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皮疹鉴别与诊断
山东省立医院
儿科李志鹏
小儿的常见皮疹大多具有传染性,也有非传染性皮疹,这些皮疹可以是疾病的主要或唯一症状,也可以是次要症状,一般常由病毒、细菌感染、药物或食物过敏以及虫咬等引起。
皮疹的分类•斑疹
•丘疹
•水疱
•脓疱
•荨麻疹(风团)
•结节
斑疹
是与皮肤齐平、具有界限性的皮肤色泽改变。
如斑疹的发生是由于发炎充血的结果则呈红色、压之退色,见于伤寒、麻疹、药诊等;如由于出血所引起,虽也为红色,但压之不退色,见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白血病等。
•浅褐色斑疹
丘疹
是高于皮肤的界限性隆起。
丘疹的大小、形状、颜色、硬度均不一致,其顶面或平、或尖、或呈脐形。
丘疹可发展为水泡、脓疱或溃疮,见于天花、水痘发展的一个阶段或多种皮肤病。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水疱
是高于皮肤,
内有空隙,具有
界限性的隆起,
内含清晰或混浊
的浆液,见于水痘、冻伤、烧伤或某些皮肤病。
•手足口病--水疱
脓疱
是含有脓液的水疱,多由水疱并发感染所致。
•脓疱病
荨麻疹(风团)
是暂时性水肿皮肤隆起,顶面齐同,常伴有瘙痒和灼热感。
通常突然发生,经过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即迅速消失。
可见于荨麻疹、急性血吸虫病及其他过敏反应。
结节
是位于皮下组织的硬结性损害。
初起时仅能触及,而未能看见。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高于皮肤,小如黄豆,大可如胡桃,其颜色、硬度、形态也不完全一致。
可以发展为溃疡,也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
可以为炎症性(如梅毒瘤、结节性红斑),也可为非炎症性(如亚型网状细胞病)。
海德病(结节性痒疹)
引起皮疹的全身性疾病•一、急性发疹性传
染病
•二、结缔组织疾病
•三、变态反应性与
过敏性疾病
•四、血液病
常见的皮疹性疾病•幼儿急疹
•风疹
•麻疹
•药物性皮疹
•猩红热
•荨麻疹
•水痘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幼儿急疹
又叫“婴儿玫瑰疹”,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婴
幼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热病。
特征为患儿突然高热,体温在39到40摄氏度左右,持续不退,一
般情况尚佳,可有轻微咳嗽或拉肚子,3~4天后
体温下降,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很快波及全身,多呈分散性,亦可融合一处,最初出现于颈部及
躯干,很快波及全身,于1-3日退尽,不留色斑,也无脱屑。
往往是热退出皮疹才能确诊,无并发症。
•幼儿急疹
风疹
俗称“风痧”,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较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感染的轻度炎症、发热,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发热1~2天后即出皮疹,皮疹表现为淡红斑丘疹,较麻疹为小,分散或融合,先见于面部,迅速及躯干和四肢,手足心无皮疹。
24小时内遍及全身,第3-4日隐退,无色素沉着,伴有细小糠皮屑。
注意:怀孕早期的妇女传染可引起胎儿畸形。
麻疹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多见于婴幼儿。
有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等主要症状,以颊粘膜出现麻疹斑为其特征。
皮疹表现为暗红斑丘疹,形状不整齐,先见于面部,自上至下逐步出现,最后到手足心,于第2-5日出透,通常于第4日开始隐退,并留下棕褐色的色素沉着伴有糠皮屑。
麻疹患儿可有脑炎等并发症。
现在我国8个月以上的小儿已普遍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
由于这些年来孩子注射麻疹疫苗,因此目前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增多,须予以注意。
麻疹
药物性皮疹
是由于对某些药过敏而引起的皮疹。
同一种药在不同小儿身上可表现出不同的皮疹,有红色斑丘疹,荨麻疹或固定红斑等多种多样皮疹。
常见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类药等。
在出皮疹的同时有发热、全身不适。
多形红斑型药疹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6岁以上小儿发病较多,起病急,发热高,诉头痛,恶心,咽喉痛,扁桃体红肿,起病1~2天内出皮疹,从颈部、上胸开始,很快蔓延全身,全身皮肤发
红散布针尖大小密集红色丘疹。
皮肤痒,用手抓
后皮肤上留有抓痕。
有的孩子舌质鲜红,舌乳头
突起,叫做“杨梅舌”。
几天后体温下降,皮疹
退后身上有蜕皮。
病后几周有的孩子可并发急性
肾炎或风湿热等。
猩红热
荨麻疹
又叫“风疹块”,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一种血管性皮疹。
患儿皮肤痒,出现红色风团,大小形态不一,也可融成一片。
有的孩子会反复发作,成批发生,哭闹不安。
可因食物(鱼、虾、蟹、贝壳类、食用菌类等)、虫咬、花粉或化学粉尘吸入,或因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而引起,有时很难找出原因。
水痘
水痘多见于6个月至6岁的小儿,传染性很强。
起病急,发热、全身不适常与皮疹同时出现。
皮
疹特点:以同一时期查见丘疹、疱疹和结痂为其
特征,”四世同堂”,皮疹以躯干、头皮、颜
面及腰部为常见,四肢远端较少,在口腔、肛门
及外阴处亦可看到皮疹。
皮疹初为红色小斑疹或
丘疹,数小时至1日后大多变成圆形疱疹,大小
不一,数日后逐渐变干,中心凹陷,然后结成痂盖,数日至1周痂盖脱落,不留疤痕。
水疱浆液
清亮,若有细菌感染,则疱内有混浊浓液,水疱
很容易破,破后结痂,所以在孩子身上同时可看
到丘疹、水痘疹。
•水痘
•另外水痘的特征是会很痒,且全身会有红色丘疹并伴有透明水泡,一般的疹子比较不会长到头皮黏膜处及口腔内、甚至是生殖器上,但若是水痘,这些地方则会有皮疹的发生。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在日本首先发现,又叫“川崎病”。
病因不清楚,国内近来也不断报告病例,婴幼儿多见。
临床上开始发热,眼结膜充血发红,唇有破裂,口腔粘膜发红,手指脚趾有硬性水肿,发热2~3天后全身可见到红色斑丘疹或充血性红疹,可能误为“麻疹”或“猩红热”。
恢复期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指(趾)端皮肤有脱皮。
肛门周围和臀部亦有片状脱皮,本病有部分小儿影响心脏,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需引起重视。
过敏性紫癜
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
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和分布异常。
临床上常见的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
起病急骤,多有畏寒、血小板显著减少,皮肤粘膜可有大量瘀血点、大片的瘀血斑,个别有皮下血肿。
紫癜通常首先出现于四肢特别是下肢,分布不均。
有的有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出血。
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试验、凝血时间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出疹时间与发热日数存在差别•麻疹一般在发热2-5日机体高热时出现皮
疹;
•风疹一般在发热半日-1日出现皮疹;•幼儿急疹一般在发热3-4日后,热退时出现皮疹;
•水痘往往先见皮疹,或同时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