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西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西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教材分析教材总体说明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中穿插了3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下表:数学五上教学内容安排表知识领域单元小节数与代数一、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三、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七、倍数与因数倍数、因数;合数、质数;2、3、5的倍数特征;空间与图形二、图形的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统计与概率六、可能性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八、总复习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综合应用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二、教学目标(略)三、主要特点 1.现实性素材,现实情境相对于第一学段而言,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他们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本册教材在编写时尽可能地选择具有现实性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从这些现实情境中获得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2.尊重学生个性,鼓励策略多样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遵循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在教材编写中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3.改变学习方式,提供探索交流空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教材尽可能地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空间,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关注认知过程,帮助学生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教材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学生的认知活动 5.重视亲身体验,为认知活动提供表象支持本册教材有关图形与空间的内容安排得特别多,这些内容难度比较大,加之这个年龄的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学习这些内容时需要一定的表象支持我们在测量、图形与位置和图形与变换中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表象支持 6.重视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新课程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主张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体会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呈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一是在一些单元独立安排“解决问题”的内容二是专门设计“综合应用”的数学活动 7.配合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视野用数学文化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拓展学生的视野,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计算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纸片、方格纸五、课时安排建议(略)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小数乘法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2.编排的思路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单元教学启动学习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学生掌握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强化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也在增强学生价值体验生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剖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3.教材编写时重点关注的问题(1)不单独编排小数乘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景去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在重视笔算小数乘法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小数乘法的口算和估算(3)充分考虑到计算器对小数乘法学习的影响,把计算器作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计算工具(4)关注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单元教学提示 1.启动原有认知经验,促进主动发展一是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认知桥梁二是要注意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掌握新知识 2.突出算理探究,切实掌握计算方法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情景引导学生对算理进行探究在学生主动探究算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3.加强应用,提高掌握水平一是笔算练习二是把计算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数乘整数 1.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景,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为本单元的学习作学习动力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例1 通过买菜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选用买菜这个素材,主要是因为蔬菜的单价既可以看作1.7元,也可以看作17角,便于学生在小数和整数之间选择合适的条件来探讨;同时也可以用这个情景作为探讨算理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转化为“角”来解的这种解题方法的支持下理解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乘的计算方法 3.例2 紧接着例1安排,其目的除了要继续巩固学生在例1掌握的计算方法外,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积的末尾有0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问题这是小数乘整数计算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小数乘法中的一个教学难点。

4.例3 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把笔算和估算交叉到一起编排,是这册教材编写的一个特点,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从测量教学楼长度的这个现实情景入手,让学生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对话框的提示让学生明白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与整数乘法估算方法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合作解决估算的问题估算时既要注意估算的背景,又要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学建议略,下同小数乘小数 1.例1 由教室黑板引发的两个数学问题,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分别是一个独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两个一位小数相乘第二个问题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教材通过小男孩的对话框提醒学生这部分学习内容与前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是有联系,要通过转化来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效地应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要关注为什么两个因数分别缩小10倍,而它的积要扩大100倍这个问题。

要引导学生这样想:10的10倍是10×10=100(倍) 2.例2 是对例1的强化和巩固,在加深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在这里用文字完整地呈现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因为这个计算方法在小数乘法计算中特别重要,这里不但要求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它的操作程序,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掌握水平 3.例3 是小数乘法中的一种特例,特殊在定积的小数点时积的位数不够,这就需要在积的前面加0补足,再点小数点 4.例4 是小数乘小数的估算,它的估算方法和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教材在编写时重点关注了估算情景的营造,在估算的方法上,则放手让学生去思考 5.例5 是小数连乘的问题,它主要涉及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为些知识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原有知识在新情景中的具体应用积的近似值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是有前面求小数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用的方法同求小数的近似值一样,不同的是小数乘法要在计算完后对乘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位。

要注意求积的近似值与估算的联系与区别 1.例1 通过缴水费这个现实情景让学生感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至于怎样保留两位小数的方式则启动学生原有经验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求出的积都是一个近似数;不同的是,估算是为了计算简便,把因数看作整十、整百数后得到的近似数,而积的近似值是经过精确计算以后,把积按一定的要求保留近似数,两者间的目的和操作方式都不同 2.例2 和例1不同的是,涉及的计算比较复杂,从中让学生感受使用计算器的需要。

在这里,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又有了拓展,学生除了通过例1知道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需要外,还通过例2知道有时也要按要求保留求积的近似值。

这实际上也是生活需要,因为生活中有时不需要太精确的数解决问题 1.例1 例1是计算天然气气费的问题,这类问题城镇的学生接触得比较多。

解决这类问题的难点有两个,一是理解什么是“读数”,怎样根据读数来计算天然气的用量;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解题思路。

2.例2 例2是计算出租车车费的问题。

和前面编排的方式一样,教材用“这样想”突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和例1不同的是,例2不但强调解题的主要思路,还通过“还可以这样算……”的对话,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启发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3.习题的对应 1、2、3题主要配合例1的教学进行练习,第6、7、8、9题主要配合例2的教学进行练习,其余的几道题在这两类题型上略有变化,但是都控制在3步计算以内,并且都是要用到小数乘法来解决的问题。

整理与复习(略)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安排的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都是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变换的内容 2.教材尽可能地避免单纯地介绍图形变换知识的方式,而采用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在操作中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初步认识“图形与变换”的数学内涵 3.关注了单元主题图的学习内容与后面每个小节知识学习内容的衔接,单元主题图中学生讨论的问题,都直接成为后面的教学内容。

这样把单元主题图的内容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感受前后知识的联系,强化本单元知识的整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4.注意和三年级学习平移、旋转与对称的内容的联系与区别,三年级重点感受平移、旋转与对称现象,停留在对生活现象的感知上,本册教材通过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来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5.在学生进行平移或旋转的操作过程中,都采用了由简单到复杂的编排方式 6.把前面的知识及时作用于后面知识的学习过程,在强调知识整体性的同时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单元教学建议 1.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2.加强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图形变换 3.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4.重视图形变换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图形的平移 1.单元主题图用学生讨论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学习情景图,告诉学生这单元要研究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三年级和五年级的主题图的对比,了解两部分内容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样的了解和对比有利于本单元的学习 2.例1 直接从图形的平移入手,让学生启动原有的经验来理解图形的平移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