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体会范文教育一个孩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寻找到正确的方法去教育。
下面是XXXX整理的,孩子也感受到了一种民主的气氛,更看到了家长对他的尊重。
时间一到,他一般都会主动关掉电视或者离开。
给孩子以关爱的形式非常多,但我认为,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是给孩子最大的也是最好的关爱。
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通常会尽可能多地腾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与一起读书、一起游戏、一起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丰富他的知识,陶冶他的情操,使的人格更加完善,同时也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育儿心得文章进家庭的和睦。
如果幼儿园给了家长参加与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家长最好不要错过,也不要让老人代替,更不要以各种借口拒绝。
实践中,我是非常积极参加这类活动的,比如亲子游戏、家长会、公开课等。
参加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他会觉得家长非常重视他,十分关爱他,能让他获得尊重,给了他力量,也树立了信心。
四、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他两三岁时,由于我们也要学习,看书、备课,参加考试等等,是经常的事,我们基本不打牌,也很少抽烟喝酒。
这给了孩子一种很强烈的暗示:人生必须努力,少做无意义的事情。
现在我的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非常强,能够比较专心地学习,而且强烈地反对抽烟和打牌,环保意识也非常强,应该说与我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复杂而又关系重大的事情,方法很多,困难也大。
没有耐心,缺少技巧,特别是不动脑筋地教育孩子,将会祸害无穷。
几周前,我和1岁多的小宝逛街时,她大声跟我说她想要长颈鹿。
一位妈妈和她8岁的孩子听到后走过来。
妈妈告诉我,她女儿有一只玩具长颈鹿放在家里,因为孩子现在正在学习给予,所以她的女儿想把长颈鹿送给我女儿。
我们交换了地址,一个星期后,我们收到了这只长颈鹿。
女儿立刻就喜欢上了它,并起名叫“卡森”,每天晚上都抱着那只长颈鹿睡觉。
这个惊喜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拥有的玩具是否可以给另一个家庭里的孩子带去不一样的体验。
现在,我们有个“一进一出”的规定。
当我们买来一个新的拼图,孩子就需要送出一个旧的拼图。
虽然我家小宝宝还很小,但是她很乐意这么做。
她可以选择不同的给予方式:可以直接送给需要的人,就像之前那对慷慨的母女送给我们长颈鹿那样;也可以通过慈善机构捐赠。
我知道对于小孩子,甚至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都有些难以理解什么是慈善为什么要做慈善有时我会想:如果家人需要,我们会怎样做如果我对待每个人都像对我孩子一样,我会怎样做我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而答案就是我行为的指导。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伟大的善意指针,我们要做的,只是去醒它。
我们都是活在人类这个大集体当中,所以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们:这个世界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大家庭。
我认为需要教会孩子给予,这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它可以帮助孩子们跨越很多思想的界限。
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被国家边界,宗教信仰或语言不同所束缚。
我想让他们看到的是全人类。
这可以让孩子们遇事时少一些害怕,多一些亲近。
如果他们看到的这个世界是无限的,他们的成就也将会是无限的。
其次,慈善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并不是以我们拥有什么而决定。
