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大标题就是论点)
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
(引:开头引用概括事实的材料)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城市大停水的不便、火烧医院的惨烈,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分析过渡):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缓。
(申:段尾引申出论点)重特大事故频发,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过渡句)首先,中央政令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是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为了遏制事故频发势头,中央出台了许多法律、政令。
然而,一方面是国务院三令五申,另一方面却是有关主管部门的官僚主义,仅仅停留在发发文件、开开会议上,企业自然更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议:分析问题原因1)其次,政府部门执法不严格、监管不扎实、责任不到位,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矿无证开采,常年超产,有些非法矿山甚至在监管人员“鼻子底下”开采。
“知道不知道?知道为什么不管?管,为什么不听?”李毅中对一些执法人员的质问,可谓击中问题的要害。
官煤勾结,官员入股,权钱交易使个别监管者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分析问题原因2)再次,一些企业利欲熏心,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麻木不仁。
有的矿主为了一己之私,明知生产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却不采取任何措施,反而鼓励工人快干多挖。
更有甚者,私自关闭报警系统。
这些矿主无疑成了矿难的帮凶。
(分析问题原因3)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落实;不是没有监管,而是监管不到位;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这种在生产中只看到金钱看不到生命,只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与时势不符,与中央精神相逆,必须进行彻底纠正和全面清理。
(总结问题原因)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面对安全事故多发势头,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过渡句。
联系论点,过渡到提出对策)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首先必须鞭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安全生产责任大如山。
落实中央政令,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抓工作不能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一定要敢抓敢管,抓实抓严,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
(策:呼应论题,提出对策1)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和监督。
工作中,我们并不缺乏制度,但在不少地方,制度却成了一纸空文。
制度写在了墙上,挂在了嘴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制度源于实践,凝结着血的教训。
因此,我们在忙于制定制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严加惩罚,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策:呼应论题,提出对策2)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还必须摆正人与发展的关系。
发展需要速度,但人民更需要安全。
领导的政绩、企业的利润等与人的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作为官员必须真正做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企业绝不能忽视安全,唯利是图,本末倒置。
(策:呼应论题,提出对策3)
总之,国家要发展,社会要和谐。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呼应论题),是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合:上升到政策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