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多重悲剧分析——特定时代的人物多舛命运【摘要】:根据老舍的《骆驼祥子》,本文主要从文本出发,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祥子”,作为一个二十年代的北平车夫的生活经历。
在他经历的的生命、婚姻、事业中,分析他的悲剧性——一个有志青年的逐渐堕落。
其次,分析除小说主人公以外的——虎妞、刘四爷、小福子等人,他们在北平的生活经历以及最后的命运结局,展示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悲剧色彩,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借此,揭示二十年代的北平社会中底层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状况,甚至是,当时整个中国的下层人民,一种受压迫、受欺压、受排挤、受歧视的生活状态。
最后,让人们看到中国当时的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无奈,以致最后无路可走时堕落的辛酸。
以警醒现在的世人,让人们对人生和信念有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悲剧命运生活经历祥子【正文】:《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祥子——一个北平车夫,从对生活充满希望与向往到最后堕落随大流的一个过程。
亦是祥子作为一个农村来的有志青年在城市中受到来自生活、婚姻、事业,以及周围的人的压力与影响,最后被同化为一个吃、喝、嫖、赌都行的车夫的一个过程。
从中展示给人们的是二十年代的北平劳动人民的不幸与悲剧,也是整个北平,甚至是整个中国劳动人民的不幸,是当时社会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一个缩影。
一、小说主人公“祥子”的“三起三落”——事业、爱情、婚姻的多重悲剧《骆驼祥子》中的祥子,18岁的时候父母去世,只身来到北平,想要在北平开始自己新的生活,找到一个谋求生计的道路。
在北平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之后,选择了把车夫作为自己的一个终身事业,打算一直坚持这份事业,并把做一个好车夫,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与奋斗目标。
祥子认为只要是为了买车就可以牺牲一切,可以牺牲自己的时间,牺牲自己的体力,可以在风中、在雨中,马不停蹄的工作。
始终把买车看作是一项无比神圣的事业,祥子在风雨之中劳碌奔波了三年之后,终于存够了钱,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这车在祥子的眼中是显得那么的可爱,此时的生活给祥子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
祥子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认为凭自己这样一个壮实、高大、身体顶棒儿的年轻人,一定能在北平很好、很安稳的生活下去。
但是,命运总是在人们出其不意的时候改变,给人们带来无比的震撼与折磨。
就在祥子精神奕奕,快活的拉着车的时候,却因为他无心的超小道被大兵给抓了去。
在当时的北平,军阀混战,到处都有关于战争的留言,祥子只是时运不济的被拉了去。
这一事件不仅让祥子丢掉了自己心爱的车,还让自己在战乱中受尽苦楚。
在部队中为大兵们打理各种各样的小事,并且得不到“人”的对待。
祥子再一次的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当有一天,他看见军营中同样作为俘虏的骆驼时,此时,一种恍然大悟重新点燃了祥子生的希望。
祥子趁大兵们打仗之时,混在骆驼群中,逃出了军营,而且还顺便牵了三匹骆驼。
祥子以为这些骆驼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供自己重新买一辆车,重新开始车夫的生活。
但是,他的骆驼并没有卖到一个好的价钱,反而只换到了三十几块钱,这些显然是不够祥子的买车的。
祥子只好另想出路——回到之前工作过的仁和车厂为刘四爷拉车,并把自己仅有的三十几块钱交给刘四爷,让刘四爷替自己保管着,等到有一天买车好用。
