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上好一堂科学课--“走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杨雪飞)

怎样上好一堂科学课--“走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杨雪飞)


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
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它是科 学家通过实证、逻辑 推理、
创造性思维及交流形成共识
的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知道科学探究大体包括的 要素:提出和聚焦问题,设 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 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认识到探究不 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 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 。
能将科学探究的 过程和方法运用于力 所能及的探索活动。
二、弄清科学课的目标
科学课总目标
包括: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个部分。通过小学科 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 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 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 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 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4)对小组合作提出要求,发挥有效功能 所谓小组合作,就是要明确个人责任,并进行互助学习活动。小组 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所有学 生能相互信任,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问题。
三、做好科学课的备课
1、备教材 (1)领会编写者的意图 对材料的安全性、可用性要做认真的实验,以免在教学中 出现错误;还要考虑季节性;有时候还要结合实际进行改动。 (2)将教材进行单元梳理 单元结构是科学教材的重要特点,要注重从单元整体分析 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之间的联系, 理清探究能力培养的主线,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3、在科学探究活 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 ,积极地参与交流和 讨论。对别人的 情感 和利益具有敏感性。
3、通过对地球与空间科学有关知识的学
习,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 知道 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 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 关系 ,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2、 通过对物质科学有关知识 1、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
(3)根据教材内容,预设可行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 发点及归宿。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 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2、备学生 (1)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思考问题时,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在建立概念时 ,首先是从实验现象和生活实际出发,形成表象,通过表象 建立起概念。 (2)课前与学生情感沟通 课前用几分钟找几个学习能力较为普通的学生聊天,了解学 生对要学习内容的学习态度怎样?情感因素对外部智力的形 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3)课前对学生简单调查 找几个学习较为普通的学生做简单调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 识基础,了解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 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
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与 社会的关系
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 活中运用的工具、器具、设备相 联系,识别日常生活中科学的应 用;了解人们如何运用设计与技 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改善人们
了解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区 的生活,并使社会的生产和文化 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 发展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 利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开始 。 考虑有关正确运用科学技术的伦 理问题,知道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和对科学技术的运用,都必须考 虑伦理和道德的取向,认识到自 己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上的责 任。
《小学科学课本》
教科版 苏教版 人教版 鲁教版 青岛版……
一、弄清科学课的宗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 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 课程。 科学课的宗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国际上
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 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 本的了解程度。
教师观:
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设计者、教学指 导者、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 习的伙伴、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视情况而转换。 关注 1、终身学习,一辈子学做教师。 2、树立大德育观,于细微处、无声处给学生 以教育。 3、提倡合作、反思的工作方式,提高教学技 巧,向成熟教师发展。
3、备教学策略
(1)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材料 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会对材料进行初步的筛选,这样使学生 不自觉地投入到前期的研究中去了,还可以保证所有班级的科学实验都 能正常启动。 (2)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信息 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 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 (3)教师用心准备结构性的活动材料 结构性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 的组合,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 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要有趣味 性。
科学态度
1、依据实际证据,勇于 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乐 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 解别 人的观点,以完善和修正自 己的观点。 2、对自然现象保持好 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 加观察、实验、制作、调 查 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 动中克服困难,认真完成 预定的任务。 4、热爱自然,珍爱生 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 社会责任感。
的学习,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 性质和基本运动 形式,认识 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
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体的主
要特征,理解生物的 生命 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 和健康,以及生命体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
换。
科学知识
知道通过科学探 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 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 的,但是随着 新证 据的增加,会不断完 善、深入和发展。
——“走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息烽县第一小学 杨雪飞
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有发展规律的、巨大潜能的 、处在发展过程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自身特点的、个 体巨大差异的。 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习的主体、独立与 教师之外的、责权主体。 关注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2、具备民主意识,从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3、真正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