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流行病学 试卷1

临床流行病学 试卷1

一、名词解释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发病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3.患病率(现患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有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

4.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5.现况调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调查的方法,对特定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6.队列研究:是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与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几个亚人群,追踪观察期各自的发病结局并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分析性研究方法7.病例对照研究:它是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 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8.沾染:治疗措施→对照组干扰:类似效果的附加措施→试验或对照组1.诊断试验:用于确定或排除疾病的方法,这里泛指临床上所进行的各种实验室检验、器械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2.真实性(validity): 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符合的程度3.灵敏度(sensitivity,Se)又称真阳性率,是实际患病且被诊断试验正确判为该病患者的百分比,即患者被判为阳性的概率。

反映检出患者的能力,该值愈大愈好。

a/a+c4.漏诊率(omission diagnostic rate,β)又称假阴性率,是实际患病而被诊断试验错误诊断为非患者的百分比,即患者被判为阴性的概率。

1-Se5.特异度(specificity,Sp)又称真阴性率,是实际未患病被诊断试验正确判为非患者的百分比,即非患者被判为阴性的概率。

反映鉴别非患者的能力,该值愈大愈好。

d/b+d6.误诊率(mistake diagnostic rate,α)又称假阳性率,是实际未患病而被诊断试验错误诊断为患者的百分比,即非患者中被判为阳性的概率。

1-Sp7.准确度(accuracy)又称总符合率,粗一致性(crude agreement rate),是真阳性与真阴性之和占受检总人数的百分比。

a+d/a+b+c+d8.预告值(predictive value, PV)又称预测值,预检值,检验结果的正确率。

9.阳性预告值(+PV)是阳性结果中真阳性所占的百分比,它表示当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时患有该病的概率。

a/a+b10.阴性预告值(-PV)是阴性结果中真阴性所占的百分比,它表示当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时未患该病的概率。

d/c+d11.似然比(likelihoodratio,LR): 是诊断试验的结果在患者中出现的概率与在非患者中出现的概率之比。

在四格表中:12.阳性似然比(+LR)=真阳性率(灵敏度)/假阳性率(误诊率) Se/1-Sp13.阴性似然比(-LR)=假阴性率(漏诊率)/真阴性率(特异度) 1-Se/Sp9.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 YI),又称正确指数YI=Se+Sp-1=1-α-β其值0~1,其值越大,真实性越好二、填空14.对医学其他专业而论,流行病学已成为一门方法学。

15.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这称之为选择性偏倚。

16.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这称之为测量偏倚。

17.还有,对同一种疾病,有的医生观察的病例多,有的医生观察的病例少,两者的结果不同,究竟相信哪一个?这是样本数量的问题。

又如,对某病用某药治疗,观察50例,有40例痊愈,因此下结论为该药对某病的疗效是80%,这种结论可信否?如果该病有部分病人可以自愈,或该病对安慰剂的效应较大,此结论将不真实,这是一个缺乏对照的问题。

临床上存在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的许多问题,单靠临床医学本身很难解决。

18.临床医学以解决单个病人的诊断、治疗为主要任务,可称之为个体领域的医学。

基础医学则偏重于探讨疾病在器官、细胞、亚细胞结构乃至分子水平的发生、发展机理及防治基础,故属医学的微观领域。

流行病学则研究疾病的人群现象(分布)及其原因和相关因素,为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基础,属宏观医学。

19.因此这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适应临床研究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化,从个体医学的观察上升为人群规律的认识的必然趋势20.诊断试验评价内容: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

21.评价真实性的指标:(1)评价试验(症、史)本身的诊断能力:敏感度(Se):从病人中检出病人的能力。

特异度(Sp):从非病人中排除病人的能力(2)评价试验结果对受检者患病的预测价值:阳性预告值:判定受检者患某病的概率阴性预告值:排除受检者不患某病的概率22.病因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实验。

23.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DME(设计测量评价)24.测量中的两种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25.病因研究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

