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
第七章力
一、力
(一)基本概念、原理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即: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5、力的示意图: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图中表示出来的方法。
6、力的示意图的具体画法是: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同一物体受到几个力时,力越大的线段越长。
(二)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运动方向的改变;
(2)运动快慢的改变;
(3)运动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
三、弹力
(一)基本概念、原理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的特点
(1)在弹性范围内,发生形变的物体在弹力的作用下能恢复原来形状;
(2)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物体的弹性;
(3)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物体的塑形。
3、弹力的三要素
(1)…
(2)大小: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或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
(3)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4)作用点:在物体的受压处。
4、应用:测量力的大小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利用弹簧受拉力越大,伸长的长度越长的原理制成;(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看零刻度、一大刻度、一小刻度
测量时:拉力与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使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三、)
四、重力
(一)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二)中立的三要素
1、大小: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计算:G=mg(重力于质量成正比)。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力在物体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
二、基本概念、原理
(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惯性。
(三)平衡力: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五)摩擦力
1、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鼓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
…
物体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分类
静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
滑动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
滚动摩擦:物体间有相对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4、产生的原因: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凹凸不平
5、三要素:
大小:与接触面得粗糙程度和接触面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相互挤压的面上
6、应用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或使接触面粗糙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是接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的产生 1、@
2、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物体之间相互挤压产生)
3、压强的意义: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 二、固体压强
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大的压力叫压强
2、压强的定义公式:p =
S
F
3、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1Pa=2
11m N
4、改变压强的大小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三、液体压强
1、特点: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大小 (1)计算
p =
S
F
gh p ρ=(只适用于ρ均匀的液体,h 为深度)
(2)测量仪器:压强计 3、]
4、
应用:连通器
(1)特点
结构:各容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
使用:只有一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液面相平 (2)利用
生产中:茶壶、自来水管、水位计等 生产技术:船闸等 四、大气压强 (一)!
(二)
静止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证明大气压很大(相当于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0p =×510Pa )
2、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气体的温度、密度都影响气体压强)
3、大气压的大小 计算:S
F p
测量仪器:液体气压计(精确测量)、无液(固体)气压计(方便携带)、气体气压计(伽利略气压计) 4、大气压的应用
生活中:吸管吸水、吸盘挂钩等
(
生产技术中:抽水机等
(二)流动大气压强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此规律同样适用于液体)
2、气流增大压强减小的应用 生活中:喷雾器等 生产技术中:飞机的升力等
第十章 浮力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下表面比上表面受的压力大,由于下、上表面的压力差产生了向上的浮力。
二、}
三、
浮力的大小
1、测量:称重法:F G F '-=浮(F '为物体受浮力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此公式适用于气体)
3、平衡状态
漂浮:排浮G F = 悬浮:排浮G F =(此法也适用于气体)
4、物体的浮沉
浮F > 排G 时:上浮最后漂浮在液体表面液ρ > 物ρ 浮F < 排G 时:下沉最后沉入容器底部液ρ < 物ρ
,
浮F = 排G 时:
{
物液物
液小于漂浮:始终漂浮等于悬浮:始终悬浮ρρρρ
5、应用
轮船:漂浮在水面
潜艇:浮力不变,改变自重实现上浮或下潜
气球、飞艇:自重不变,改变自身的体积,增大或减小受的浮力,实现上升或下落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定义: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
3、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力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公式:FS W =
5、单位:焦耳(J ) 二、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t
W P =
3、单位:瓦特(W ) 三、&
四、
机械能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大小 速度大小
(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
质量大小 被举得高度
(三)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音箱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大小 (四)机械能
{
{
动能势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
二、
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一点、两力、两力臂)
3、杠杆的分类
1l >2l ,省力杠杆,用较小的力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费距离 1l <2l ,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动力距离小,阻力距离大 1l =2l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是制造天平的原理
二、滑轮 (一)定滑轮
1、定义:使用时固定不动
2、特点: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定义:使用时,轴(即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2、特点:是只是动力币等于阻力臂的两倍的杠杆。
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
1、定义: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成为滑轮组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的重时,有n 段绳承担物重,绳上的拉力就为重力的n 分之一。
即n
G
F =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有W ),额外功(额外W ),总功(总W ):额外有总W W W +=
2、定义: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
3、公式:
总有
W W =
η(η<1)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