祥子的这一起一落虽然给祥子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是却没有让祥子对生活彻底的失望,祥子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最初的梦想,并且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祥子回到仁和车厂之后,并没有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么顺利——只要好好的拉车、存钱、买车,这么简单的生活。
在回到仁和车厂之初,祥子拉过散座也拉过包月,但是包月的人家是一个不拿下人当人看的人家,在张家的下人都是奴才是下贱之人,没有一点的地位与尊严可言的。
祥子在张家受尽了委屈,终于决定离开张家。
此时的祥子对生活、对梦想萌生了动摇的念头,这一点点的动摇让祥子沾染了自己以前从来都不碰的东西——酒。
当祥子带着酒意回到仁和车厂时,觉得自己的委屈无处发泄,想要找个人诉说自己心中的痛苦与不快。
此时,虎妞恰当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并主动的要求祥子进她的屋,跟她说说心中的委屈,祥子趁着自己的酒意答应了虎妞的要求。
但就是这一点小小的动摇却给祥子的婚姻与爱情埋下了潜在的悲剧因素。
祥子在这个酒醉的晚上与虎妞有了亲密的关系,祥子发现虎妞并不是第一次,这与自己的理想是相悖的。
祥子的理想是娶一个清清白白的姑娘,要是一个与自己一样老实厚道有上进心的女子。
并不是像虎妞这样的一个,年纪比自己大,有着男子一般的气质的老女人。
这让祥子对生活又有了新的发现,觉得就算是自己娶了虎妞,也许好歹能有自己的车可以拉,只要有了自己的车,其它的一切对自己来说都不重要。
拉车是祥子对生活的信仰,只要能够拉上车,祥子就还是祥子,就还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隶与阶下囚。
祥子抱着这样的想法,心怀忐忑的过着,突然有一天遇到了自己以前工作过的一个人家——曹老板。
曹老板的出现给祥子带来了人生中的又一高潮,曹先生是一个有学识的读书人,自然家中也是很干净整洁的。
能够在这样有儒雅气质的人家里拉包月,对于一个平常的车夫来说无疑是幸福的。
祥子又拉上了包月,此时似乎过去的那些不痛快与心酸都已不在,心中想的,脑中想的,全是存钱、买车。
祥子买了一个闷葫芦开始自己的计划,一点一点的存钱,打算加上在刘四爷手中的钱一起去买车。
正当祥子忘却那些生活中的烦劳与幸苦之时,就像是命运的故意捉弄一般,虎妞突然出现在祥子的面前,告诉祥子她怀了祥子的孩子并要求娶她为妻。
祥子觉得这是虎妞的威胁,那晚发生的事亦是虎妞的诱拐,自己像是中了虎妞的诡计般无奈与无助。
祥子此时觉得委屈,可是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这时孙探长这个人物的出现,正好让祥子省去了那些对生活疑虑的考虑。
曹先生因为自己学生的诬陷,陷入了危险之中,被孙探长盯上了,只好出逃到自己的好友左先生家里,曹先生让祥子自己小心,不要被孙探长找上麻烦。
可是,就像是命运的故意捉弄一般,孙探长不仅没收了祥子的车,连祥子积蓄也被孙探长拿走了。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社会之中,像孙探长这样收刮人民的长官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遇上了也只能自认倒霉罢了,劳动人民的反抗在二十年代战乱的北平是不痛不痒的。
祥子的这一遭遇又让祥子一贫如洗,祥子只好抱着消极的想法又一次的回到了仁和车厂。
祥子的这一起一落深深的打击了祥子对生活的信心,促进了祥子这个有志青年在北平的堕落与毁灭。
祥子回到仁和车厂,遇上刘四爷的七十大寿,虎妞想要趁父亲的生日,让父亲同意自己与祥子的婚事的,但是刘四爷是断然不同意她们的。
刘四爷作为一个有钱人家是看不起祥子这样的一个拉车的傻大个的,认为是祥子占了多大的便宜。
可是虎妞的坚持最后惹怒了刘四爷,父女俩最后以断绝关系换得了祥子与虎妞的结合。
祥子与虎妞的结合,让祥子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用祥子的话来说就是“有了家”,虽然这个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家,但是好歹有了妻子,有了自己的房子。
祥子与虎妞结婚后,并不如当初想的那么顺利,虎妞反对祥子拉车,祥子因此而痛苦;祥子不是一个有钱人,而且虎妞与父亲的关系也不可能在复原,祥子又热衷于拉车,不能照顾自己,也不能给虎妞理想的物质生活,虎妞因此而郁闷后悔。