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26.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27.横断面研究的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28.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称定群研究或群组研究,是流行病学验证病因假设的常用方法之一。

29.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 I1/I0 =a/N1/c/N030.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 (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

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或= I0(RR-1)31.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核心:病例的代表性和对照的可比性32.33.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评价证据、使用证据、后效评价证据。

三、选择题1.病例对照研究优点: 1.所需样本量小,病例容易找到,因此工作量小,所需人力物力少,易进行,出结果快; 2.尤其适合一病多因的研究 3.适合于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缺点: 1.回忆偏倚 2.不能计算RR值3.研究对象的选择(代表性、抽样方法、诊断标准、样本量)4.对照组的可比性(抽样方法、来源)5.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6.临床试验的特点1.人(病人)为研究对象2.必须设对照组3.人为的干预性措施4.前瞻性研究7.临床试验的内容: 1.新药物、新疗法的临床疗效评价 2.评价几种疗法的优劣3.新疗法的副作用的评价4.病因研究8.临床试验的分期:第一期:小规模临床试验第二期:正式临床试验(初(II)期、后(III)期)第三(IV)期:推广应用9.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则:对照组的设立\随机化分组\盲法原则10.对照的必要性a. 难以预料的病程:自然病程b. 向均数回归现象c. 霍桑效应:被关注或其他未知因素d. 安慰剂效应11.对照的方式(1)按时间和随机与否分: 历史、同期、RCT等 (2)按措施的方式分: a. 药物对照:也称标准对照, 有效对照 b. 安慰剂对照(placebo) c. 自身前后对照 d. 交叉对照研究:自身前后+ 同期对照12.随机的作用1)使非研究因素在组间分布均衡,减少偏倚2)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的基础13.评价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1.诊断标准的可靠性2.有无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3.研究基线是否明确14.评价分组及组间的可比性1.是否真正随机分组2.对照方式的科学性3. 比较组间的均衡性15.评价治疗方案的实用性1.方案提出的依据2.是否明确、具体、统一3.依从性如何4.有无沾染与混杂16.评价疗效观察与测量的真实性1.测量方法的客观性、敏感性、特异性 2.是否盲法测量3.测量质控措施17.诊断试验评价可靠性指标 (1). 计量资料:可用均数±标准差,或变异系数表示。

CV=测量值均数的标准差(SD) /测量值均数() (2). 计数资料: 观察符合率(a+d/a+b+c+d)帕值Kappa值定义及计算K=2(ad-bc)/(a+b)(b+d)+(a+c)(c+d) ,k=0.01~0.39 缺乏 ,k=0.40~0.74 一般或较好,k=0.75~1.00 极好18.预告值与似然比:正确率方面PV直观易理解但受患病率影响,LR为率比,不如PV直观,但稳定推荐使用。

联合试验(multiple tests)的起源:Se、Sp都高最理想,但一个试验很难:平行试验Se高,用于筛检排除诊断系列试验Sp高,用于确诊四、计算题1、不吸烟组暴露人年为15107, 死亡数1人, 年死亡率0.07%; 重度吸烟者(25g/日以上)的暴露人年为23415, 死亡数为34, 年死亡率1.66%。

RR=1.66÷0.07=24 AR=1.66%-0.07%=1.59%表明:吸烟者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1.59%2、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概念=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但病例对照研究中仅能得到暴露者和非暴露者的比数比例(odds Ratio, OR)。

当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代表性较好,人群发病率较低时 OR 可作为 RR 的估计值,其公式:3、例:为了研究西安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欲进行一次病例对照研究。

已知西安市普通人群中吸烟率P0为40%, OR为3.0, 定为0.05,把握度定为(把握度(power): 1-β)0.90, 问需要多少病例与对照?结果:病例对照各71例+(71 x 15-20%=14)=82~85 例共计:170例4、心电图运动试验 潜在性冠心病 Se=80% Sp=74% 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