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伤病
(五)急性腰扭伤
腰背肌功能锻炼:(1)俯卧位:可用双手压下腰 部,或双手抱颈后,膝伸直,上半身和下肢同时 抬起呈反弓状,坚持5-10秒。(2)坐位:双下肢伸 直,双手尽量往前伸,多数能摸到足尖,身体前 倾坚持10秒。 (3)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肘屈曲置 于胸侧,双足及双肘作四点支撑,将髋臀部向上 抬起,坚持5-10秒。 每次可选择进行,根据个体差异尽可能反复多 做,逐渐增加次数,关键是坚持锻炼,才能达到 满意的效果。
扁平足症、先天 髋过度外旋、足 过度旋前,肘提 携角过大、膝内 外翻、膝外翻等。 均可导致应力骨 折高发。
这类战士对耐力、 爆发力、反应能力 要求很高、高强度 体能训练课目、尤 其是进行器械训练 时往往产生恐惧、 紧张等,产生心理 障碍,不能发挥其 应有的训练水平, 容易受伤。
这些战友在 受伤后,往 往不好意思 表现出来, 忍着,结果 耽误治疗, 小伤引发大 伤。
(一)运动性血尿
① 血尿在运动后即刻出现,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运动量 和运动强度大小有密切关系;
② 除尿血外,一般没有其他症状和异常情况,各项辅 助检查均正常;
③ 出现尿血后立即停止运动,可给予止血剂、维生素 C、三磷酸腺苷等,绝大多数在3天内血尿消食。
(二)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在剧烈运动后尿色变成红色或酱油色,但尿中 红细胞很少,而红细胞破坏后生成的血红蛋白很 多,称之为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一) 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
训练中常见的膝关节痛、小腿内侧痛、甚至下肢 应力(疲劳)性骨折等,往往发生于军事训练高 峰或新兵入营后及炎热季节,尤其上在突击达标、 考核前的训练中更易发生。 这主要上由于肌体短时间重复单一动作,引起过 度负荷,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损伤所致。所以 科学制定军事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 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从而 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供 军事训练质量和效果。
性损伤指因长期过度训练、劳累所致的人体身心上的损伤。
(三)按损伤程度分: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及重度损伤。
2
第二部分
军事训练伤发生原因和因素
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因素
训练科目
➢训练科目的强度、频率、难度。 ➢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 ➢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
训练环境
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训练 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
1 冷敷
2
热敷 理疗
伤后即停止训练,伤员平躺, 抬高患肢,受伤局部淋以冷 水或放置冰袋,使局部血管 收缩,减少出血,暂时麻痹 神经末梢,减轻疼痛。半小 时后,用棉花或净手巾盖住 伤部,用绷带适当加压包扎。 一 般 在 伤 后 24h 内 进 行 冷 敷 , 每次持续时间15-20分钟。
24h后行热敷、理疗,能减 轻局部组织充血,使肌肉 松弛、血管扩张而减轻疼 痛,促进血液循环,有消 炎、消肿止痛作用,利于 损伤组织的愈合。 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可 进行数次。再配合口服止 痛、活血化瘀药物效果更 好。
在部队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前,卫生部门应对参 训人员进行体质和健康的全面评估,对一些影响 训练的伤病情况要及时向训练部门提出调整训练 的意见。
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卫生人员应深入训练现场,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包扎、止血、固定等急 救技术进行演示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参训人员的 自我防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 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搭配
训 练伤 病 的 防治
军事训练伤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年 XX月
序言
军事训练 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
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部队训练伤病防治 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问题。因为训练伤病直接影响部队训练和参
(三)运动性腹痛
治疗: 适当减慢速度,深呼吸,调节呼吸与运动的节奏。
必要时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
预防:
运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且合理安排膳食,饭后 30分钟后才可参加剧烈运动。
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 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节律,水分和盐流失较多时
3
第三部分
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一) 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 (二) 提倡循环训练法