重要的不是某个人拥有最大的房子,最多的玩具,或是最酷的衣服。
在意这些东西会让孩子习惯通过拥有物质财产的多少来判断她的自我价值。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把某个东西送走,那么你就只是这个东西的终结者。
问下自己:是否有人比我现在更需要这个东西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没问题,你可以继续拥有它们。
但是,当你有机会遇到比你更需要这东西的人时,你可以成全他。
这当然不容易,我同样也囤了很多东西。
但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害怕舍弃他们的东西,因为它们只是个物件而已。
我的愿望是,我的孩子们能够分辨出生活中哪些是可以随意丢弃的,哪些不是——物质的东西可以失去,但善良,爱和给予的行为则一定要保留下来。
这些才会让我们真正找到自我。
我试图给她们以身作则。
我在洛杉矶的一家名为“妈妈联盟”的当地非营利组织工作,该组织为正在养育孩子的年轻妈妈们服务。
在加州,有四分之三的新手妈妈是在21岁前怀孕的。
妈妈联盟旨在帮助这些年轻妈妈尽快适应妈妈这一新的角色,并帮助她们的下一代获得更好的机会。
我们为这些妈妈们提供白天的托儿服务,在此期间,妈妈们可以从我们的一些活动中学习:如何花很少的钱做出健康美食,或是如何让孩子睡觉,她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参与许多其他的教育机会。
我喜欢这份工作,更多的是因为我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整天抱着宝宝,并能闻到他们的气味。
我也喜欢在“宝贝,宝贝”工作,一家总部设在洛杉矶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筹集资金,旨在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婴儿必需品,如尿布,衣服等。
“宝贝,宝贝”与流浪者收容所,儿童医院及家庭暴力收容所合作,以尽可能帮助到每个宝宝。
对我来说,慈善并不是把东西就这样丢掉,也意味着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当我带我的女儿去做志愿者,并试图教他们分享彼此的玩具。
我想让他们真了解的,不只是分享某个东西,而是分享人生的一次经历。
有一天,我们会将长颈鹿“卡森”送给另一个孩子。
与此同时,我们将会继续去尽力帮助每个我们可以帮助的人,即使是我们不认识的人。
这是我们唯一的方法来确保整个人类的延续。
育儿心得体会育儿是一条长期而漫长的道路,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说自己教育的孩子是最成功最优秀的,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优秀每个人定义不同。
我从怀孕开始就在想,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是怎么样的。
从开始希望她多么出类拔萃,到她一点点侵入我生活,才发现其实我只希望她:健康平安快乐的长大,做一个乐观积极,心怀宽广,仁爱大方有自我的人,就够了。
相对西方教育,国内教育确实有很多可悲的地方,但也有可取之处,所以我坚持以自己的理念去带孩子,揉合适合自己的来用,毕竟每个家庭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一概而全似乎不够合理,取自己所需的就好。
经常被朋友甚至长辈问,nono这么棒你怎么带的。
我是一个粗线条的妈妈,凡事不那么细致计较。
思来想去,我的育儿心得只有三个字:手放开很简单的三个字,我相信很多妈妈也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做起来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手放开,可以延伸到育儿的各个方面:行动,喂养,性格,语言今天我说一下nono在行动上面的表现,我是如何做的。
nono九个月可以扶着东西自己站立小走几步,十个月能连爬带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十一个月基本可以放手走几步,十二个月已经能够走的稳稳。
刚会爬的nono满屋子乱窜。
衣服脏,洗呗。
地板硬,带护膝呗。
到外面玩看到楼梯就爬,我不扶,就在旁边跟着,适当的保护着,小手小脸黑乎乎的,多洗澡呗,什么都没有保护孩子的天性重要。
爬行对孩子身体协调性发展非常有利,没有很好爬过的小孩下肢感觉很无力,平衡感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协调。
