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模块专题训练卷2020112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现有某种动物的800对雌雄个体(均为灰体)分别交配,每对仅产下一个后代,合计后代中有灰体700只,黑体100只。
控制体色的显、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分别用R、r表示。
若没有变异发生,则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应该是。
()A. 100对B. 400对C. 700对D. 800对2.古比鱼是一种观赏鱼,其尾形有圆尾、扇尾和三角尾等多种类型,由三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与尾形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除图示途径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B. 两条圆尾鱼交配,子代出现三角尾鱼的原因最可能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 让一条圆尾鱼和一条扇尾鱼交配,子一代基因型最少1种、最多12种D. 基因型为AaBbDd的三角尾鱼交配,子代扇尾鱼的比例理论上为9643.某禾本科植物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棕色。
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部分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生殖细胞甲×丁BDe:Bde:bDe:bde=100:1:1:100丙×丁BdE:Bde:bdE:bde=1:1:1:1请据表回答。
利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A. 甲×丁和乙×丙B. 甲×乙和丙×丁C. 乙×丙和丙×丁D. 甲×丙和乙×丁4.已知某种鸟(2N=40)的羽毛颜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三种基因控制,分别用A+、A、a表示,且A+对A为显性。
研究人员做如表两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实验亲本子代1灰红色(甲)×蓝色(乙)2灰红色:1蓝色:1巧克力色2蓝色(丙)×蓝色(丁)3蓝色:1巧克力色A. A+、A、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 A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为蓝色,亲本甲的基因型为Z A+W或Z A+Z aC. 该种鸟体内某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40条染色体D. 让实验2子代中的蓝色鸟随机交配,其后代中雌鸟蓝色:巧克力色=3:15.玉米第4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甜质胚乳基因(A、a),第9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籽粒的粒色基因(B、b),第9对染色体另一位点上有糯质胚乳基因(D、d),aa 纯合时D不能表达。
将紫冠、非糯质、非甜质玉米(AABBDD)与非紫冠、糯质、甜质玉米(aabbdd)杂交得F1.若将F1测交,下列对测交后代的分析错误的是()A. 测交后代可能出现6种性状B. 分别统计测交后代三对性状的比例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C. 甜质胚乳基因与籽粒的粒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测交后代中非糯质非甜质:糯质甜质:非糯质甜质:糯质非甜质=1:1:1:16.某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aB、Ab、ab的4个精子。
下列关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及变异情况的分析,成立的是()A. 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基因突变B. 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交叉互换C. 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一次交叉互换D. 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一次基因突变7.如图是果蝇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及其部分染色体组成(数字代表对应的染色体,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不考虑染色体变异,据图判断此果蝇基因型是()A. AaBbddB. AaBbX d YC. AaBbXY dD. AaBbX d X d8.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最早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实的,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运用了类比推理法B. 摩尔根提出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最关键实验结果是F2白眼全部是雄性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后来发现性染色体奠定了基础D. 同位素标记法证实了摩尔根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经研究,该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图示可知,+RNA和-RNA上都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B. 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C. 可利用抗生素类药物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D. 新型冠状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10.如图,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的结构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相似(N代表A,G、C,T中的一种),都能作DNA复制的原料。
DNA复制时,若连接上的是ddNTP,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dNTP,子链延伸继续。
某同学要获得被32P标记的以碱基“T”为末端的、各种不同长度的DNA子链,在人工合成体系中,已有适量的GTACATACATC……单链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还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①α位32P标记的ddTTP②γ位32P标记的ddTTP③dGTP,dATP,dCTP④dGTP,dATP,dTTP,dCTP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1.如图为果蝇眼部细胞中某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分布,有基因A时果蝇表现为正常翅,某群体中存在其突变类型缺刻翅,这一变异有某些致死效应,在果蝇的群体中没有发现过缺刻翅的雄性果蝇,b、C为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下面有关其分析中正确的是()A. 染色体上的b、C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B. 该细胞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使b基因变化为B基因C. 该条染色体最可能是果蝇的X染色体D. 缺刻翅性状的出现是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12.研究证实,位于小鼠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会使小鼠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丧失运动控制能力。
进一步实验发现,患病小鼠神经系统中控制躯体运动的基因结构是正常的,但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产物。
当科学家给患病小鼠注入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后,小鼠恢复了正常活动能力。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MECP2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因此该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 雄性小鼠只有一条X染色体,表达MECP2基因的机会更多C. 患病小鼠运动异常是MECP2基因突变使神经系统发育不良D. 通过导入可正常表达的MECP2基因的方法也能治患病小鼠13.若亲本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嗅尿嘧啶(BU)。
(BU)可与碱基A配对,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2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分子加热后得到5种单链如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可能是()A. 腺嘌呤B. 鸟嘌呤C. 胞嘧啶D. 胸腺嘧啶14.近年,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和三峡石板滩“夷陵虫”“的发现,使奥陶纪的“金钉子”--宜昌再次成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片热土。
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B. 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C. 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无法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D. 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15.下图表示酵母菌DNA的一个片段及M基因的一段碱基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其他基因不同B. M基因的两条链为反向平行关系C. M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末端有终止密码D. M基因的表达过程,两条链中的任一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16.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 随机抓取,抓取完后整齐摆放一边便于记录C. 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数目要保证一直相等D. 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也一定要相等17.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X、YB. 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DdX a Y,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C. 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34D. 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让F1的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18.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与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点是( )A. 都有同源染色体B. 都有纺锤体的形成C. 都有着丝点分裂D. 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19.下图A 点时用32P 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DNA 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 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 连续两个分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CD 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 染色体B. GH 段细胞中可能有两条Y 染色体C. GH 段细胞中含32P 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D. IJ 段细胞中含32P 的染色体可能有8 条20.下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部分相邻碱基排列顺序图片。
其中图1的碱基排列顺序已经解读,其顺序是:GGTTATGCGT。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2显示的碱基排列顺序是CCAATACGCAB. 该DNA片段中(A+C)/(T+G)=1C. 该DNA片段控制多肽合成时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D. 该DNA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只含有6个密码子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21.(10分)下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②③(1)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过程有 ________ 。
(2)过程①②③中,都能在人体成熟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发生的是 ________ 。
(3)已知过程①的DNA所含氮元素都是15N,若将该DNA的片段放入14N的环境中复制2次,则含有15N的链占总链数的 ________ 。
(4)若要过程③中合成的肽链中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转变成色氨酸(密码子为UG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 ________ 。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核DNA种类 ________ ,不同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