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
第一节 大
一、类型与品种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季节与茬口 四、栽培技术
蒜
第一节 大
一、类型与品种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季节与茬口 四、栽培技术
蒜
一、类型与品种
Ⅰ.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Ⅱ.类型 Ⅲ.常用品种
一、类型与品种
Ⅰ.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Ⅱ.类型 Ⅲ.常用品种
大蒜(胡蒜、garden pea 、Allium sativum L.) :百合科葱属二 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地欧洲南部和中亚。 我国栽培已有2000多年。大蒜产区:河北永年县、河南省杞 县、山东省金乡县 、苏北沿海大丰市裕华镇、四川省彭州 市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射阳县 等。 出口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 缅甸、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产品器官:鳞茎(蒜头)、花茎(蒜薹)、见光幼株(蒜苗)、黑暗 幼株(蒜黄)。 中国 ·大蒜网 /
第一节 大
一、类型与品种
蒜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季节与茬口 四、栽培技术
二、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长发育周期 (三)对环境条件要求
(一)植物学特征
1.根 2.茎 3.叶
(一)植物学特征
1.根
2.茎 3.叶
大蒜的根为弦线状根系,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须根 均着生在茎盘上,按其发生的先后,着生部位和所起的作 用,可分为初生根、次生根和不定根。初生根发生在种瓣 的背面,次生根发生在种瓣的腹面及茎盘的外围,不定根 是在春季烂母前围绕茎盘周围其它部位着生的根。须根数 量多而根毛少,分布很浅,主要在浅土层中。根系的吸收 水、肥能力较弱。 生态特性:喜湿怕旱、喜肥耐肥。尤其在抽薹前后对水
一、类型与品种
Ⅰ.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Ⅱ.类型
Ⅲ.常用品种
1. 依蒜瓣大小分类:大瓣蒜和小瓣蒜。大瓣种每
头5~10瓣,味香辛、产量高、品质好,以生产蒜头 和蒜薹为主,是生产上辣味较淡,产量低,
适于蒜黄和青蒜栽培。
一、类型与品种
Ⅰ.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葱蒜类蔬菜栽培
• 大蒜可生食、拌食、炒食,还可加工成蒜酱、蒜 粉、大蒜蛋黄粉、蒜醋、蒜酒、糖醋蒜和盐蒜等。 大蒜产量高,耐贮藏,耐运输,供应期长,对调 剂市场需求,解决淡季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又是重要的加工原料和出口创汇蔬菜,是主 要的辛辣蔬菜之一。 • 大蒜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中国是世界上种植面 积较大、高产的国家之一。主要产区有山东、河 北、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西藏等 省自治区。
(二)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周期 2.花芽分化与蒜薹形成 3.鳞芽分化与鳞茎形成
(二)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周期
2.花芽分化与蒜薹形成 3.鳞芽分化与鳞茎形成
ф 生育周期:
