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考试题型及知识点总结题型一、填空二、单项选择10分三、图形标注(部分材料的标注)四、名词解释10分五、简答题30分六、绘图20分(两道题楼梯的占15分左右)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1、建筑: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2、建筑物: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人们在其中生活生产,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所建立的三维空间。
3、构筑物: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
4、建筑构成三要素(书7页):①建筑功能(满足人们生活、居住、活动的需要)②建筑技术(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和建筑设备等内容)③建筑形象(良好的建筑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三要素相互关系:建筑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建筑技术是建筑的物质基础,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应。
5、建筑构件耐火等级的分类(书8页)6、建筑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
模数数列(书9页)7、建筑工程设计内容(书11页):①建筑设计②结构设计③设备设计8、设计阶段(书12页):建筑设计过程按工程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及审批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两阶段设计或三个阶段设计。
对于技术复杂的项目、大型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一般的工程多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可省略)。
9、建筑设计的要求(书12页)①满足建筑功能要求②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④考虑建筑美观要求⑤符合总体规划要求10、建筑设计依据(书13页)①使用功能: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度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他们所需的必要空间②自然条件:气象条件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水文11、地震烈度(15页):表示当地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
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一般可不考虑抗震措施;9度以上地区,地震破坏力很大,一般应尽量避免在该地区建造房屋。
地震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1、门窗位置(书25页)①门窗位置应尽量使墙面完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和合理组织人行通道,充分利用室内有效面积。
②门窗位置应有利于采光通风。
③门窗位置应方便交通,便于疏散。
2、门窗的开启方向(书25页)3、建筑平面组合形式(书42页)①走道式组合②套间式组合③大厅式组合④单元式组合4、建筑平面组合于总平面的关系(书43页)5、间距(书47页)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主要应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与建筑防火安全要求来确定。
日照间距是为了保证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数,建筑物彼此互不遮挡所必须具备的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L=H/tanh式中L为房屋间距,H为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h为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当房屋正南向时)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1、房间的净高(书52页):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2、层高(书52页):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3、结构高度(书54页)4、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平面之外墙顶部的总高度。
(烟囱、避雷针、旗杆、风向器、天线等在屋顶上的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第五章建筑构造概论1、识图:书90页和91页的两个图必须掌握。
(了解各个构件名称及名称解释)2、房屋六大组成部分(书91—92页)①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载荷,并把上部的载荷传给地基。
②墙或柱: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③楼板层和地坪层:楼板层是水平方向的承重结构。
④楼梯:是房屋的垂直交通工具。
⑤屋顶:是房屋顶部的围护构件,也是房屋的承重结构(承受风、雪和施工期间的各种载荷)⑥门窗:处于外墙上的门窗又是围护构件的一部分。
第六章墙体与基础一、墙体1、墙体类型(书94页,熟悉94页的图):①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
根据墙体与门窗的位置关系分为窗间墙和窗下墙。
②按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③按构造方式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
④按施工方法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
2、山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
隔墙(112页):分割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把自重传给楼板层或附加的小梁。
承重墙: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
3、墙承重方式的墙体承重方案主要有四种(书95页,熟悉95页的图):①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垂直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横墙组成。
②纵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平行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纵墙承受楼板或屋面板荷载。
③双向承重体系:即纵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
