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踝泵,股四头肌,静蹲练习方法

踝泵,股四头肌,静蹲练习方法

踝泵的重要性及练习方法(作者:张金凤,陈秀云)含图片-北医...踝泵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儿怪,因为这是从英文名字直译过来的。

Ankle pump,就是这个练习的英文名字。

Ankle,是踝,踝关节,俗话说的脚腕子;pump,就是泵的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这样的作用对于手术之后的功能恢复,可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内容主要涉及踝泵的练习方法,供广大患者了解、学习和参考,帮助其做好术后康复。

肿胀之后肢体远端的循环就更差,新鲜含有养分的血液流不过去,局部有炎性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血液流不回来,所以炎症消退就变慢,组织的生长修复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还会因为肿胀对组织产生的压力而加重疼痛;同时因为手术之后的制动,血流变慢,血小板在血管的周边停留和集聚,就很容易形成血栓,早期的血栓又是可以活动的,万一血栓不幸脱落,堵在肺里、心脏里、或者大脑里……好了,不再继续说这些可怕的给大家加重心理负担了,还是言归正传继续说踝泵吧。

下肢的肿胀既然危害这么大,自然就要找到对抗它的方法。

有一种通过充气产生压力的仪器可以在体外促进下肢的循环。

它象是一条厚厚的棉裤,套在腿上之后,仪器就将自动按顺序充气,先是脚,再是小腿,再是膝关节,再是大腿,之后放气,再从头来充气施加压力。

这样就相当于在体外进行从下到上的柔和地挤压,来帮助远端的血液和淋巴回流。

但是这种方法有很多局限性。

首先,这是被动的运动,下肢的肌肉没有活动,促进循环的效果就要差很多。

而且因为对肌肉只是挤压,不会增强肌力。

肌肉的活动可以挤压血液回流这是众所周知的,每平方毫米横截面积的肌肉中就有500多根毛细血管。

还有,如果疼痛非常剧烈,就不能使用,因为充气压迫再柔和也是在不停地刺激,会增加疼痛。

另外,如果腿上打着石膏或者夹板固定,或者是不方便搬动,就彻底没法用了。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循环,帮助消退下肢的肿胀,同时还要能够活动小腿的肌肉,尽量避免肌肉萎缩,就要进行前面说的“踝泵”练习了。

这个练习看上去很简单,就是主动屈伸踝关节。

也就是躺着或者坐在床上不用动,大腿放松,然后缓慢、但是用力的、在没有疼痛或者只有微微疼痛的限度之内,尽最大角度地勾脚尖(向上勾脚,让脚尖朝向自己)之后再向下踩(让脚尖向下),注意要在最大位置保持10秒左右,目的是让肌肉能够持续收缩。

就这样反复地屈伸踝关节,最好每个小时都能练习5分钟。

注:小腿之下垫的软垫是为了拍照的时候能更好的显示踝关节的动作,实际练习的时候直接做脚腕子的动作就可以,没必要垫什么东西。

在我们屈伸踝关节的时候,小腿的肌肉就会收缩和放松。

跖屈(脚尖向下踩)的时候小腿三头肌收缩变短,胫骨前肌放松伸长;背伸(向上勾脚尖)的时候胫骨前肌收缩变短,小腿三头肌放松伸长(有关内容写在《运动各个关节需要的肌肉》里面了)。

这两组相对应的肌肉在收缩的时候就象泵一样把血液和淋巴液挤压回流,放松的时候新鲜的血液就又流进去了。

这样,整条腿不用动,只是屈伸脚腕子就可以促进整个下肢的循环。

也有人提出可以让踝关节不只是屈伸,还要绕环,因为这样活动的肌肉更多。

也就是说把踝关节的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的“环绕运动”,对于增加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的方面要比单独进行踝泵练习更好。

