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二章现代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
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有:商业本票(期票)和商业汇票。
第一节信用的概述一、信用的基本特征:1、价值作单方面的让渡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二、信用的发展★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2、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3、相互融合阶段:、三、信用形态:1)高利贷信用2)现代信用现代信用的两个渠道:☆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 主要工具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间接融资:通过中介融通方式.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间接融资的优势:☆解决资金供求双方相互不了解的问题;☆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限制;☆融资风险有金融机构缓冲,安全性较高。
直接融资的优势:☆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加强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的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
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信用形式是信用关系的具体表现,按照借贷主体的不同,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信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其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三)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包含:商业票据、商业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信用的作用:▲积极的: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企业间的资金融通,加速资本周转;有利于银行信用发展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消极的: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影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信用总量的控制.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工具:银行票据,包括:银行票据、银行本票三、国家信用国家信用的作用:▲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 ▲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的关系1、联系(1)银行是国家债券的主要投资者和承销者;(2)中央银行把买卖国债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
2、区别(1)发行国债筹资比银行吸收社会资金更具主动性、稳定性;(2)发行国债筹资可以投放到社会性项目,政策性大于赢利性。
四、消费信用主要作用:1、扩大即期消费,促进商品销售;2、提高消费者的总效用;五、租赁信用:主要形式: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服务租赁。
六、国际信用作用:1、授信国通过借贷资本的输出推动商品输出,从而实现利润2、受信国希望利用外资,购买所需商品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形式:1、出口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2、银行信贷3、政府信贷4、国际金融信贷股份公司一、股份公司公司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股票的持有人为股东,负有限责任不可退回,但可流通投票权取决于持股数量公司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股份公司与信用股份公司是长短期资金投资而形成信用关系中的有限损失引入到其中形成有限责任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权的社会性→与经营权有必要分离进而所有权问题上需要有股权流通市场在经营权问题上需要有经理人市场第四章第三节单利与复利两种计息方法1. 单利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
其本利和是:复利是计息的根本方法1. 利息的存在,表明社会承认资本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2. 只要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按期结出的利息自应属于贷出者所有并可作为资本继续贷出;3. 因而,复利的计算方法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
终值与现值1. 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
其计算式就是复利本利和的计算式。
2. 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在眼下所必须具有的本金。
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现值”,也称“贴现值”。
算式是:终值与现值3. 当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时,任何经济效益的计算和比较的根据就是利率和期限这两个变量。
4. 计算现值的经济行为,由来已久;自古及今,使用的范围极广。
竞价拍卖与市场利率1. 在市场经济中,有的债券只有面额(还本时的金额,如零息票债券)而不载明票面利率。
发行时采用竞价拍卖方式。
拍卖成交价,即现值,与面额,也即终值的比,决定当前的利率。
2. 这样形成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利息率与收益率1. 有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收益率”概念与利率概念并存。
2. 收益率实质就是利率。
作为理论研究,这两者无实质性区别。
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使用的差别,取决于习惯。
第四节利率期限结构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1. 各种利率大多包括期限长短不同的品种,如活期存款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等。
“期限结构”反映的是利率与期限的相关关系。
