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项管论文范文001(九大管理0)

高级项管论文范文001(九大管理0)

高级项目管理论文范文—九大管理----B a c k d a y s重新整理2014.10.10一、项目整体管理1.1论信息系统项目的整体管理(医保I)概要:2005年3月,某市为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发了一套医保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包含了基金征集和支付管理、参保单位(职工)管理、定点结算点管理、参保职工就诊结算管理、IC卡管理等。

我作为承建方项目经理,负责了项目管理的工作。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医保管理部门、各定点结算点(医院药店)、开发商,加之政策多变、业务不成熟,需求变化频繁,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较大。

在该系统开发过程中,我在项目整体管理方面釆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加强与各方的沟通,注重用户需求和需求的变化,合理配置项目团队成员,对风险进行了及时的评估并顺利地控制了风险。

通过这些办法,平衡了各方的利益,控制了项目的范围和进度,保证了项目的质量,最终让该系统在2006年6月一次上线运行成功,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正文:2005年3月,某市为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发了一套医保管理信息系统,我作为承建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

该系统的功能包含了基金征集和支付管理、参保单位(职工)管理、定点结算点管理、参保职工就诊结算管理、IC卡管理等,目标管理人数为30万,定点结算点200个,计划投资400万元;釆用C/S结构,数据集中保存在市医保中心,定点结算点与医保中心之间数据实时交换。

通过公开招标,明确了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釆购,因此我把整体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项目的质量、人力资源、沟通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上,目的是保证实现计划的功能并按时投入运行。

在工作中,我根据实际情况,釆用了灵活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了沟通管理该项目涉及到医保中心、参保单位、定点结算点、系统开发集成商等多个单位,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测试都要各方参与和配合,由于各方的地理位置十分分散,难以经常或长期集中,因此,各方及时有效的沟通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釆取了三个办法:1、提高大家对沟通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各方主要领导人对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沟通工作给予必需的人员、经费和时间的支持,保证了沟通工作得以按计划进行。

2、对项目组外部的沟通,坚持从实际出发,釆用多种沟通的方式。

一方面,把必要的、重要的沟通需要以联席会议、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的形式制度化。

另一方面,在适用的前提下,釆用灵活、经济的沟通方式,比如:对一般的小问题或者是简单问题进行电话交流,复杂一点的问题开碰头会,需要后续解决的、比较重要或涉及面较广的问题要形成书面的会试纪要,有必要的情况下要由相关单位加盖公草确认。

3、对项目组内部沟通,进行适当的控制,避免形式主义,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节省,提高工作效率。

规定项目组成员在每天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再以邮件方式发送给沟通管理计划中指定的需要沟通者或者询问者。

大家每天下班之前收取邮件,对于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则直接以邮件方式回复,对于无法直接答复而只需与提出问题者讨论的问题,在第二天上班前进行商议确定。

而需要众人一起讨论的问题,则放到每周例会上讨论,较紧急的问题召开临时性会议。

通过以上方法,基本上实现了有关各方及项目组内部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了因各方立场不一致造成严重对立而影响项目进度,避免了因交流不畅造成重大质量问题。

二、进行风险评估,在进度和质量之间进行权衡,争取最佳平衡点由于项目资金已经确定,我就在进度和质量之间找平衡点,力争把风险降到最低。

由于医疗保险业务本身比较复杂,加之当时国家政策不稳定,业务流程不是很规范,系统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完善,给项目的进度带来一定影响。

由于这个项目涉及到十余万参保职工的医疗待遇,影响很大,通过与用户方领导沟通,决定不搞“形象工程”,在质量和进度之间优先考虑质量。

同时考虑到这个项目的釆用了增量开发模型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我把项目目标进行了分解,涉及到业务经办的部分优先完成,保证系统在规定的时间上线运行,其它不影响业务经办的、辅助性的功能适当延期,包括医疗监督、统计分析和部分报表。

这样虽然整体工期有所延长,但没有影响系统及时上线。

这种做法同时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把整体风险降到了最低。

三、重视需求变化的客观性,强化测试,保证软件功能充整、正确、高效我们釆用了软件工程方法,使用渐增式的增量模型,注重满足用户需求和需求的变化。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规范流程,另外,为保证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各地都在根据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不断地政策调整,造成医保系统的需求变化频蘩。

根据这个情况,为保证软件满足应用需要,我们规定: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凡是用户提出的、经调查情况属实、经技术可行性论证可行的,全部予以响应;同时,釆取措施避免需求的反复和无意义、不合理的变更;对较大的变更和比较关键的变更,要经各方联席会议论证通过,参与人员签字负责,并由提出变更的单位加盖公章确认。

由于不合理或技术上不可行而没有通过的需求变更,要提出替代的解决办法,并与用户单位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予以解决。