但实际练习的时候可能会由于绕环动作影响屈伸动作的幅度,或者会感到疼痛明显。

所以如果愿意,可以增加绕环动作,如果是体力不好或者会觉得增加了疼痛,只做屈伸动作就可以达到效果了。

以上说的这些,就是“踝泵”练习的原理、作用、和方法。

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是对于预防及帮助消退下肢伤病、手术后肿胀的作用非常大。

最好的是,因为活动量很小,身体和腿都不用动,只是脚腕子在动,所以非常安全。

除了踝关节本身的手术不能练习以外,无论是下肢骨折、关节置换(包括髋和膝关节)、还是肌肉或者韧带肌腱的手术,只要足部没有石膏之类的固定,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手术麻醉消退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

当然,如果疼痛明显,可以先减少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或者先用很小的力量适应,再逐渐增加强度。

静态股四头肌练习方法(适合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北医...股四头肌是我们人类大腿最重要的肌肉群。

首先,它不但负责我们走路、上下楼、蹲起等动作时的主要力量,还负责我们膝关节的稳定性,尤其是髌骨和膝关节前后向的稳定性。

其次,如果股四头肌出现明显萎缩,最常见最重要的是内侧头(股四头肌分为四个头:内侧头、外侧头、中间肌和股直肌),就很可能导致膝关节平衡、力量、髌骨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功能失衡,进一步可以导致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就像提前变老了一样)以及其它诸多相关疾病。

所以,维持股四头肌的正常肌肉状态和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普通人就应该经常练习,以维持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如上下楼、蹲起等正常功能;患膝关节疾病的人就更应该多加练习,增强膝关节的保护能力和运动功能,也可以促进膝关节损伤的恢复。

那么,到底该如何练习呢下面给大家做个概括:一、绷腿练习:也是非常实用而且容易操作的。

也就是在膝关节伸直的时候(坐、立、躺时都可以做)主动收缩股四头肌,使其绷紧,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2秒钟,如此反复。

每天最好做够2000次。

并不要求一次做完,可以分多次完成,效果相同。

左侧箭头此图中不需要,右侧箭头所指部位即为股四头肌(从大腿外侧看),大家请注意此肌肉群收缩时的表现是股四头肌肌力抗阻练习。

主要是以下几个动作:1、直抬腿:躺在床上(一定要躺着,如果坐着练习,腰部容易受伤),在踝部绑个沙袋,重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力量和感觉来定,没有固定要求。

一般1-3公斤即可。

伸直位将整条腿抬起,让腿与床之间的夹角在30度左右为最佳。

保持5秒钟,然后放下2-3秒钟,如此反复。

每天做3-4组,每组练习有效的指标就是肌肉感觉足够疲劳了。

就可以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

2、侧抬腿练习:(1)内侧直抬腿:先向左边侧身躺好,右腿弯起来,把右脚踩在左腿腘窝(就是膝关节后面的窝)后面的床上,帮助支撑和保持身体的稳定。

之后伸直左腿,向上(也就是向右)抬起来,到脚腕子离开床面10厘米的左右就可以了。

(2)外侧直抬腿:向右侧躺好,右腿弯起来平放在床面上,帮助稳定身体。

之后伸直左腿,向上(就是向右)抬起来,让两腿分开,大概到两腿分开约有两三脚的距离就可以了。

3、后抬腿练习:趴在床上,伸直腿之后向后抬起腿来,到脚尖离开床面5-10厘米的位置。

如果想强化大腿后侧的腘绳肌群,可以膝关节稍微弯曲30°左右,一直保持这样稍微弯腿的姿势抬起落下去练习。

小窍门是练习的时候在肚子下面垫一个软枕头,这样趴着的时候腰部就是稍稍弯着的,再做后抬腿练习的时候腰就不会累了。

图3:4、伸膝抗阻:坐在床边或者椅子上,踝部绑沙袋。

从放松的屈膝位一直用力直到伸直膝关节为止。

当然,最重要的练习内侧头的有效活动范围是在接近伸直的30度范围之内,所以如果重点在练习内侧头,则主要练习最后30度即可。

练习要求同直抬腿。

5、提踵练习:即用脚尖站立,包括双足分立与肩同宽,足尖正向前;“外八字”站立;“内八字”站立三种姿势,以练习不同肌肉及肌肉的不同部分。

2分/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

二、蹲马步:目的是练习股四头肌大部分肌群的力量。

姿势同中国武术中的骑马蹲裆动作或称为站桩动作、蹲马步。

患者两腿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膀稍宽,身体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倾,此时双膝开始弯曲下蹲。