④局部框架体系: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围墙承重。
4、砂浆(胶结材料)的类型(书100页):水泥砂浆:强度高、防潮性能好,可塑性和保水性较差。
属于水硬性材料。
地震区地面以上不允许用水泥砂浆。
石灰砂浆:和易性和可塑性好,强度和防潮性均差。
是气硬性材料,遇水强度降低。
混合砂浆:和易性和强度较高,也有良好的可塑性和保水性,使用比较广泛。
地震区地面以上用混合砂浆,地面以下用水泥砂浆。
5、墙厚的依据(书101—102页):墙厚主要由块材和灰缝的尺寸组合而成。
实心砖(长×宽×高)240mm×115mm×53mm,灰缝一般按10mm算。
6、墙脚构造(书103—104页),必须掌握墙脚构造详图。
(课件上有详图)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
内外墙都有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勒脚。
墙脚的处理:勒脚、散水、防潮层。
(书104—105页)7、过梁和圈梁(书106—109页)⑴过梁:用来支撑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重,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撑楼板荷载,过梁是承重构件。
根据材料和构造方式不同,常见的过梁有①钢筋混凝土过梁②钢筋砖过梁③平拱砖过梁④砖拱过梁等形式。
⑵圈梁:是沿墙体布置的钢筋混凝土卧梁,截面≥120mm×240mm,作用是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
圈梁有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砖圈梁两种。
⑶圈梁与过梁的区别:圈梁不可以代替过梁,过梁不能代替圈梁。
圈梁不承重,圈梁位于基础顶面,楼板、屋面板底部,门窗顶部。
具有整体性。
过梁承重,过梁位于洞口处,是局部性的。
8、构造柱(书109页)9、墙体变形缝构造(书110—111页)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伸缩缝主要考虑建筑物上部的变形,缝宽最小;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断开,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沉降。
防震缝缝宽最大。
10、变形缝构造差别(书112页)二、基础1、基础: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的下部结构。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到地基上。
2、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下的荷载的土层。
3、埋深:基础的埋置深度成为埋深。
4、基础的类型(书134—135页)按基础的形式分类:条形(带形)基础、独立式基础和联合基础按基础材料不同分类: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按基础的传力情况分类: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第七章楼梯1、楼梯的组成(P142):楼段、平台、栏杆扶手①楼段俗称梯跑,是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
②楼梯平台:平台是指两楼梯段之间的水平板,有楼层平台、中间平台之分。
③栏杆扶手:栏杆是楼梯段的安全设施,一般设置在梯段的边缘和平台临空的一边。
2、踏步级数:踏步步数一般在3阶~18阶之间。
踏步尺寸(146页表7—1):梯面:h=150~190mm踏面:b=260~300mm 经验公式:2h+b=600~620mm3、梯井宽度:一般为60~200mm,若大于200mm应考虑安全措施。
4、楼段尺度:分为梯段宽度和梯段长度。
梯段宽度:依据《防火规范》确定。
⏹一般供单人通行的楼梯宽度应不小于850mm;⏹住宅不小于1100mm,商场不小于1400mm。
⏹一般民用建筑楼梯的最小净宽应满足两股人流疏散求;每股人流按550mm—600mm宽度考虑。
⏹住宅内部楼梯可减小到850~900mm。
坡度: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o;当坡度小于20o时,采用坡道;大于45o时,则采用爬梯。
5、平台宽度:平台宽度≥1100mm;同时平台宽度≥梯段宽度。
保证通行通畅,以利人流分配和停留。
6、楼梯净空高度:梁下:2 m(书上)或 2.1 m ( 老师讲的)板下:2.2m7、楼梯间开间=2×楼梯段净宽+楼梯井宽度+两侧墙(或梁)边至轴线距离楼梯间进深=楼梯段长度+两边休息平台净宽+两侧墙(或梁)边至轴线距离8、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指踏面前缘至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
在30度左右的坡度下常采用900mm ;儿童使用的楼梯一般为600mm。
对一般室内楼梯≥900mm;靠梯井一侧水平栏杆长度>500mm,其高度≥1000mm;室外楼梯栏杆高≥1050 mm。
9、楼梯的各部位尺度:P146~147第八章楼地层1、楼地层包括:楼板层和地坪层。
是水平方向分隔房屋空间的承重构件。
2、楼板层的基本组成(170页):面层、楼板、顶棚3、楼板层、地坪层的用途(作用):(书170页第一段和177页第一段)4、楼板层按材料分类: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钢衬板组合楼板5、根据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三种。
6、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有预应力和非预应力两种。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常用类型有:实心平板、槽形板、空心板三种。
(173—174页)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分类:现浇肋梁楼板、井式楼板、无梁楼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整体性好,特别适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层房屋和对整体性要求较高的其它建筑,对有管道穿过的房间、平面形状不规整的房间、尺度不符合模数要求的房间和防水要求较高的房间,都适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8、地坪层(177页):建筑物底层房间与土层的交接处。
所起作用是承受地坪上的荷载,并均匀地传给地坪以下土层。
地坪层的基本组成:面层、垫层、素土夯实层9、楼地面装修:按面层所用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常见做法可分为:整体地面、块材地面、塑料地面、木地面。
整体地面包括: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水泥石屑地面、水磨石地面、沥青砂浆地面等。
水泥砂浆地面用沥青、木条分缝。
不同类型房间地面做法要求。
(1)具有足够的坚固性,要求在外力作用下不易破坏和磨损;(2)表面平整、光洁、不起尘,易于清洁;(3)有良好的热工性能,保证寒冷季节脚部舒适;(4)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人驻留或行走其上有舒适感;弹性大的楼地面对隔绝撞击声有益;(5)对于特殊房间应具有防潮、防水、防火、耐腐蚀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