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定
;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27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 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例28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分号误用
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如: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 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 都统一的。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类疑惑:有的人讲话讲
得口若悬河,可为何一写文章便磕磕巴巴呢? 朱自清先生给出的解释是,声调在口头表达中 起到了强有力的协调作用,而书面作文则没有 这样的便利。
可转至作文时,声调的作用就没有那么明
显了。作者想要将文章里的思路表现出来,想 告诉读者哪里是重点,就必须调动语气词、关 联词(如“虽然……但是……”等)、标点符号 (如问号、感叹号),甚至是段落划分(如将 重点内容单另成段、通过分段突出段与段的关 联等)等一系列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
课堂小结
1 问号、顿号的特殊用法 2 使用冒号、分号的注意事项
三 巩固反馈
1、整理今天的课堂笔记; 2、完成点号的相关练习。
例15. “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 做最后冲刺。”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 3、 顿号的特殊用法
大并列套小并列,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语、补语,中间不要用顿号。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加顿号。 概数约数不确定,中间也不用顿号。
⑴大并列套小并列,
大并逗,小并顿。
例16.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 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 制约的。
二、探究交流
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 1、问号的特殊用法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例1. 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例2. 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 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例22.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例23.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例24. 日本有的学校二、三年级都开语法课。
邻近数字连用表示确数要用顿号
顿号和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25 孩子们给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 水、地瓜、和煎饼。
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26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 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
学习目标:
1 掌握点号?:、;的使用规则
2 明确点号?:、;的易错点
一、自主学习
了解?:、;的基本用法
标点符号分类
句中点号 点号 (4) (7) 句末点号
(3)
顿号 逗号 分号 冒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标号 省略号 着重号 连接号 (9) 间隔号 书名号 专名号
选择问句,中间停顿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 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你们说话小点声好不好?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用问号。
例4.怎么了,你? 例5.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用在全句末。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特指问句也叫“特殊疑问句”,常见的疑问代词 有“谁、什么、怎么、哪” 等。 例6.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 有没有再调查? 例7.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
例17. 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 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⑵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加顿号。 例18.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9.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 中间不要加顿号。
例20. 这个区有30多所中小学。
例21. 别不问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⑷概数约数不确定,中间也不用顿号。
: 2、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10.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
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例11. 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
关系非常融洽。
使用冒号的注意事项
1.起提示作用时,冒号一般管到句末, 不能管到句末则不能用冒号。 例12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
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 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 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作业到深夜”,后面逗 号改为句号。
2.“某某说” 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 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13.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大桥就要通车了, 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14.“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 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特指问句,每个分句的末尾都要用上问号。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有些句子虽然带上疑问词,如为什么,怎样等, 但表达的是陈述语气,这样就不能用问号。
例8.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 这人是怎样怎样一身土气。 例9.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 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