2. 一个经济体的利率期限结构,通常选择基准利率——如国债利率——的期限结构代表。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1.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在利率的期限结构中是一对重要的术语、概念;2. 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3. 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如一年期和两年期的国债利率分别为2.25%和2.40%:——两年期的国债1 000 000元,到期的本利和是1 000 000×(1+0.024)2 = 1 048 600元——持有两年期国债的第一年,应与持有一年期国债无差别;从道理分析,如按一年期国债利率计息;在一年期末,其本利和应是1 000 000×(1+0.0225)=1 022 500元——如果买的就是一年期国债,这时就可自由处理其本利和。
假如无其他适当选择,把本利和再买进一年期国债,到第二年末得本利和1 022 500×(1+0.0225)=1 045 506.25元1 045 506.25,较之1 048 600,少3 093.75元。
——买两年期国债,其所以可多得3 093.75元,那就是因为放弃了在第二年期间对第一年本利和1 022 500元的自由处置权。
这就意味着,较大的效益是产生于第二年。
如果说,第一年应取2.25%的利率,那么第二年的利率则是(1 048 600÷1 022 500-1)×100 = 2.55%这个2.55% 就是第二年的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4. 远期利率使债权债务期限延长的价值具有了定量的说明。
到期收益率1. 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2. 基本思路:设当前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相等,即决定当前实际起作用的利率。
“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是指:从当前到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额。
到期收益率3. 到期收益率使不同期限从而有不同现金流的债券收益可以相互比较。
收益率曲线1. 收益率曲线是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图形描述。
2. 收益率曲线并不总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即向上倾斜。
通常归纳为四种图形。
第五章第二节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及其标价法1. 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一个开放经济,到处可以看到汇率牌价表。
2. 在汇率牌价表上的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举例分析例1:如果你以电话向中国银行询问英镑/美元的汇价,中国银行的答复为“1.8610/40”,问:(1)你以什么汇价从中国银行买进英镑?(2)中国银行以什么汇价向你卖出美元?解:1GBP/USD:1.8610~1.8640买入价~卖出价(1)1.8640(2)1.8610例2:若市场上经纪人的报价为1USD/JPY120.10/30,而某银行向你的报价为 120.14/30,问:银行的报价倾向于买入日元还有买入美元?请问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各有何优劣?人民币汇率制度1.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 外国把人民币的汇率归之为固定钉住汇率的范围之内;IMF则特别把中国的汇率安排划入该组织“其他常规的固定钉住汇率安排”项目之下。
第三节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1. 币值是一个常用的概念。
从国内角度考察,它相当于物价的倒数,称为货币的’对内价值”;引入汇率概念,一国货币的币值还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示,称为货币的“对外价值”。
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2. 货币的对内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的统计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要使各国的货币购买力可比,更是巨大的工程。
3. 国与国之间货币购买力之比,与汇率所标示的货币兑换比率,往往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也称之为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偏离。
人均GNP计算中的差异1. 世界银行逐年计算以美元统一表示的世界各国的人均GNP。
各国的GNP是以各该国的本币统计的,因而有个换算为美元的问题。
换算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汇率折算;二是按购买力折算。
两者的差异极大。
人均GNP计算中的差异2. 以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布的1999年的中国数字为例: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NP同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NP之比是:US$ 3 291: US$ 780 = 4.22 : 1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是按汇率计算的4.22 倍。
汇率与利率1. 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2. 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利率水平有差别,其他条件不变,货币资本就会从利率水平偏低的国家流向利率水平偏高的国家;大量货币资本的流出流入,必将引起汇率的波动。
3. 钉住汇率的国家和地区,在利率上必须跟着钉住货币的那个国家的利率水平走。
否则,货币资本大量流出流入的冲击,必将使钉住汇率经受挑战直至被迫放弃。
判断:中国:100美元=827.66元人民币英国:1英磅=1.4190美元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的本国货币的数额增大,说明外国货币币值上升,或本国货币币值下降,称为外币升值(Appreciation),或称本币贬值(Depreciation)。
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数量增多,称为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币币值的上升或下跌的方向和汇率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正好相同。
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币币值的上升或下跌的方向和汇率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相反。
例如,伦敦外汇市场汇率为:月初:GBP1=USD 1.8115月末:GBP1=USD 1.8010 说明美元汇率上升,英镑汇率下跌例:巴黎:USD1=FRF7.2785——7.2895 或者 USD1=FRF7.2785-895(银行买入美元价)(银行卖出美元价)(银行卖出法国法郎价)(银行买进法国法郎价)伦敦:GBP1=USD1.4405-1.4420 或者 GBP1=USD1.4405-20(银行买入英镑价)银行卖出英镑价(银行卖出美元价)银行买进美元价如果您以电话向中国银行询问英镑兑美元的汇价中国银行答到“1.6920/38”,请问:1、中国银行以什么汇价向你买进美元?1.69382、你以什么汇价从中国银行买进英镑?1.69383、如果你向中国银行卖出英镑汇率是多少?1.6920套算汇率买入价和卖出价标价方法相同时,交叉相除标价方法不同时,同向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