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老养生大产业新格局:产业模式与发展趋势

养老养生大产业新格局:产业模式与发展趋势

养老养生大产业新格局:产业模式与发展趋势近期,“佛系”成为一个社会热词,各种组合词语接踵而来,例如“佛系少年”,“佛系恋爱”、“佛系养老”等等。

“佛系”这个词的本意是指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看淡一切。

这是当代青年在各种压力和焦虑下的自我消解,但是也侧面反映出现代人对于生活的随和心态。

事实上,现在连90后都在讲究养生,更何况是我们的“老年群体”,毕竟养老才是关乎一生的“终生大事”。

养老与养生的结合是对养老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养老是“生活必需品”,而养生则是“生活保养品”,只有将养生与养老相结合才能真正满足银发群体的经济需求与生活需求。

一、养老养生产业的含义及内容养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寿,这是对寿命、对健康以及不同年龄的养生要求。

例如最近非常火热的养生项目:韩国汗蒸、日本岩盘、日式温泉等,无不反映出当代人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越来越靠向养生健康领域。

养老则是由于社会福利和社会观念综合产生的社会需求。

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主要内容以日常照料和医疗服务为主。

养生和养老本身有功能的重叠,但养生概念所跨的年龄段要大于养老。

养生需求是对养老产业发展的补充与丰富,是在传统养老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增添了健康服务与日常保健。

根据百度百科定义描述,养老养生产业是根据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而出现的产物,是指为有养生需求人群及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

它主要依托第一、第二和传统的第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福利性和高盈利性。

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养老养生产业的市场约有1万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5万亿元。

二、发展背景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顺应了中国人养老观念的历史演变。

在养老问题上,我国从先秦时期就开始奉行孝道,并且初步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养老敬老体系。

《尚书·酒诰》曰:“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这个时期虽然没有制定明确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但整个社会形成了尊老的礼法,并十分注重“孝”的伦理规范和宗法道德,强调孝亲和尊长的思想观念。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十分清楚福利制度对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养老问题也逐渐提高到法律的层面。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社会的养老观念开始有弱化的趋势,人们越来越提倡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人们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养生需求。

目前普遍养老观念是把养老当做一个生命末端治理,将养老等同于临终关怀。

而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以中华养生文化智慧的眼光对老年人养生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认为老年阶段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时期,老年人养生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养老”不仅仅是将老年人当做照顾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老年人的内在养生需求,建立老年人养生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国家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养老产业的改革发展问题,认为养老产业应当与健康、医疗、旅游等产业充分融合,发展为综合性的产业链模式。

首先,2017年2月6日国新办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情况举行发布会。

其中与养老相关的共有两条政策,分别是第十三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第三十一条: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

另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中医和健康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一直在积极推动建立“养生示范村”,使用废弃自然村建立养老机构试点,从养生健康服务的角度,以村为单位,以普及“中华优秀养生文化理念和中华优秀养生技法”为内容,引领大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使养生健康福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养老养生产业类型(一)养老养生项目的目标群体养老养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以人为本,以老年人群的需要和诉求为根本导向,产品和服务皆围绕老年人的需求而展开。

因此,养老养生产业的项目定位和产品结构,因服务对象需求的层次性而表现出层次化、差异化。

根据养老群体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将养老养生的项目群体分为高龄老年群体和低龄老年群体。

1.低龄老年人客群相对低龄的老年人,更加关注休闲、文化、健身、旅游等项目。

这样的需求意味着两方面:一是文娱休闲配套设施的重要性,由低龄老年人的需要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

二是这一类老年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项目注重用于交流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场所的开发建设,以及相应活动的组织和服务的提供。

2.高龄老年人客群对于高龄老年人养老服务,包括三类。

一是生活辅助型,像购买蔬菜食品、到银行交纳水电费等。

二是生活护理型,包括各种日常生活护理服务。

三是医疗护理,甚至包括临终关怀。

另外,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它的服务形态是不一样的。

针对高龄老年人的服务,可以采用养老机构与医疗社保相结合的模式。

(二)养老养生项目的模式养生养老项目的发展模式多样,发展定位的判断和发展方式的选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盈利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市场上主要的养老养生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专门综合型养老养生社区专门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

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

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将不同类型的居住产品合理分区,保证各自的独立性,避免相互干扰。

案例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总投资17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是中国平安不动产集团开发建设的集品质房地产和优质健管家服务相结合的全龄化、全配套、一站式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也是中国首个“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