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让用户直观地了解软件质量和熟悉软件操作的有效途径。

我有计划地强化测试环节,让用户由始至终地参与测试工作。

我们主要釆取黑盒法进行测试,把工作重点放在测试用例的准备上,严格定义测试索引、测试环境、测试输入、预期结果、评价标准,尽可能的把各种业务的不同情况都表现出来。

同时我们准备了一家定点结算点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在该结算点手工记帐和计算机联网记帐同时进行,并有计划地穿插一些测试用例。

通过这些办法,及时发现了和解决了许多问题。

经过努力,该系统一次上线运行成功,并在6个月后通过了验收。

回顾项目的整体管理工作,虽然没有大的问题发生,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1、软件测试不系统,测试用例准备仍不够充分,忽视了压力测试。

系统实际运行后随着参保职工和定点结算的増加,运行速度下降很快,达不到设计要求。

虽然通过升级硬件缓解了这个问题,但造成了资金的额外投入。

2、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对各方目标的权衡不够充分,导致定点结算点使用的结算子系统功能较弱,提供的系统接口又不够强大,给这下点结算点内部管理带来不便,一些必要的统计和查询功能难以实现。

3、对开发人员与操作人员对系统的要求差异认识不足,两者的直接沟通不够,造成一些对操作员而言很重要的问题在开发人员那里得不到重视,产生了一些矛盾,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影响到用户方及领导部门对项目的整体印象。

综上所述,打造良好的项目沟通氛围,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用风险评估在进度和质量之间进行权衡,重视需求变化的客观性,强化测试来保证软件功能充整、正确、高效等,是我在某市医疔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中的整体管理中的四个主要实践。

这些措施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以后的项目整体管理工作中,我要加强测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注重各方利益的权衡,继续深化各方的沟通,协调好开发工作各部分及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完成项目。

该系统在2006年6月一次上线运行成功,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1.2论信息系统项目的整体管理(医保II)摘要:本文以某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项目为实例,探讨了在项目整体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认为项目整体管理的成功主要在于协调和控制项目范围、项目进度、项目质量、项目风险等工作,提出应以制订项目计划、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控制项目变更为工作流程,对于项目进度、质量、人力资源以及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我在该项目中担任了开发方的项目经理,自始至终参与了整个项目的建设,自2009年11月项目启动至2010年10月验收,历时近1年,系统至今运行稳定,取得客户的好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项目成功的整体管理。

正文:某市各区县运行独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保险系统,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只能到其所属的区县按照所属区县标准进行就诊,各区县间业务相互独立,医疗保险基金也独立管理.系统采用C/S构架,均为我公司开发,已运行近8年。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和增强基金保障能力,结合某市实际情况,吉林省下文制定某市市级统筹实施办法,增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调节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市级统筹、分级管理、定额调剂;坚持统一参保政策、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管理方式。

部门主要有二大块业务,医疗保险业务和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业务现在主要采用PB9.0+Oracle10.0开发的C/S系统,而农村合作医疗则是采用J2EE+Oracle10.0开发的B/S系统,二大块业务相互独立。

因客户要求业务上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保险系统集于一套系统,达到参保人员持医保卡能在全市所有医院和药店享受医疗待遇,加之各区县地理位置分布不集中等原因,部门决定此项目采用J2EE+SPRING2.0+EXT2.0框架进行开发,而部门实际情况是从事医疗保险业务开发和维护的人员不懂J2EE技术,而从事农村合作医疗开发和维护的人员不懂医疗保险业务,形成了“懂业务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业务”的局面,完成客户要求的2010年9月1日试运行的任务困难非常之大。

在项目启动阶段,公司领导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议。

会议上,领导介绍了项目的前景以及项目的重要战略意义等。

因运行近8年的C/S系统我一直负责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对业务及客户关系都比较了解,会议上任命我为项目经理,并对相关权限进行了授权,会议结束后我便开始制订项目计划,计划中明确了项目的总体技术解决方案、项目全生命周期和相关阶段、项目过程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方法、变更流程和变更控制委员会以及进度计划等。

因此次项目的范围可以按照现有的C/S系统进行界定,所以在项目过程中我重点加强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风险管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下面就论述一下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一、人力资源管理市级统筹开发涉及职工险、生育险、居民险、大病保险,所以我计划将项目组分成3个小组,每小组配备3至4人分别进行开发,因采用J2EE+SPRING2.0+EXT2.0框架进行开发,所以此次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开发中需要从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组抽调开发人员过来。

考虑到人员分配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我首先制订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明确角色和职责分工,以及人员配备管理方面的事宜。

责任分配矩阵RAM如下图所示:人员配备管理方面的计划如下:2009年11月底各相关人员进入项目;2009年11月底前安排给各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市级统筹业务、给各相关业务人员培训技术;其次,在团队建设方面做了如下约定:第一、项目组所有人员必须在公司办公,并且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第二、相关人员须参加业务或技术培训,具体以邮件通知为准;第三、由项目经理和项目组长对组成员进行绩效考评,并将绩效信息记录备案,最终反应到年终奖的考评中;第四、每月月底安排一次项目聚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