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考试要点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考试要点

1、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及其作用机理2、农药的基本概念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3、农药研制开发及登记过1)化学研究——合成与生物测定筛选2)药效试验——盆栽——田间小区——大田药效3)毒性试验A)急性:经口、经皮、呼吸;眼睛、皮肤等的刺激性B)诱变性:致畸,对后代的影响C)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4)代谢研究——农药在动物、植物、土壤中的代谢5)残留研究——农药在动物、植物、土壤中的残留6)安全评价(水生生物、蚕、蜜蜂、鸟、天敌)7)工业生产A)分析方法的建立B)剂型加工、中试、投产8)专利申请——申请、评价、公布4、农药学科主要研究领域1)农药合成:依靠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合成活性物质、确定最佳合成路线,中试试验。

2)剂型加工和使用技术3)农药分析及残留4)生物测定和药效试验5)农药毒性与毒理6)农药环境毒理5、什么是农药?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用有机化合物影响、控制调节各种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能有效的保护有益生物,较好地抑制有害生物,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使用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6、农药发展历史、现状1)无机和天然物利用时期2)有机合成时期3)新农药发展时期7、按作用对象可将农药分成多少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8、农药药害症状主要有哪些?1)发育周期改变2)缺苗、断垄3)颜色变化:失绿、黄化、白化、褐变4)形态异常:扭曲、畸形5)枯斑、枯萎6)生长停滞7)脱落、落果、劣果8)产量和质量收影响9、哪类性质的有机磷杀虫剂被淘汰或将被淘汰?主要有哪些措施?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磷铵、久效磷措施:A)为减少抗药性以及对高等动物毒性,以P原子为中心的不对称有机磷杀虫剂的开发B)引入杂环10、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存在问题1)持续性差、光照下易氧化,光稳定性差2)对鱼类水生生物毒性高3)除螨不好,除土壤害虫差4)无内吸熏蒸作用5)易产生抗药性1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开发过程1)天然除虫菊酯2)光敏型(丙烯菊酯)醇部改造引入苯环3)光稳定型拟除虫菊酯引入间苯氧基苄醇、酸部位结构改造、脂部位结构改造12、特异性杀虫剂主要有哪些类型?1)保幼激素类似物2)蜕皮激素抑制剂3)几丁质合成抑制剂4)性诱剂5)绝育剂6)驱避剂7)绝食剂13、举例说明微生物杀虫剂的种类1)病毒杀虫剂——核型多角体病毒2)真菌杀虫剂——白僵菌3)细菌杀虫剂——苏云金杆菌4)原生生物——微孢子虫14、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品种?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15、有害生物对杀虫剂抗药性学说1)前适应学说(选择学说),某些害虫在药剂使用前就具有抗性基因,药剂对种群作出选择,淘汰无抗性的,留下有抗性的2)后适应学说(诱导学说),,生物种群内不存在抗性基因,而是在药剂使用后,诱变产生了抗性品系3)基因复增学说,药剂引起基因重复,即一个抗性基因拷贝为多个抗性基因4)染色体重组学说,因染色体易位和倒位产生改变的酶或蛋白质引起抗性的进化16、影响杀虫剂抗性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A)抗性基因频率B)抗性基因的显隐性:隐性产生慢,但一般是纯合子,显性产生快,但一般是杂合子C)多基因和单基因:多基因的基因结合是以相乘的方式,因此抗性很高2)生物因素A)昆虫自身扩散和迁飞:迁飞性昆虫不易产生抗性B)生殖C)种群增长率D)害虫的生活习性3)药剂因素A)应用B)药剂自身:拟除虫菊酯类,昆虫易产生抗性,作用靶标单一;无机类、植物源类不易产生抗性C)药剂选择压D)剂量E)药剂反选择作用F)作用机理4)环境因素:栽培作物、寄主条件改变、温湿条件改变17、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机制1)代谢抗性:昆虫体内自身发生的变化,代谢酶是每个生物体都有的,具有普遍性,有酶参与活性提高、量增加2)靶标部位敏感性降低3)表皮渗透性降低4)行为抗性18、害虫抗药性治理措施有哪些?1)综合治理2)适度治理:减少药剂使用,降低选择压3)饱和治理:尽可能杀死杂合子个体,减少抗性基因频率,策略上要有敏感个体迁入,加大用药量,防治指标定得太高。

