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公共支出的分类与原则

第六章 公共支出的分类与原则


2、按价值构成分类
(1)补偿性支出,指为保证简单再生产过程的进行,对已 损耗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补偿,是用于补偿生产 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在实际中通常 是指对国家资产折旧的补偿。 (2)积累性支出,直接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是财 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对 扩大生产流通规模和增加社会财富有重大意义。 (3)消费性支出,指财政为保证社会共同消费的实现所安 排的支出项目。包括国防、行政、科教文卫、社会保 障和社会福利等支出项目。还包括非生产部门的个人 消费支出。
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原则
公共支出的原则,指政府在安排和组织公共支出过程中应当 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财政规律在支出上的具体化、系统化。 一般,各国在确定公共支出原则时都会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该原则能否覆盖公共支出活动的全过程和缓解公 共支出中的主要矛盾; 二是能否对公共支出活动和国民经济运行直接起到促 进作用并使之实现良性循环。
一、量入为出原则
1、把公共支出限定在公共收入总量允许的范围内,以公 共收入来控制公共支出,即政府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公共收 入总量来安排公共支出,力争做到收支平衡。 2、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即资源稀缺性假设以及现实状 况决定了政府必须把量入为出原则作为公共支出的首要原 则。
二、效益原则
1、它是通过公共支出使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从而使社会总 效益超过总成本。 2、公共支出的效益原则体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以“市场失效”为界限,合理确定公共支出的规模 与使用范围。 (2)实现社会资源在公共支出内部各类用途之间的合理 配置。 (3)注重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说明公共支出所体现的分配关系,进 而可以根据此分析不同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投票者在公共支 出决策过程中所采取的态度。
5、按支出安排后是否偿还为标准分类 (1)无偿性支出:国家政权机关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种
类型的公共支出 、特殊的经济建设支出 、扶持落后地区 和农业的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以及必要的捐 赠支出等
(2)转移性支出:也称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
共资金单方面、无偿地转移给居民或非居民的支出。主要 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公债利息、失业救济、 抚恤金等方面的支出。
特征:它是政府的无偿给付,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
再分配。
转移性支出三种形式:
一是一般性补助,或无条件拨款。 二是专项拨款或有条件拨款。 三是中央政府采取不同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或其他方 式,使得一些地区获得财政体制外的收益。 (3)公共支出按经济性质作如上划分,便于分析与研究 财政支出的宏观经济效应以及经济动态追踪,具有较强的 经济意义。
三、公平原则
1、它指的是公共部门提供的支出应能恰当地分别符合各阶 层居民的需要,使支出产生的利益在各阶层居民中间的分 配达到公平的状态。 2、公平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 况,不同对待。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公共支出的公平原则,
主要体现在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上。
四、社会稳定与发展原则
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反映出公共支出中的积累与消费的 比例关系,并可据此研究公共支出对整个社会中积累与消 费比例的影响,有利于通过公共支出的调整,促进合理的 消费与积累比例的形成,为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创造条 件。
3、按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
(1)一般利益支出:指政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实现 效益共享的支出,如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司法支出、 警察支出等。其特点是共同消费或联合受益。 (2)特殊利益支出:指只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 予特殊利益的支出,如教育、公共卫生、企业补贴、社会 保障等。
这种分类有利于增强政府支出预算的透明度,有利于加 强对政府投资的管理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3)我国的财政支出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市场 经济国家的一般支出范围和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 验,逐步调整为以下内容:⑴一般的行政事业支出。⑵国 防支出。⑶维持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支出。⑷外交外事 支出。⑸教育科学文化支出。⑹社会保障支出。⑺工、交、 商等部门的事业支出。⑻农业支出,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支 出。⑼国家储备支出。⑽支援贫困地区支出。⑾价格补贴 支出。⑿公共工程支出。⒀环境保护支出。⒁公益事业支 出。⒂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按受益范围分析公共支出的构成,可以反映出支出效益的 归宿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的程度,进而可以分析不同阶层或制能力分类
(1)可控性支出:这是指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 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增减的开支。 (2)不可控性支出:指根据现行法律和契约所必须实施的 支出。这类支出在法律或契约的有效期内必须按照规定准 时如数支付,不得任意停付或逾期支付,也不得任意削减 其数额,如失业救济、债务利息等。
一、理论分类 1、按经济性质分类
( 1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机构或其他公共机构为了履行 各种职责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行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 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各种物品、工程或 劳务的支出。 特征:一是政府的所有采购均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 现政府的市场再分配 ;二是所有支出与采购的目的都是 为了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需要。
(2)有偿性支出 :主要指政府贷款和有偿性投资,包括
对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或对国家有重要战 略意义的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给予的扶持
二、预算统计分类 1、按政府职能或机构分类
(1)国防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 (3)社会科教文卫支出 (4)经济建设支出 (5)社会保障支出 (6)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出 (7)外交事务支出 (8)政府债务支出 (9)其他支出
1、它指的是公共支出应调节社会供需关系,促进经济稳定 及均衡发展。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支出的社会稳定与发 展原则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 (1)反周期的公共支出政策,即根据经济发展的态势因 时制宜地运用公共支出进行逆向调节。 (2)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方 面的公共支出投入,为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 基础。
第二篇 公共支出与效益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公共支出的分类与原则 公共支出规模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公共支出效应与效益
第六章 公共支出的分类与原则
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分类
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公共财政的事权为依据,以公共
服务为目的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与使用活动,集中反 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 其分类方法大致有两种:理论分类法和预算统计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可以反映政府政治经济活动的全貌,同时也 有利于明确支出资金的使用效果和部门责任。
2、按复式预算编制要求分类 (1)经常性支出:指满足国家经常性开支需要方面的
支出,如科教文卫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 内外借款的利息支出等。 (2)资本性项目:指政府为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 应急性储备、土地或无形资产的支付等方面的支出,主 要包括固定资产购置、储备购置、土地和无形资产的购 置、资本性项目的转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