双膝弯曲角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

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达到屈膝90°,如果患者身体虚弱,大腿肌力弱,双膝轻度屈膝即可,这时半蹲位置较高,患者较省力,可以以后随着锻炼的进行,大腿肌力的增加,再增加屈膝的角度。

每一个患者在下蹲时都会有一个疼痛的角度,有些蹲到30°疼,有些蹲到60°,或40°疼。

练习静蹲时最好避开疼痛角度,如果蹲到30°疼,可以继续向下蹲到60°避开30°的疼痛角度,反之亦然。

一次下蹲持续时间每个人差别很大,都是蹲到不能坚持为止。

两次下蹲之间休息一分钟,不要休息时间太长。

接着练习第二个静蹲,这样周而复始,连续30分钟为当天的一次静蹲练习。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练习的次数。

每天练习1-3次。

三、膝关节处在0~20°之间的任一位置静止不动,踝关节挂重物抗阻力练习:目的是练习在蹲马步练习中不容易练到的股四头肌内侧头(即股四头肌最内侧的那部分肌肉)。

方法是坐在床边,膝关节先完全绷直,此时膝关节处于0°,然后慢慢屈膝,使之到屈膝20°,再慢慢伸直到0°,这就是0°~20°的概念。

如此反复几次,就可以找到一个在0°~20°之间不痛的角度,呆着不动,与踝关节上挂的重量抵抗。

踝关节处所挂的重量以能够在该姿势坚持5分钟为好。

如果太轻,活动10分钟都没有感觉,或太重1分钟也坚持不了,都不能使得练习效果满意。

四、如果上述两项练习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有疼痛,各自找到一个疼痛最轻的角度练习即可。

因为是静态练习,所以,即使有点疼痛,对关节的磨损也微不足道。

五、考核方法:如果您的膝关节在屈膝80°左右蹲马步的持续时间一口气可以持续20分钟,就说明您的肌肉力量够用了。

20分钟的标准是从我的老师开始就在运动队中摸索出来的,尽量不要随便降低要求。

否则肌力不足是达不到康复效果的。

比较科学的静蹲练习方法(含图片)-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静蹲,是我们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及其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主要是锻炼股四头肌肌肉力量。

它因为采用了静止不动的锻炼方式,所以不增加关节损伤,一般不引起疼痛,所以既合理又容易坚持。

另外,这种方式在哪里都可以锻炼,也不需要辅助器材,所以可行性非常高。

不但可以治病,也是平时运动不多的朋友提高肌肉力量和能力的非常好的锻炼方法。

适用病症:髌骨软化,髌股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骨关节炎(尤其是下蹲能力差的患者),髌骨上下两极的疼痛性病变,下蹲力量弱或者容易疼痛的患者,平时锻炼很少的想加强大腿肌肉力量的人,关节损伤后处于早中期恢复期的患者等等。

4.后部三角肌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平卧床上,肘下垫枕。

患侧手握拳,曲肘90度,紧贴在体侧或置于肩胛骨平面。

在保持上肢位置不动的前提下,健手扶住患侧前臂,患侧肘关节背侧用力向下压床。

10秒/次,10-20次/组。

5.肱二头肌(屈肘)肌力练习:坐或站立位,上臂保持一定的位置不使之移动,手握哑铃,拳心向上,前臂向内弯屈(即弯屈肘关节)至50-60度。

保持10-15秒/次,10次/组,2-4组/日。

6.肱三头肌(伸肘)肌力练习:坐位,上体前倾,手握哑铃,手臂伸直,于体侧向后伸直至与地面平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