4)多点进攻治理:策略有混用、轮用、负交互抗性药剂使用19、列出3个90年代后开发的新杀虫剂?主要防治对象、作用特点、作用机理?20、昆虫生长调节剂在害虫防治中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意义:1)主要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昆虫及螨类、蜱、蚊、蝇2)有较高选择性3)低毒、低残留,环境污染小问题:1)作用慢2)对甲克类物种幼体有害21、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性质及使用时注意事项?化学性质:对酸不敏感,易和水发生水解反应分解为无毒,氧化反应,去烷基化反应,受热易分解,存在立体异构现象注意事项:1)有机磷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接触2)制剂脱水后应立即使用3)加工过程中应控制水分含量,不能太高4)填料、助剂不能是碱性物质5)甲基系列比乙基系列毒性低(甲基系列易被水解代谢)6)有机磷药剂易降解,残效期短22、除草剂选择性原理1)位差与时差选择性:土壤、空间位差选择性;时差选择性;利用位差与施药方法等的综合选择性2)形态选择性(单子叶不易受害,双子叶易被药害)3)生理选择性(吸收、输导的差异)4)生物化学选择性: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活化反应差异产生的选择性;……钝化反应……5)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23、举出某种作物田内的主要杂草2种(单双子叶各一种)、防治该杂草的5类除草剂,并说明其类型、作用特性、作用机理、使用时期和方法等稗草、狗尾草、马唐、黎——乙草胺——吸收特点:酰胺类,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靠植物幼芽吸收,单子叶以胚芽鞘吸收为主,双子叶下胚轴吸收,吸收后向上输导24、影响除草剂药效和药害的因素有哪些?1)土壤因素2)气象因素3)药剂及施药技术4)作物、杂草种类及生育期25、除草剂作用机理主要有哪些?26、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哪些类型?生长素类、赤霉素类、乙烯类、植物生长延缓剂类、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抑制剂类、脱落酸类、甾族油菜素及其类似物27、植物生长调节剂特性及使用时注意事项?特性:1)一般具有促进和抑制发育的双重效应,随着用药量、部位、时期的不同,有很大差异2)一般生物活性高,使用浓度比常规农药低3)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用植物活性差异大4)使用浓度不用所起作用不同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扩大用量和范围2)使用时期至关重要,错过时期达不到效果3)必须与良好的栽培管理措施相结合,否则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减产4)效果与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5)必须明确种类和用途28、农产品和食物中农药残留由来?1)直接喷洒:粘附,渗透,吸收传到2)污染环境中吸收3)生物富集食物链29、如何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1)合理用药:不同植物用量不同2)安全用药:安全间隔期3)去污处理4)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实行农药再等级制度30、农药的作用及优缺点?作用:农业现代化及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提供粮食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生活环境的保护;生活质量的提高;财产保护;稀有植物、动物保护;提高产量,品质优点:适应面广;操作简易;规模大;快速、稳定的防效;显著的效果缺点:人畜中毒及药害;非防治对象的影响;有害生物再度猖獗;环境污染;慢性毒性;农药毒力:衡量农药对有害生物毒作用大小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对有害生物所具有的致死能力毒性:把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称为毒性药效:衡量药剂效力大小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对有害生物综合作用的效果急性毒性:药剂一次性、大剂量或24小时内多次对生物体作用所产生的毒性亚急性毒性:药剂对生物体多次重复所用后产生的毒性,一般14~28天内给药慢性毒性:长期低剂量对生物体作用后产生毒性,一般一年以上迟发性神经毒性:有机磷酸酯类特有的神经毒性。

一般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8~14天出现下肢麻痹、运动失调、肌肉无力、食欲不振的瘫痪状态死亡率: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的百分数农药: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解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致死中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致死中浓度: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有效中量:使某种生物体的半数产生某种药效反应所需的药用剂量每日允许摄入量:每千克体重每日允许摄入的农药量最大残留限量:指在法律上被认可或者在认识上可以被接受的食品或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最高浓度农药残留: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

农药残毒:是残留在食品中的农药毒性。

特异性杀虫剂:不直接杀死昆虫,通过控制昆虫生长发育及繁殖达到减轻其危害的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生物农药:是为了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或者代谢产物及转基因作物,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

生物化学农药:对靶标有害生物必须是直接毒杀作用之外的作用方式微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活体真菌、细菌、病毒、原生生物等微生物农药制剂转基因植物农药:利用分子生物学或基因工程技术转入受体植物基因组,使其遗传组成改变,目的是达到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的效果害虫抗药性:昆虫具有的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药量的能力在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交互抗药性:昆虫由于相同机制,对汰选药剂以外的从未用过的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负交互抗药性:昆虫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杀虫剂更敏感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