时,加劲肋的厚度除应满足支承法兰板的受力要求及焊缝传力要求外,还不宜小于肋长的1/15 ,并不宜小于5mm 。

加劲肋与法兰板及钢管交汇处应切除直角边长不小于20mm 的三角,以避免三向焊缝交叉。

(8)杆体加工及安装精度须符合《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YD/T 5132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等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

(9)杆体安装垂直度:自立式塔架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对于单管塔、桅杆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750。

(10)铁塔安装完成后应对地脚螺栓进行防腐处理并用C15混凝土包封。

2.2.1.1.2 基础(1)微站杆塔塔基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刚性短柱基础,设备平台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台基础。

(2)土方工程:➢土方开挖时,开挖的工序、方法必须与施工组织设计相一致,并遵守“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做好防水、排水措施,并确保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安全。

➢基础大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必须先放线后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基坑进行保护并及时组织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垫层施工,坑底标高允许偏差-50mm,长、宽允许偏差±50mm。

➢回填基坑时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容重必须大于16.5kn/M,3:7灰土垫层压实系数大于0.94,参合用材料含水率宜为16%。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开挖埋深不宜小于0.5m。

➢桩基础开挖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必要时采用钢护筒或其他可靠支护措施,以保证安全。

(3)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基础侧模拆除时,应以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为宜。

(4)钢筋工程:➢钢筋进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规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监理见证取样复检,焊接钢筋试件应现场施焊,并见证送样,合格后方可使用。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段应作弯钩,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JGJ107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相关规程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