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 )

版式设计第三章(版式设计原则 )


41
表现形式: 形象之间的调和 色彩调和 方向的调和 方向的变化表现着形象的 情感和决定着版面的效果 方向的对比给版面带来活 力和动感。但要注意必须 有一个主流方向。
42
形象之间的调和
具有同质要素的形象,能做到调和,但其不足在于刺 激性较弱,处理不当已陷入单调和一般化。 具有类似要素的形象;进行适当的对比和变化能取得 美妙的和谐,在于形象之间伴随着类似的共同性;
44
45
对比可以拉开画面的反差,增强 视觉刺激。具体如何安排,要根据画 面的效果和传达意图的需要。对比
的手法是很多的,应用的 时候应以一种对比为主, 否则画面会显得过于杂乱。 调和的方法也很多,通过 统一的色调进行调和;通 过共同的轮廓、质感、空 间上的均匀分布进行调和; 或多个形态中有共同的因 素,以及通过画面的导向 性的元素,都可以弱化对 比,达到调和。
40
概念 调和就是和谐,是指构成画面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 够适合、安定、和谐一致的配合,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 调和强调的是形象的近似性,即当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要 素同时存在时,相互之间必须具有共性。
• 通过统一的色调进行调和;通过共同的轮廓、质感、空间上的均匀分 布进行调和;通过多个形态中寻找共同的因素;或通过画面的导向性 的元素,都可以弱化对比,达到调和。
要认真地考虑。 均衡又分绝对均衡(图3-7)和相对均衡两种(图3-8)。绝对均 衡能够使画面各构成元素通过构成法则达到视觉平衡的效果;相 对均衡的画面,其本身的构图在视觉上并不平衡,而是通过一定 的提示或者暗示,使画面符合心理的期望而产生动态的平衡感。
第三章
第二节 审美性
25
对称的事物基本上是均衡的,也有些物体并不一定对称, 但它仍然很美,那就是因为它还符合“均衡”的法则。如
43
具有异质要素的形象,产生强烈的对比,容易陷入琐碎、 杂乱、难以统一,从而不易调和。解决办法: 适当增加主要形象的重复形或近似形,使其产生呼应 对形象进行位置的重新分配,使形象有秩序起来 调整形象的明暗关系,能起到前后穿插 、主次分明的 作用
尽量在形象与形象之间寻找它们的共性因素,并加以强 调
大对比小调和, 即总体是对比的格局,局部调和;或是大调和小对比,
总体上调和,局部存在对比。
31
对比的形式 形象与形象的对比 形象与空间的对比 色彩对比
面积对比、形态对比、质感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图文对 比、疏密对比等。
32
形象与形象的对比
大小、远近、方向、多少、曲直、虚实、明暗、 新旧等
29
定义: 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 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 鲜明突出,起到了使形象更突出的作用。通常 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刺 激,创造具有各种特 性的画面效果。 对比的作用 – 有助于认识事物 – 突出形象 – 丰富画面
30
二、对比和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变化统一最直接的体现。统 一的环境一旦变化,势必形成对比,要使诸多不同的形式统一起 来,势必要采取调和的手法。 通常我们处理画面有两种状态。一是
一、对称与均衡
(一)对称 对称是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基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对称就像天平,两边是等形、同量的平衡。
对称的形式有以中轴线为轴心的左右对称、以水平线为基准的上下对称和以点为中心的放射对称等。对称具有稳定、庄
严、整齐、安定的特点。
第三章
第二节 审美性
8
1.完全对称 完全对称即“均齐对称”,是完全同形、同量、同结构的
第三章
第二节 审美性
7
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与绘画的构图法则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就是根据主题与创意的需求将各元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寻 找和展示视觉信息内容中内在相似与不同之处的过程,运用形式美法则将独特的构思流畅而清晰地传递给读者。其艺术 性在于遵循美的原理,将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虚实与留白、变异与秩序等形式美的构成法则运用于 版式设计中。
图3-9所示,画面左边的广告标题、广告文字显得沉稳宁
静,画面右边飞来一片箭头,左边的大片空间平衡了右边 的黑色区域。明度的反差与动静的对比也是画面的平衡所 在。对称和均衡最为明显的区别是:对称采用的是左右或 上下完全相同的视觉平衡构图,而均衡则是左右、上下并 不完全相同而通过各种视觉力的调节达到的视觉平衡(图 3-10)。均衡比对称更容易实现,毕竟画面中完全对称的 形态是不多的,对称是静止的形态,均衡则将动态包含在 画面中,比较活泼生动。在实际的构成和设计中,均衡有 着更多的变化空间和形式,容易产生新的效果。
形式,如建筑物的外廊立柱,中国传统客厅中堂的布置,
自然物中的雪花结晶以及衣、食、住、行中的若干对称均 衡的因素等。完全对称,能使视觉效果稳定,产生庄重、 沉静等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构成要素,处理不当,
易产生死板、单调、无生机之感(图3-2)。
第二章
第一节 主题性
9
