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ppt 哈尔滨工业大学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6.4
ppt 哈尔滨工业大学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6.4
大肠杆菌的二次生长曲线
B. 大肠杆菌二次生长的原因
利用G的酶为固有酶,而利用乳糖的 酶为诱导酶,在G存在时,利用乳糖 的酶不能产生。
为什么?
C. 葡萄糖效应的机制——分解物阻遏作用
大肠杆菌在分解利用葡萄糖过程中所产 生的代谢产物,阻遏了利用乳糖的酶的 合成中的转录过程,因而细菌不能产生 利用乳糖的酶。把一种底物分解的产物, 抑制另一种底物酶合成的现象,称为分 解物的阻遏作用。
在生物代谢过程中,一种产物的生成可 能要经历若干中间反应步骤,每一反应 步骤都有特定酶的催化,酶的反馈抑制 作用是指末端产物与引起这一系列反应 的第一个酶结合,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而 暂时失去了催化活性,当末端产物消除 或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其活性重新恢复 的现象。
脂肪酸
β-氧化
乙酰辅酶A
丙酮酸
进入TAC
β-氧化简介
脂酰辅酶A的降解,每一轮是放出一个乙酰辅酶 A并产生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酰辅酶A
6.5.3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与氮素转化
氨基酸
脱氨作用Biblioteka 水解 含氮有机物 (蛋白质)
氨态氮
硝
化 亚硝酸盐
作 用
脂肪酸
反硝化作用
脂酰辅酶A
硝酸盐
亚硝酸盐
N2、N2O
主要内容
(1)水解作用
(2)氨化作用
(3)硝化作用
(4)反硝化作用
(5)对废水生物处理的指导意义
(1)水解作用 在水解酶的作用下:
蛋白质→胨→肽→氨基酸
(2)氨化作用
有机物中的氮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称为 氨化作用。一般是含氮有机物中的氨 基-NH2脱离,转化为NH3,所以又 称脱氨作用。(P115)
(3)硝化作用(P116)
脂肪酸
脂酰辅酶A
H2S
硫化作用
硫细菌
硫酸盐 反硫化作用
硫酸盐废水的 生物处理
S
硫细菌
H2S
资源回收
基本内容
(1)脱硫作用:有机硫(-SH、-S-S-、-S等)转化为无机硫(H2S)的过程;
(2)硫化作用: H2S被氧化为S,并进一 步氧化为SO42-的过程;
(3)反硫化作用:厌氧条件下, SO42-被 还原为S、 H2S的过程;参与反硫化作用 的细菌称为硫酸盐还原菌。
合
成
分解物阻遏
酶 的
调 节
酶合成的阻遏
末端产物阻遏
调
节
酶
活
反馈抑制作用
性
调
节
6.6.1 酶合成调节
(1)酶合成的诱导(P118)
(1-1)固有酶:由遗传性决定,微生 物体内自然合成,而不受其作用底物存 在与否的限制;大部分酶类都属于固有 酶的范畴。
(1-2)诱导酶:微生物体内原本不具 有的,在一定刺激条件下产生的酶 称为诱导酶(适应酶)。
氨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态氮的 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参与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称为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具有高度专一性,分为亚硝酸
菌和硝酸菌,均为专性好氧微生物,硝 化作用有它们共同完成;
亚硝酸菌
NH3
NO2-
硝酸菌
NO3-
(4)反硝化作用(P116)
厌氧条件下, NO3-在硝酸盐还原菌作用 下转化为NO2-,并进一步被还原为N2或 N2O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对SO42-的还原作 用,可以去除废水中过多的SO42-
6.6 代谢调节
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会受到许多 因素的影响,为了维持代谢的正常进行, 微生物有其完善的调节机制。可以说, 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始终处在严格的调控 之下,而这种调控基本是通过酶的调节 实现的。
酶的调节
酶 酶合成的诱导
(1-3)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微生物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产生适应酶 (诱导酶)的特性,为特种工业有机废 水处理中的污泥驯化奠定了基础。
(2)酶合成的阻遏
(2-1)分解物阻遏 (2-2)末端产物阻遏
(2-1)分解物阻遏
A. 大肠杆菌的葡萄糖效应P120
当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液体培 养基中生长时,大肠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 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利用完后 才开始利用乳糖,这就是所谓的葡萄糖效 应。大肠杆菌因此表现出生长的阶段性称 为二次生长曲线。
NO3-
NO2-
NO [NOH]
N2O N2
(5)对废水生物处理的指导意义
A. :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只有当废水 中有机底物减少到一定浓度时才进行硝 化作用,因为废水中的硝化细菌大多为 兼性化能异养型,当废水中有机营养较 多时,这类细菌为获得较多的能量,常 采取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只有在 有机营养不足时,才行化能自养功能。 ( P110 )
如,大肠杆菌的乳糖酶。在营养物较丰富的环境 中,大肠杆菌不能利用乳糖,因其无转化乳糖相 关的酶;当生存环境中只有乳糖一种有机物时, 大肠杆菌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就具备了利用乳 糖的能力,这说明在乳糖的诱导下,其体内产生 了转化乳糖相关的酶类。
生物化学中有一操纵子学说,用以解释 酶的诱导合成,可参考教材P118。
6. 微生物的代谢
6.1 新陈代谢综述
6.2 酶与酶促反应
6.3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发酵
与呼吸
6.4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6.5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6.6 代谢调节
6.7 总结与思考
6.8 作业
6.4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本节内容请同学们自学 (教材P108-110)
6.5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6.5.1多糖类物质的分解
6.5.2脂类物质的分解
6.5.3蛋白质的分解
6.5.4含硫有机物的分解
6.5.1多糖类物质的分解
淀粉
纤维素
淀粉酶
糊精
纤维素酶
淀粉酶 麦芽糖
麦芽糖酶
葡萄糖
EMP途径
丙酮酸
6.5.2脂类物质的分解
脂肪
甘油
脂肪酶
磷酸激酶等
磷酸二羟丙酮
EMP途径
(2-2)末端产物阻遏
A. 底物在酶作用下转化分解,其末端产物 与合成该酶的基因结合,使相关酶的合 成受到抑制,这种阻遏作用称为末端产 物阻遏。(注意与分解物阻遏的区别)
B. 当末端产物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末端 产物的阻遏作用得以消除或缓解,相关 酶的合成会重新启动。
6.6.2 酶活性调节——反馈抑制作用
B. :反硝化作用对二次沉淀池的影响 ( P117 )
C. 有机废水的生物脱氮(参考教材P117)
有机氮
脱氨作用
氨氮
亚硝酸菌
亚硝酸盐氮
硝酸菌
硝酸盐氮
好氧条件
传统生物脱氮: 短程反硝化理论:
N2或N2O
反硝化细菌
亚硝酸盐氮 厌氧条件
6.5.4 有机硫化物的分解与硫素转化
含硫有机物 (-SH)
脱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