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品中,处处都渗透着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处处可以使你嗅到冀中平原的浓烈的乡土气息。
如对朱严两家过除夕的描写是很精彩的;
“除夕那天早晨,二贵在门上贴上红对联,屋里贴上了新年画,院子扫得干干净净,预备过年。
太阳压山,大贵叫了二贵,哥儿俩胳肢窝里夹着粟谷草,怀里揣着爆竹,到老坟上燎草儿。
一擦黑,在坟头上燎起草火,火势蔓延,燃着坟地上的枯草,燎起“飘花’。
夜暗降临的时候,平原上遍地飘起野火来,鞭炮声连连响起。
猛的,空中一声爆响,震撼了云层,响声遥遥飘荡,一股光亮闪过蓝天。
天上闪出星群,人们打坟上捏了满抱柏枝走回来,又在门口点起草火,硝磺味在满街飘荡。
”
“除夕晚上,严志和也在地上烧起柏枝,屋里充满柏枝的香味。
他抱了一捆芝麻秸来,撒在地上。
江涛问:‘爹,这是什么意思?’严志和说:‘这个嘛,让脚把它踩碎。
取个‘踩岁’均吉利儿。
”
“涛他娘点着一把香,虔诚的举过头顶,又低声默念。
把香一住住插在门环上,谷囤上、灶台上、牛槽上。
提着灯笼,点上蜡碗儿,烧纸箔,磕了头。
”(《红旗谱》,中国青年出
版社,第304-30页)
这些都很生动地表现了冀中农村春节的风俗,这些情景不但其他国家没有,就是在中国各个地方,也不尽相同。
再如《播火记》中金华出嫁时,“金华娘到集上买了两条猪排骨和两棵双蒂大葱来,用红纸裹好,叫金华带去。
”猪排骨说明“离娘骨”的意思,闺女出嫁总算离开娘的身边了。
双蒂大葱取个夫妻和好的比喻。
金华上车时头上蒙上一个大红包袱,以及金华和大贵拜天地时,别人往金华头上撒玉米和红高粱,婆婆让金华吃“和好面,,晚上二贵闹洞房等情节描写,都透露出当地的风俗人情。
(见《播火记》百花出版社3 4-3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