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运车辆二级维护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营运车辆二级维护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营运车辆二级维护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目录第一部分公司简介 (5)第一章公司介绍 (5)第二章公司资质文件 (6)一、营业执照(见附件) (6)二、组织机构代码证(见附件) (6)三、税务登记证(见附件) (6)四、某省公安厅安全防范资质一级 (6)五、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中文版、英文版) (6)第三章成功案例 (6)第二部分项目总体概述 (8)第一章项目背景 (8)第二章项目实现目标 (11)一、平台化系统构建 (11)二、维护作业规范化 (12)三、票证管理的电子化 (12)四、政策措施标准化 (13)五、维护能力定量化 (13)六、二级维护签章程序化 (13)七、车辆异地维护制度化 (13)八、政府网络信息共享化 (14)九、信息公开化 (14)第三章系统平台整体架构 (15)第三部分营运车辆技术监督管理系统 (16)一、系统设计原则 (16)二、系统设计工具 (16)三、系统接口设计 (16)四、系统架构设计 (16)五、系统数据库设计 (17)六、数据安全策略设计 (17)七、系统权限管理设计 (18)八、系统安全策略设计 (18)第二章网络建设方案 (18)一、托管到IDC机房 (18)二、服务器放置于自有网络中心机房 (19)三、终端客户使用ADSL宽带接入 (19)四、网络拓扑图 (20)第三章功能介绍 (20)一、二级维护业务监督管理 (21)1、双“频”技术监管 (21)2、企业监督管理 (25)3、车辆监督管理 (28)4、二级维护数据查询统计分析 (29)5、省级四级运政数据交换 (30)6、指纹识别技术从业人员身份识别 (30)7、权限管理 (30)二、信息发布管理 (31)第四章关键技术介绍 (32)一、双“频”结合技术 (32)二、网络通信技术及其标准协议 (32)三、音视频同步监控技术 (32)四、XML等数据交换标准 (32)五、大型网络关系数据库技术 (32)六、软件中间件技术 (32)七、网格式应用服务器技术 (33)八、加密、压缩和校验技术 (33)第五章系统应用的意义 (33)第四部分机动车维修服务监督管理系统 (36)第一章功能介绍 (37)一、企业监督管理 (37)二、企业服务管理 (37)三、车主服务管理 (38)第二章关键技术介绍 (38)一、网络通信技术及其标准协议 (38)二、XML等数据交换标准 (38)三、大型网络关系数据库技术 (39)四、软件中间件技术 (39)五、网格式应用服务器技术 (39)六、加密、压缩和校验技术 (39)第五部分商务部分 (40)第一章系统运行环境 (40)一、硬件环境 (40)1、服务器 (40)2、客户端 (40)3、射频标签 (41)4、固定式读写器及天线 (42)二、软件环境 (44)1、服务器 (44)2、客户端 (44)三、配置清单 (44)第二章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49)一、售后保证承诺 (49)二、质保期承诺 (49)三、维护性售后服务 (49)四、售后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50)五、售后服务响应时间 (50)六、技术培训 (50)1、现场安装过程培训 (51)2、试运行培训 (51)第一部分公司简介第一章公司介绍某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能交通、道路运输信息化系统、车辆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集成商。

我公司为中车运安系统西南总代理,包括道路运输信息服务平台、机动车维修行业信息服务平台、机动车安全监督服务管理平台、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平台。

系统研发核心技术人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致力于智能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开发与建设,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技术底蕴;技术骨干均有多年从事行业应用、计算机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经验,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设计开发适合行业管理部门需求与特点、企业应用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该产品一直以来都着眼于交通行业的长远发展,参与了包括国家标准GB/T17993《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能力的技术要求》、GB/T26765《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业务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交通部部颁标准JT/T478《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维修行业联网系统信息化标准》等多项标准的起草和修订。

我公司对服务用户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宗旨;满足用户需求是我们发展的原动力。

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持续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就是某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战略。

我公司的目标始终如一,那就是——成为中国最专业、最敬业的智能交通行业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商。

第二章公司资质文件一、营业执照(见附件)二、组织机构代码证(见附件)三、税务登记证(见附件)四、某省公安厅安全防范资质一级(见附件)五、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中文版、英文版) (见附件)第三章成功案例项目已在广西、青海、广州、深圳、上海、盘锦等地成功实施并稳定运行,规范了行业管理、促进了维修行业的良性发展,获得了用户及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

视频技术与射频技术双“频”结合防伪,是首次将物联网的概念引入到车辆技术管理中来,并成功实现了与四级运政系统的对接,积极拓展维修服务质量的平台应用,具体功能特点如下:二级维护作业工位单点控制,作业过程拍照的时长控制,严格作业的过程;DVR视频的网络通讯校验机制,业务系统与DVR视频监控系统校验网络通讯,严格控制视频监控不到位的企业的业务操作;RFID车辆电子身份验证,加强了防伪功能。