2.近似对称 近似对称即不完全同形、同量,局部结构稍有变化的对称图形,如传统的对联、门神、门前石狮等。门联的内容左右不同, 门神的形象文武相别,石狮又分雌雄等,这种局部有差异的对称,在均衡统一中存在小小的变化,更能从稳定的均齐中感 受到丰富的变化(图3-3至3-5)。
表现。
第三章
第一节 主题性
6
在版面设计中,通过空间层次、主次关系以及视觉流程等的设计安 排,使版面主题突出并具备有效的诉求力。
在版式设计中,按照主从关系的顺序,使主题形象放大突出并成为
视觉中心,以此表达主题思想,传达不同的内涵;也可以在主体形 象四周增强留白,使被强调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从而更加引 人注目;还可以将各种信息整体编排,注意各种信息与整体之间的 关系,使主题内容一目了然。 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用悦目的组织来 更好地突出主题,达到最佳诉求效果。当主题鲜明、形象突出,信 息的传递清晰有力时,图形往往能达到最佳的传递效果(图3-1)。
26
27
第三章
第二节 审美性
28
二、对比与调和
(一)对比 对比是形象特征的强调,通过大小、粗细、 疏密、动静、明暗、曲直、虚实等所产生的 区别和差异,它将多种要素进行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在版面的编排中,各元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无 处不在,归纳起来有大小、主次、长短、粗 细、疏密、动静、黑白、多寡、刚柔、虚实 等对比形式。在版式的编排中,字与字之间、 字与形之间、形与形之间都存在着对比关系 (图3-11、图3-12)。 达到对比和调和的方法很多,
46
• 节奏是指同一要素、连续、重复出现时所产生的轻重、 缓急的变化和律动感,它反映了基本形的疏密、刚柔、 曲直、虚实、大小等,在统一的前提下产生的相对变化 。
47
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
在图案中将图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复
排列,作空间位置的伸展,如连续的 线、断续的面等,就会产生节奏。韵
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变节奏的等
33
形象与空间的对比
指形象与空间的关系,空 间,即画面的留白部分, 这是画面上所不能缺少的。 合理的空白处理,能增强 空间深度,能使版面条例 更清晰,主题更突出,并 能给观众留下遐想的空间。
34
35
形象与空间的对比
聚散对比
• 定义:也称疏密对比,密集的图形与疏 松的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使版面设 计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之一 • 注意: 形象聚集时要有主要的密集点和次要 的密集点,即第三层次的密集点。有 利于控制版面的主次和虚实,使其层 次分明。 在密集点之间应有过渡的形象,不能 孤立。 要调整密集形象的动势,使其形成一 定的节奏和韵律。 必须注意密集图形的整体统一性,调 整好版面的平衡关系。
第八章 版式设计的程序与印刷
第九章 版式设计的具体应用
— *—
第三章
4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版式设计原则的重要性,熟练掌握版 式设计的设计原则和美学法则,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版式设计具体编排应用。
二、重点与注意事项提示
(1)重点掌握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2)在版面编排设计中,应注意版式编排的整体性,在 设计时优化整体布局,将版面各种编排要素(图与图,图
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回旋对称
17
实例应用
虽同形、同量,但方向 相反,如太极图,就是 对称均衡的形态两相逆 转,均衡互移产生的图 形。这种对称对比强烈,
• 公司标志设计.
有静中含动之势,富有
张力(图3-6)。
18
•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 的规则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二节 审美性
39
(二)调和 调和是指通过在各种视觉元素之间寻找相互协调的因素来 表现主题的编排手法。如图3-13所示,整个对开页的设计 从始至终突出对比,左右两页的色彩完全相反。尽管内容 和形式充满对比,但两个对应页都使用相同的字体,横贯 两页的图形和词汇除颜色的差别外,均连续不断、和谐统 一。在一个版面中,如果纯粹的对比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 如果只有一种视觉元素机械地出现,就会显得单调无味; 只有在不同元素中寻求相同或者相似的因素,才能产生协 调、舒适、安定、统一的效果(图3-14)。 调和的方法也很多,如
与文字)在编排结构及色彩上作整体设计。
(3)设计时做到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在新颖、独 特的艺术构思基础上,精炼内容、集中表达,形成简洁但 并不单调的版面编排。
第三章
5
三、训练目的与题目要求
训练目的:掌握各设计项目中版式设计的原则,正确运用编排元素设计相关内容形式的版面。
题目要求:针对版式设计的审美性原则,练习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虚实与空间、秩序与变异的形式美
19
•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 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