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的项目特点是以三级甲等医院瑞金医院为核心的三级医疗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国际顶尖学校,大型的高铁站前商业中心,全球专业养老管理机构量身打造的健康生活模式。

项目通过功能设置和完善的社区服务,特别是以养老服务为核心,提供健康、护理、医疗、膳食、康娱等八大健管家服务模块。

项目以“安悦生活”为核心理念,融合养老公寓、亲情社区、度假休闲三大产品线,是集生活、疗养、田园、休闲为一体的全龄化全配套养生养老社区,将成为长三角首个新型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其服务辐射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满足华东地区庞大的养老需求。

另外,项目采取“租售并举”的模式来进行经营,即与商业地产一样,可以进行产权的买卖。

目标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海南岛进行五大战略布点养老社区。

2.社区共建型养老养生产品社区共建型养老养生产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大型居住区楼盘时,包括新建大型社区或新建普通社区时,可以考虑划分出一部分区域专门建设养老养生基地或开发两代居(老少户)住宅。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共同生活,打造全龄化社区,同时又可共享部分配套设施,减少配套设施的建设量。

案例上海万科智汇坊社区养老中心智汇坊养老服务中心位于上海万科城市花园小区内,是万科在2014年打造的一家社区养老设施。

城市花园是万科进入上海开发的第一个大型社区,于1994年建成,服务至今已逾20年。

当年入住的居民,大多从中青年步入老年,且部分老人处于“空巢状态”,生活难以自理或缺乏家人照料。

同时,城市花园作为老社区,缺乏相应的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于是智汇坊在2014年10月4日应运而生。

智汇坊是由小区社区活动中心改建而成。

智汇坊不仅提供日间照料的服务,而且还包括短期入住、长期入住的多样化功能,可以满足周边社区中老人的不同需求。

日托区包括多功能厅、餐厅、阅览书法室、午休区和公共浴室等。

多功能厅是老人进行日常活动(包括看电视、聊天、做检查等)的空间。

3.保险业参与养老养生社区建设如今,“保险+实物对接”的模式,使寿险类产品得到了升级:将原有、单一的保单保障向“保单+实物养老”双保障的形式转变,用“保险产品+养老养生社区”实物对接产品的模式,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养老的一站式服务。

例如,此种对接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取得入住资格,按时缴纳月度管理费和额外服务费等;二是客户入住时可缴纳一笔押金保证使用权,附加缴纳月度管理费和额外护理服务费;三是物业终身使用权交易模式,未来将面向具有特定消费行为习惯的客户群体开放。

案例中国人寿苏州阳澄湖半岛项目中国人寿苏州阳澄湖半岛项目为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主要推出的“养老养生+健康管理”模式。

据了解,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将由中国人寿与美国Merrill Garden公司联手开发,定位是复合型中高端养老养生社区。

此外,北京、天津及三亚都在规划中,其中三亚即将获得土地,北京大兴的改造项目也在跟进中。

目前,保险系养老社区投资预计约为300亿元,共有8家保险机构参与建设18个养老社区,已完成投资167亿元。

国内规模最大的健康养老展示平台——中国人寿健康养老体验中心已开馆,中国人寿“一馆三地”养老项目正在进行中。

此前,保险“新国十条”释放利好,要求相关部门对投资养老健康产业给予“用地保障”。

监管部门已经表态,鼓励保险主体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推进设立基金公司试点,支持保险机构以养老社区为基础资产设立投资计划等。

4.与旅游观光产业相结合(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养老与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产业相结合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模式。

目前已有许多开发商尝试在景区开发和旅游地产开发中,加入养老养生、康复疗养、长寿保健等发展项目。

这类养老项目一般会选择在具有较好风景资源或特色文化资源的地区,例如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它针对老年人养老需求,提供较高品质的老年观光、养老休闲、养老度假、保健康复等产品和服务。

此外,为顺应社会热潮,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争先介入养老产业,打造新型田园养生模式。

这种养生模式主要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

案例康养田园综合体(养老综合体)——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养老综合体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养老综合体是以绿色生态作为整体环境背景,建立高标准养老养生服务体系、服务标准、打造具有养老养生功能的物业设施。

同时,辅以生态养生景观的规划设计,营造出一个具有高品质养老养生、医疗健康、娱乐休闲、生活购物的高服务标准的国际型高端生态养老文化社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