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省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全省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15年全省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会议精神,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多规协调”的要求,以重点镇、特色镇及各类试点示范镇为重点,推动全域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结合“荆楚派”村镇风貌与民居建筑风格塑造,实施宜居村庄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村镇污水处理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园林城镇创建工作,逐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一、加强村镇规划编制与实施
1、推动省级以上重点镇、特色镇及各类试点示范镇全域规划编制及备案工作,着手搭建全省小城镇规划工作基础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全域规划体系。

继续指导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规划实施,探索小城镇“四化同步”发展路径。

2、开展村庄分类研究,组织制定《湖北省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技术要点》和《湖北省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指引》,推动编制全省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纲要,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管理制度,规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管理情况全省交叉检查。

二、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
4、加强小城镇建设分类指导。

开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建设研究,探索不同类型小城镇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

5、开展“湖北省园林城镇”创建活动,命名首批“湖北省园林城镇”。

6、积极探索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PPP运行模式,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度。

大力支持黄梅小池开放开发、钟祥柴湖振兴发展、恩施龙凤扶贫攻坚。

三、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7、督促指导各市县6月底前完成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并报批备案。

8、认真开展“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巩固“洁万家”成果,重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完善收运体系,推进区域性垃圾处理场建设。

2015年,力争使60%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9、每季度开展考核,按市州排名公布。

以县为单位开展达标验收。

四、加快推进村镇污水处理工作
10、督促仙洪、四湖地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4月底前全面正常运行,年底以前负荷率不低于75%。

进一步加强技
术培训,逐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11、督促丹江库区“十二五”水污染治理项目按期达标完成。

12、贯彻落实鄂政发〔2014〕46号文件,制定乡镇污水厂运营及管网建设奖励实施细则。

五、开展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
13、完成2014年启动创建的200个宜居村庄示范项目的考评验收工作,以省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命名全省第四批“宜居村庄”。

新启动实施200个村的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村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建成一批宜居美丽乡村。

14、结合“荆楚派”村镇风貌与民居建筑风格塑造,抓好“美丽乡村”和“荆楚派”民居建设试点。

15、加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

督促指导我省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抓紧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并按程序报批备案。

研究制定《湖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开展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推荐申报和审批公布工作。

组织编印《湖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湖北传统村落名录》。

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16、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万户,力争完成渔民上岸安置任务4000户。

完善农户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开展
2014年农村危房改造县级绩效评价。

督促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在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执行最低建设要求,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后每户住房面积达到住建部规定标准。

六、积极做好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17、认真履行行业扶贫工作职责,做好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等片区区域开发与扶贫攻坚工作,协调相关政策向片区倾斜,落实年度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政策措施等,完成好行业扶贫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认真组织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616”、“1+1”、“双联双促”等各项定点帮扶工作。

18、认真履行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牵头部门职责,加强与住建部的联系协调,争取住建部在《关于支持大别山片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的12个方面加大对我省倾斜支持,促进大别山片区建设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