与四级运政系统数据无缝对接,实现车辆档案运政系统调取,二级维护系统时间回写,完善了运政系统的车技管理功能;实现二级维护维修数据与二级维护检测数据对接,实现了从二级维护维修到二级维护维修质量监督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二级维护维修企业的维修能力的量化管理;二级维护维修,检测票据、单据的电子化管理。

系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归纳有如下几点:1. 二级维护监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行业监管职责得到落实。

系统试运行过程中实现了运输业户、二级维护企业、综合性能检测站、行业管理部门间的计算机联网,通过厂、站进行点对点的实时监管,行业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不用亲自到现场,维护档案的建立自动生成,信息查询一目了然,发布信息、文件以及反馈信息通过网络直接实现,有效避免行业监管漏洞,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维护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只收费不维护和维护不到位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营运车辆进入维修工位维护的过程都在管理部门监管之下,各维护厂都能够按照程序和步骤逐项地进行维护作业,实现二维必进厂、进厂必作业、作业必达标、检验必上线、质差必返修、签单必注册、超期必锁定、解锁必处罚。

在运行过程中,未发现只收费不维护和维护不到位现象。

3.车辆进厂维护率得到大幅提升,有效保障营运车辆技术条件。

由于监管系统的应用,促使维修企业按规定流程进行维护作业,确保了维护质量,广大车主都认为物有所值,都能做到按期维护。

在运行过程中,车辆按期进厂维护率达100%。

4.系统全面实施后,提升了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行业监管手段。

有效落实二级维护强制政策,规范维修企业经营行为,彻底解决目前二级维护市场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车辆维修、维护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道路运输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二部分项目总体概述第一章项目背景运输安全关系着民众生命和社会财产,作为运输安全生产支持与保障的维修行业责任重大。

全国每年数万起的运输安全事故,如何能够减少和杜绝因机械维修带来的安全隐患与导致的事故比例,是各级维修行业管理部门紧迫的重任。

如何在现行政务职能条件下,快速构建起一整套完整且系统的维修行业市场治理措施,从而实现维修行业市场规范与社会监督体系,已经成为各级维修行业管理部门最现实也是最根本的任务!安全责任方面就营运车辆而言,间接支持了客运市场和货运市场,机动车维修市场及其支持的客货运市场,是运输行业管理的范畴,这也正是机动车维修行业运输保障性特征的表现。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2000年以后中国汽车产业以平均每年24.5%的高速持续增长。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对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的检测维修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仅仅凭借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手段,很难对整个城市的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有效地监管。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化,利用先进技术为机动车检测维修行业提供网络化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另外,道路运输市场,都是点多面广,行业内的企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在应对开放的市场环境时,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在治理行业市场的应对手段储备不足。

因此,可以看出,唯有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才可能跟踪管理市场中,经营业户的作业服务品质,并建立过程监督管理体系;才有可能治理好行业市场。

可见,信息网络升级的本质应该是为行业治理所用,同时影响和引导企业信息化的升级。

机动车维修行业信息化管理是对维修行业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构筑信用的维修体系的重要手段,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行业管理和推动维修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机动车维修行业信息化管理的主旨在于:实行信息化的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构筑信用维修行业体系,保障车主利益。

针对于机动车维修行业点多面广、技术性强、经济成分杂、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机动车维修行业信息化的管理需要突出行业监管四个重点:法规建设和依法行政管理、企业资质和经营行为管理、车辆技术和维修质量管理、行业服务和市场协调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来满足行业监管的需求。

加强车辆技术和维修质量管理,针对定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的一、二类维修企业、检测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规范二级维护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升二级维护维修质量,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后质量检测,杜绝二级维护中假牌、套牌、只收钱不维护、不按规定维护、只收钱不检测等违规行为,是机动车维修行业监管的重点之一。

针对于整个维修行业的质量监督,行业服务和市场协调管理,面向所有维修企业,规范维修市场的经营行为,提升机动车维修的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诚信的维修市场体系,保障正规维修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维修市场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为维修业户提供行业服务,促进行业品牌的建立,是行业监管的另一个重点。

突出行业监管的重点,适应行业监管业务的需求,以技术的手段解决行业监管中的难点问题,建立和完善诚信的维修市场体系和市场监督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重要手段,,采用信息网络管理和远程在线监控,将使维修行业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客观性,监管手段更具主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实现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第一章《总则》第五条“鼓励推广应用机动车维修环保、节能、不解体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救援、维修服务网络化建设,提高机动车维修行业整体素质,满足社会需要”的规定;以及《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中第5.1.4中对维修企业的组织管理条件提出“应实行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只有建立起区域级的统一维修服务网络,通过信息交流来解决行业中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情况,才有可能实现政府引导、企业提高、社会信赖的维修行业发展环境和消费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