加强军事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 (三) 防护 (四) 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搭配 (五) 保证充足休息睡眠时间
(一) 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计划是预防军事训练伤 发生的重要环节。
军事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军事训练条例和大 纲的要求,在完成制定的军事训练任务的前提下, 既保证军事训练质量的达标,又要最大限度地降 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既要保护部队官兵的军事 训练热情,又要考虑人体心理生理的适应及承受 能力。
军事训练伤分类
(一)按损伤部位分:(1)骨损伤 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
(2)软组织损伤 包括擦伤、挫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 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等。(3)器官损伤包括头、 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二)按损伤病程分:急性损伤指短时间内遭受暴力所致的损伤;慢
以完成全部课目, 中的动作协调性
勉强而为之,训 练强度超过承受 能力,加上耐受 力差,容易形成 累积性疲劳而受
不够,在训练中 缺乏必要的自我 保护,而造成受 伤。
伤。
在队列行进中必 须迈大步才能跟 上队列,肌肉容 易疲劳,骨骼受 到的冲击力较大, 容易发生疲劳骨 折。
下肢在运动中的负 荷更重,增加损伤 机会。身高与身体 质量的比值越大, 损伤的机会越多。
合理的膳食有利于增强官兵的体质和训练后体力、 能量的迅速恢复。
训练前的一餐应以易消化的高糖低脂食物为主, 训练后可适当进食高脂、高蛋白类食物。出汗多 时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五) 保证充足休息睡眠时间
休息睡眠时间不足和训练过度疲劳往往会增加训 练伤的发生率。特别是参加高强度、高压力的训 练科目时,充足的睡眠、充沛的精力是减少训练 伤必不可少的条件。
➢长期疲劳战术
有些战士为在短期内提高训练成绩,搞“疲劳战”、“突击战”, 造成战士超负荷训练,体力透支,出现“应力性骨折”等疲劳性 身体损伤。
最容易受伤人员的类型
体
身
质
体
差
不
协
调
身
肥
身
心
性
材
胖
体
理
格
矮
者
结
素
内
小
构
质
向
异
差
常
体能素质差的战 往往因自我保护
士由于训练强度 意识和个体动作
大、节奏快,难 悟性不同,训练
① 局部红细胞因机械损伤破坏引起溶血; ② 剧烈运动引起脾脏内一部分易碎红细胞排除,
导致尿中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处理方法:口服VitC、VitB12、三磷酸腺苷等, 采用泡沫塑料鞋垫,厚度3.5~4.0厘米。
(三)运动性腹痛
发生机制:
肝脏淤血 呼吸肌痉挛 胃肠痉挛及功能紊乱
发生特点:
与运动相关,多发生在初次参加锻炼,训练结 束即缓解。
➢没有劳逸结合
训练时应当有节奏,有张有弛,才能避免因疲劳过度引起的肌肉、韧 带损伤。此外,训练中穿插一些娱乐活动,还能放松心情,解除心理 疲劳。
➢盲目挑战极限
有些战士训练中急于求成,不讲科学,结自己设定过高标准,甚至盲 目挑战身体极限。
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
➢训练思想麻痹
训练时盲目自信,自以为轻车熟路,注意力不集中,身体过于放 松,导致肌肉、关节的反应能力下降,出现危险时身体反应迟钝, 引发不必要的伤害。
(二) 提倡循环训练法
在传统渐进的原则的基础上,强调“循环”的 意识,即“循环中提现渐进”的原则,根据训练 科目负荷大小及操作特点,按照相应的循环变化 规律和模式组织训练。
小强度
大强度 上肢运动 下肢运动
训练前应做热身活动10~15min,训练后应做放
松活动。
室内授课 室外操课
简单科目 复杂科目
(三) 加强军事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防护
1
第一部分
军事训练伤概况
军事训练伤概况
概 况
军事训练伤病的概念
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的骨与关节损伤、 软组织损伤及器官损伤,简称军训伤。 军事训练性疾病是指参训人员在军事训练中,由于训练强度、 内容、方法和地理气候等因素对训练者机体的影响,引起生理 功能异常,出现的症候群或疾病。
(三)疲劳性骨膜炎
疲劳性骨膜炎在军事训练中较为多见,主要好 发于新兵。多发生在承重部位,以胫骨最为常见, 其次腓骨,趾骨和尺桡骨。
疼痛
肿胀
压痛
后蹬痛
局部烧热
(三)疲劳性骨膜炎
治疗
1、早期或症状轻者:调整训练课内容。采用“RICE”原则。 伤肢局部以弹性绷带包扎。
2、晚期或症状较重者:停止训练,按摩理疗。
科学的训练周期应该保证战士每日睡眠时间至少 6个小时。
4
第四部分
常见军事训练伤
常见军事训练伤
(一)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指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 拉引起的损伤。常发生于四肢处肌肉群,如股四 头肌、腓肠肌、肱二头肌等。
轻者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运动受限,用手 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
重者肌纤维部分撕裂,可伴有撕裂音,剧烈撕 裂样痛,收缩畸形,可触及肌肉凹陷。
体征
疼痛 肿胀 功能障碍 畸形、异常动度 骨擦音、骨擦感
(五)急性腰扭伤
腰部除负担及维持沉重而复杂的重力外,还要 适应各种活动的变化,尤其部队战士训练强度大, 腰部扭伤的机会多。一旦发生急性腰扭伤,且疼 痛非常难忍,腰部僵硬不能活动,有时出现臀部 和下肢放射性疼痛。 (1)卧床休息,一般3 ~ 4周。最好的休息体位是 俯卧,屈髋屈膝位,可使腰部肌肉完全松驰。(2) 对症治疗,可适当使用止痛药。2~3d后采用局部 热疗,必要时可行局部痛点封闭,也可行局部手 法按摩、针灸等治疗。(3)经休息、治疗后仍不见 好转或伴有大小便障碍及下肢感觉活动异常者及 时到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