春播,90~110d。产量750~1000kg。 秋播,220~280d,产量1500~3500kg。 应尽量采用秋播技术。
ф 时期划分:
葱蒜类蔬菜栽培
葱蒜类蔬菜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多种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嫩叶为产品的小葱、 青蒜和韭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是一类 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葱蒜类蔬菜的叶片、 叶鞘、鳞茎及花茎组织中都含有一种挥发 性的硫化物,具有增进食欲、开胃消食的 功效。中国很早就利用葱、韭、蒜提取制 剂,防病治病,而蒜苔、韭苔、韭花也是 味道鲜美的蔬菜或加工原料。
肥敏感,不能误水误肥。
根分泌一种杀菌物质,是其它蔬菜的好茬口。
(一)植物学特征
1.根
2.茎
3.叶
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
(一)植物学特征
2.茎 3.叶 茎分为营养茎和花茎。
1.根
营养茎,短缩呈盘状(称茎盘)。 茎盘下部生根、上部着生叶片。 顶芽在茎盘中央,在适宜条件下分化花芽,抽生花 茎(蒜薹)。 侧芽肥大成鳞芽(蒜瓣)。 顶芽不分化成花芽时,则形成无薹多瓣蒜或独头蒜。
(二)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周期
2.花芽分化与蒜薹形成 3.鳞芽分化与鳞茎形成
• 1.萌芽期
• 从播种至基生叶出土为萌芽期。春播大蒜约需 7~10 d,秋播大蒜因休眠和高温的影响,约需 15~20 d。大蒜在贮藏后期鳞芽苗端已分化4~5 片幼叶,播种后继续分化。萌芽期最长根达1cm 以上,根量多至30余条,此期根以纵向生长为主。 萌芽期以种瓣内的养分为能量来源,所以全株干 重比原重略有减少。但因根系生长迅速,从土壤 中吸收大量水分、养分,因此全株鲜重并无减轻
葱蒜类蔬菜栽培
• 此外,大葱体内含有一种称为“蒜素”的 辛辣物质,能增进食欲,开胃消食,可杀 菌、预防感冒。常吃大葱能减少胆固醇在 血管壁上的积累。大葱还具有破坏纤维朊、 避免或减弱血栓发生的医疗功效。大葱除 熟食外还可生食,各种菜肴多以大葱为调 味品,大葱耐寒耐热,适应性强,高产耐 贮,适于排开播种均衡供应,是很受欢迎 的蔬菜之一,也是常年必备的调味佳品。
一、类型与品种
Ⅰ.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Ⅱ.类型
Ⅲ.常用品种
①低温敏感型: ②低温迟钝型
分布于北纬31°以南,秋播,不耐寒。 云顶早蒜、金堂早蒜等。 分布于北纬35°以北或地位高海拔地区,春播,耐寒。 银川紫皮、山西紫皮、开源大蒜(白皮)、阿城大蒜(白 皮)等。
③低温中间型
分布于北纬23~39°地区,秋播为主,较耐寒、蒜头大。 天津红皮、蔡家坡红皮、苍山大蒜、山西白皮等。
(一)植物学特征
1.根 2.茎 3.叶 4 花 5 鳞茎
大蒜的鳞茎又叫蒜头。蒜头由4~6个至数十个鳞芽 (蒜瓣)组成。每一个蒜瓣由两层鳞片和一个幼芽 构成,外层为保护鳞片,内层为贮藏鳞片。保护鳞 片随鳞芽膨大,养分转移,干缩呈膜状。贮藏鳞片 由几片幼叶构成。蒜瓣的外层有3~4层蒜皮,蒜皮 是由叶鞘基部膨大形成的。
葱蒜类蔬菜栽培
• 洋葱味甘微辛,性温。有平肝、润肠的功能,可 促进食欲和治疗多种疾病。洋葱可减少血栓、有 降血脂、降血压,减少动脉硬化的作用;还能杀 菌治痢疾,治疗创伤、皮肤溃疡等疾病。近年来, 国际医学界发现洋葱有抑制癌症的药用价值。因 此,国际消费量剧增。随着洋葱药用价值的宣传, 国内科学知识的普及,洋葱的国内产量及销量也 在增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洋葱以其耐贮藏 运输的特性成了国内长途流通的蔬菜之一。
一、类型与品种
Ⅰ.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Ⅱ.类型
Ⅲ.常用品种
