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古文100篇031 《欧阳修苦读》
小古文100篇031 《欧阳修苦读》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 可见。 3.A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 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 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 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 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 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 迹还隐约可见。
悬梁刺股:“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 三引《汉书》。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 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 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 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 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 用尽、用完 ) (2)秦青弗止。 ( 没有 ) (3)响遏行云。( 阻止 ) (4)薛谭乃射求反( 道歉 )
答案:
一,1.D 二,1.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2.只是致力于读书。 三.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四、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 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 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 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 今犹存。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 是③光,光亮④这
1.逮:到,及 2.资给:资助、供给 3.大学:大学问家 4.愿: 希望 5.致:给 6.得:得到 7.书:读书 8.穿壁:在墙上打洞 9.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10.遂4.怪:以...为奇怪
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 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 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 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 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 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 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 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 问家。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 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 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 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 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 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 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 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 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 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 大官 。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 归。
译文: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
并要请求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他一 辈子不敢再说要回家了。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 么?
有可取之处。可取之处是他知错就改、变 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附: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 自己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 阻止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 高唱悲歌,歌声使林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 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请求 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他一辈子不敢再说要回 家了。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 以荻②画地,教以③书字。多诵④古人篇章。 及⑤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 家借而读之,或⑥因⑦而抄录。以至昼夜忘 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 笔已如成人。
注解:①孤:失去父亲 ②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③以:为了,来 ④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⑤及:等到 ⑥或:有的时候 ⑦因:趁机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 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 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 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 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 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 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 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 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 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 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
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 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 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 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 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 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 水平,那样高了。
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 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 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 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 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 仕。卒谥文忠。
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 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 再继续读书学习。
匡衡《凿壁偷光》祖逖《闻鸡起舞》苏秦《悬梁 刺股》孙康《囊萤映雪》孔子《韦编三绝》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 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 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 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 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 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 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 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 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 (1)欧阳修四岁而孤。 (2)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 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 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 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
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 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
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 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