两人都痛苦委屈的生活着,虽然最后祥子也是拉上了自己的车,这是他作为一个劳动者的必然,虎妞也找到了自己的同伴——小福子,他们两人像是凑合着过着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
当虎妞真的怀孕后,祥子似乎又一次真的感觉到了生活的希望,觉得自己有了儿子,后继有人了。
这时的祥子对生活怀着的是一种满意,但是虎妞最后却因难产而死。
虎妞的死对祥子的命运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祥子为给虎妞办理后事,卖掉了自己的车,最后花光了所有的钱。
祥子的这段婚姻最后让自己又变得一贫如洗,这不得不说祥子的婚姻是悲剧的,带给他的并没有什么幸福,娶的是自己不喜欢的女子,拉的不是自己买的车,最后以为会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时,孩子也没能顺利的来到人世。
这样的悲剧遭遇让祥子真的堕落了,曾经那个不沾烟酒,厌恶烟酒的祥子学会了吃喝嫖赌,任凭自己一天天的堕落、消沉,身体也变得消瘦不堪。
不再是那个积极、有上进心、身体倍儿棒的祥子。
此时的祥子已经堕落得,当曹先生再次看见他的时候已经不确定这就是当年那个傻大个儿。
即使祥子已经是这样堕落的生活着,他也许仍然还有那么一点生的希望。
当曹先生再一次出现,想喊祥子再回他那儿拉包月的时候,祥子是无比欣喜的。
祥子向曹先生诉说了自己的一切委屈与心酸,以及自己认为爱着的女子小福子的故事。
曹先生对祥子的理解,让祥子重新感到了一种火苗在自己的心中点燃了对生活的信心。
但是当祥子回到大杂院时,小福子已不在了,当祥子打听到小福子的所在地,并欣喜的敢去找小福子,想要与她开始新的生活时,得到的却是小福子已死的消息。
这样的结局给了祥子致命的一击,让曾经坚实的祥子再也没有了生存的信念与对生活的信心,在此时祥子的事业、婚姻、爱情一一的破灭。
祥子的事业、婚姻、爱情的悲剧结局不仅是让祥子从一个有上进心的有志青年变为一个堕落消沉的邋遢之人,它同时也反映出在旧中国,没有地位的劳动人民是没有生活的主动权的,即使努力的生活最后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让现在的人们看到那个社会吃人的本质与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和悲哀。
二、虎妞、刘四爷、小福子等人的悲剧——特定时代人们命运的缩影虎妞、刘四爷、小福子在二十年代的北平有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命运、结局,但是都反映除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模式与生存的状态——利己。
虎妞是刘四爷的女儿,本来过着自己正常的生活,每天帮助父亲打理车厂,有好吃好穿。
不用考虑生活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压力,周围的人也对她很敬畏,本可以这样安逸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她在《骆驼祥子》中开始是一个压迫他人的角色,是车厂老板的女儿,车厂的车夫都在她的管制之下。
长得虎背熊腰的,完全具有一个男子的特质,毫无女性特征——是一个粗鲁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在旧中国农村的劳动妇女本应该在家好好的养儿育女、农忙耕作的,但是虎妞是城市中的女人,而且还有一个有钱有势的父亲。
这样虎妞养成了一种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习性,这也是当时很多妇女的习性。
虎妞在遇到祥子之后,觉得祥子是一个勤快踏实的年轻人,于是对祥子产生了爱慕之情,抑或是作为一个老女人对情欲的追求。
让虎妞萌生了想要嫁给祥子的想法。
最后虎妞是如愿的嫁给了祥子,但是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祥子与虎妞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祥子的想法充满了一个乡下农民的质朴与坚硬,虎妞的想法充满的是城市的私利与浮夸。
二人想法的差异让他们彼此折磨着,好不容易有了孩子最为两人的一个缓冲剂,最后孩子却因虎妞好逸恶劳的习性而夭折。
孩子的夭折导致了虎妞的去世,也标志着虎妞命运的终结。
虎妞这种死亡的命运,预示着在旧中国,好逸恶劳的女子是不能生存的,没有文化与知识的劳动人民,想要在这个时代生存,就必须靠自己的双手与努力,通过辛勤的劳作才能在这歌残酷的吃人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