• 2.小瓣种 • (1)白皮马牙蒜 吉林农安等地农家品种。 植株直立,叶片狭长,蒜皮白色,每头8-9瓣, 多者10余瓣,蒜瓣狭长。辣味较谈,品质优 良。生长期长,抽薹率低,为中、晚熟品种, 适于腌渍和蒜苗栽培。 • (2)拉萨白皮大蒜 植株生长粗壮,鳞茎肥 大,蒜皮白色,每头20余瓣,多者30余瓣, 每头鲜重达250g。生长期间地上部易分杈。 适应性强,抽薹率低,蒜头耐贮,适于高寒 地区栽培。
一、类型与品种
Ⅰ.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Ⅱ.类型
Ⅲ.常用品种
1. 依蒜瓣大小分类:大瓣蒜和小瓣蒜。 2. 依鳞茎外皮颜色分类:紫皮蒜和白皮蒜。 3. 依鳞茎解剖分类 --- 系统分类法:双层蒜衣变 种和单层蒜衣变种。 4. 依生态适应性分类 --- 生态型分类法 :低温敏 感型、低温迟钝型、低温中间型。
葱蒜类蔬菜栽培
• 葱蒜类蔬菜以膨大的鳞茎、假茎或嫩叶为 产品器官,在形态上供做食用部位都是叶 子(包括叶身、叶鞘和鳞茎),大蒜、洋 葱是以鳞茎为主要食用部位;韭菜、青蒜 则以食用叶片为主;蒜瓣可生食或熟食, 还可腌渍、醋渍或糖渍,蒜薹韭薹脆嫩鲜 美,是调节蔬菜生产淡季供应,增加花色 品种的重要蔬菜。
葱蒜类蔬菜栽培
• 韭菜原产中国,属于多年生宿根性蔬菜。 抗寒耐热,适应性强,中国南北各地均可 栽培,在北方各省分布更为普遍,为广大 城乡主要蔬菜。韭菜除露地栽培外,还可 采取多种设施形式进行冬春生产,做到均 衡上市周年供应。它以其产品鲜嫩,营养 丰富,气味芳香,含有维生素A、纤维素和 其它矿物质而深受青睐。
葱蒜类蔬菜栽培
• 大蒜别名胡蒜、蒜。属百合科葱属一、二 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肥大的肉质鳞茎和 鲜嫩的花茎器官为产品。其肉质鳞茎营养 丰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 维生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蔬菜。
葱蒜类蔬菜栽培
• 蒜自古被当作药用植物栽培,具有较高的 药用价值。大蒜味辛、性温,有暖脾健胃、 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消咳止血、行气消 积、解毒杀虫等功效。大蒜对多种细菌有 强烈的杀伤力,可用来预防和治疗感冒、 头疼、鼻塞等多种疾病,并有防癌、抗癌 作用。
葱蒜类蔬菜栽培
葱蒜类蔬菜栽培
葱蒜类蔬菜,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百合科葱属(Allium) 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并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其 种类繁多,主要有韭菜、洋葱、大葱、大蒜、分葱、韭葱、 薤等,中国栽培的主要有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 、葱(A.fistulosum)、大蒜(Allium sativum L.)、洋葱 (Allium cepa L.)、韭葱(Ailium)等。北方栽培大葱较多, 南方则以各种分葱栽培较多,至于韭菜、大蒜南北方各地 都普遍栽培。葱蒜类蔬菜适应性强、抗旱、耐热,华北、 西北、东北各省,韭菜和大葱可自然越冬,严寒季节还可 进行设施栽培。大蒜、洋葱和大葱产品耐贮耐运,因此在 中国城市郊区和农村普遍栽培。
Ⅱ.类型
Ⅲ.常用品种
• 1.大瓣种 • (1)山东苍山大蒜 皮薄洁白,辛香味浓,高产优 质等特点。每头7~8瓣,瓣肥;外皮稍带浅红色。 蒜薹粗大,为薹、蒜兼用品种,中晚熟,长势强, 耐寒、耐贮。 • (2)陕西蔡家坡大蒜 生长势强,叶片较宽、较长, 蒜粗大,鳞茎外皮紫红色,平均单头重60g,每头 7~8瓣,香辛味浓,品质好,早熟高产,作为青蒜、 蒜莲、蒜头栽培均优。 • (3)无薹大蒜 上海地方品种,植株粗大,生长势 强,不抽薹,蒜头大,每头8~10瓣,鳞茎均可食用。 除鲜食外,韧性强,不易抽断。采收时尽量不让叶 片受损伤或使叶鞘倒状,以免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 输,降低蒜头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