什么学步车学步带我连想都没想过。
Nono十个月参加爬行赛时在众多比她大的孩子中得到第二名。
当时老师都觉得nono比同龄孩子大胆,行动敏捷,问我们怎么教育的。
放眼看现场其他孩子哪怕拿一个小皮球玩,旁边都有家长保护着,这个危险那个不要,在那么厚的爬行垫上爬还要被嘱咐小心啊别磕到啊,家长寸步不离的跟着,孩子当然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了,什么都是家长说的算。
nono在现场看到什么玩什么,我仅仅在可控的距离里看着,甚至她爬上一个木梯窜过一个过道爬到滑梯跟前,我都没有跟着上前。
因为看过周围没有危险物也不会摔下来,防护措施很好,那就任由她自己爬咯。
对于我来说,摔一跤磕一下是她成长中的一部分,没有经历过就不算长大,摔过一次她会更好的保护自己。
所以为什么很多家长保护很好的孩子反而摔得多,因为他们还到学会自我保护的阶段就已经被家长保护起来了。
她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就算摔倒,我看不是很严重就会叫她自己爬起来,从来没抱过,哪怕哭着也是自己爬起来以后我才会抱她,不要说我心狠,我会等她爬起来后亲她安慰她,但更重要的是告诉她为什么会摔倒,下次应该怎么做。
而这么做的好处,nono到现在都是,就算摔倒只要不是非常疼都不会哭。
她只会越来越好,越摔越少。
到最后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还知道拍拍手中的灰,会这么做的时候她只有一岁。
一岁两个月的时候她已经会熟练的上下床不会摔了。
因为她要上下床的时候我们没有马上抱她,而是教她怎么做,一步一步教一点一点来。
这个年龄的孩子学东西非常快,每个孩子都是精灵,不要说她小听不懂学不会,孩子远比我们所想的聪明很多。
一岁三个月她已经会拿着扫帚帮我扫地,扫的干净吗当然不了,她只是在模仿我们,很多家长都会说不会扫还扫什么,不要累到孩子,会越弄越脏。
其实她就是当作游戏,这有什么不好最起码她能分清什么是垃圾,扫帚是用来干什么的。
再大一点,她已经会学着大人用扫帚去掏滚到沙发下面的玩具了,有模有样。
nono十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她垃圾要扔垃圾筐,尽管她那会儿都是爬着到垃圾筐跟前,尽管她那个时候还不清楚什么是垃圾,甚至会把垃圾筐的垃圾倒出来。
妈妈一定要多点耐心,每次扔小点的垃圾我都会请她帮忙,慢慢的她不会去翻垃圾筐的东西,再慢慢的她会把自己觉得没用的东西放进垃圾筐,也许会扔掉我有用的东西,但在我看来这是她的进步。
到现在她一岁八个月,就算在外面也已经会自觉的找垃圾桶把垃圾扔进去,准确无误。
一岁八个月她已经会自己穿脱衣服,就连纸尿裤也知道自己铺好把小屁股放上去,看到摆餐桌时候自己拿着小碗爬到椅子上等着吃饭直到自己吃完一整顿饭才下饭桌。
就在昨天,她把水杯打翻,撒了一桌子水,我并没有责备,而是扔给她一块抹布告诉她:nono帮妈妈把桌子擦干净。
然后我就去干自己的事情了,过一会儿我再去看,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抹布被她搭在她的小椅子背上晾着,地上掉着一些在桌子上放着的杂物,我想应该是她怕水浸湿这些东西所以扔地上才开始擦桌子的。
这是一岁八个月的她会独立思考做的事情,在外人看来这个年纪还是孩子,而在我看来,她已经是一个很能帮妈妈忙的小大人了。
不过我所说的手放开,并不是什么都不管哦,手放开,心与眼紧盯,随时关注宝宝的动态,真的危险时候一定要及时保护,随时关切宝宝情况,身体心理都需要妈妈多加呵护。
我几乎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很多妈妈问我,那你吃饭怎么办,做家务怎么办自己带孩子依然可以放心的在厨房做饭不用随时看着她,与其步步紧跟孩子害怕受伤,倒不如创建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环境给孩子。
危险物品还是要远离孩子,比如剪刀一类的利器,易碎品要收起来不让孩子拿到,容易磕碰到的尖利的桌脚尽量给包裹起来,容易烫伤孩子的开水明火也不要放到孩子能够碰到的地方。
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就能轻松的放开手啦。
细细想想如果你不肯把手放开,不告诉孩子什么是真的危险什么是可以尝试,除了随时紧盯,把东西都收的高高,还能怎么样万一有那么一下疏忽,孩子是不是一样会受伤也许还会伤的不轻。
然后你再严加防范,孩子不能乱动,行动局限,恶性循环,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有两个:孩子可能会越来越胆小,他什么都不敢碰觉得什么都是大人所说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