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思潮1.1997年12月25日,国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创建。

A.博库B.清韵书院C.榕树下D.橄榄树2.网络文学是随着()而出现的。

A.互联网的问世B.《第X浪潮——网络文学》C.《新语丝》D.《橄榄树》3.童的作品()讲述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亲情伦理。

A.《驯子记》B.《红粉》C.《米》D.《妻妾成群》4.妓女秋仪是小说()中的人物。

A.《妇女生活》B.《离婚指南》C.《妻妾成群》D.《红粉》5.一个从事三陪的同性恋人"乔"是()笔下的人物。

A.欧河B.王家新C.村D.安妮宝贝6.在先锋作家中,()对语言进行了最极端、最大胆的艺术探索。

A.莫言B.叶兆言C.甘露D.童7.女主角“轻舞飞扬”是作品()中的人物。

A.《超情书》B.《城市的绿地》C.《危险》D.《第一次的亲密接触》8.20世纪80年代初,较早介绍西方现代派小说理论的小册子是()。

A.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B.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C.冕《在新的崛起面前》D.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9.先锋文学通常是指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都呈现出强烈的()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

A.浪漫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C.后现代主义D.西方现代主义10.1993年第1期的《读书》发表了《躲避崇高》一文,该文的作者是()。

A.王朔B.王晓明C.王彬彬D.王蒙11.从创作思潮看,现实主义在新时期走向变异的具体标志是()的涌动。

A.先锋文学B.寻根文学C.新现实主义文学D.大众文学12.1989年由英国女批评家玛丽·伊格尔顿编的()出版,这是第一部翻译过来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专集。

A.《女权主义文学理论》B.《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C.《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第二性》13.最初关于西方现代派的讨论是由一些从事()进行的。

A.从事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作家B.写作朦胧诗的诗人们C.从事理论与批评工作的专家与学者D.西方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在专业围14.民间写作中的民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从文学的角度看,民间具有()等基本涵。

A.独立精神与自由创造B.从它意识C.自我放纵15.下列作品中,()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畴。

A.《一个人的战争》B.《青春之歌》C.《爱是不能忘记的》D.《恋爱的季节》16.“伤痕文学之父”是()。

A.王蒙B.卢新华C.心武D.贾平凹17.在新历史小说的几个类型中,作为历史叙述的家族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

A.《温故一九四二》B.《红高粱家族系列》C.《往事与刑法》D.《月黑风高》18.短篇小说()是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来的反映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精神变化的佳作。

A.《杂色》B.《枫》C.《在乡场上》D.《沉重的翅膀》19.在先锋作家中,()着力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

A.格非B.甘露C.余华D.洪峰20.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文坛上“双峰并秀”的发展态势是指()。

A.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B.大众文学与网络文学C.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D.写实主义与新写实主义21.下列作家中,()是明确以“性别语言”进行写作的。

A.铁凝B.谌容C.王安忆D.海男附:参考答案1、C2、A3、A4、D5、D6、C7、D8、B9、D 10、D11、B 12、A 13、D 14、A 15、A 16、C 17、B 18、C 19、C 20、A 21、D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一、答题技巧这种题型与上述单项选择题相似,其特点是,在给定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选对的得分,少选、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大于单项选择题,难就难在在备选答案中到底有几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稍有疏忽就会选择失误,回答错误。

这种题型增加了选择的迷惑性,减少了考生猜题的可能性,能测试出考生的真正水平。

为了提高选择正确答案的可能性,考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例如采用排除法、比较法或推理法对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外,关键还在于全面、系统地学习课程容,扎实地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正确界定问题的界限,理解问题的精神实质。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现实主义的恢复、变异与深化知识点:1、现实主义在新时期的复归。

2、改革文学。

2、现实主义变异的原因。

3、文学是人学。

第二章现实主义的理论流变与阐释知识点:西方现代派。

第四章先锋文学:追求文学自主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知识点:先锋文学在90年代逐渐溃败的主要因素;先锋文学的基本主题;先锋文学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第五章新写实文学思潮知识点:1、新写实文学思潮的发展。

2、新写实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第六章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知识点:1、新历史小说是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而言的,其"新"主要在于它表达的什么?2、新历史小说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3、家族小说。

第七章大众文学思潮及文学的雅俗之争知识点:大众文学的特性; 属于大众文化畴的作品。

第八章“人文精神”的理论争鸣与评析知识点:在"人文精神大讨论"中,认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人文精神失落与缺失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有哪几位?;"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缘起。

第九章女性文学思潮知识点:1、女性文学的特点。

2、属于70年代女性作家阵营的有哪些?第十章网络文学思潮知识点:与传统的写作方式相比,网络写作主要有哪几个特征?第十一章个人化写作、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理论论争知识点:个人化写作也存在着一些悖论,它的意义与问题同时并存,具体表现为什么?三、练习题1.大众文化又译为()。

A.大众文学B.通俗文学C.民间文学D.城市文学E.无产世界文学2.家族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这一特定角度来进行历史的叙述与反思。

A.家族历史的回溯与表现B.地域C.个人和家族的命运D.环境E.伦理道德意识3.下列属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文学作品的有()。

A.《乔厂长上任记》B.《祸起萧墙》C.《新星》D.《沉重的翅膀》E.《分享艰难》4.对新时期文学而言,女性作家一直是文学创作队伍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但直到90年代后,才形成了一种独立的以性别命名的“女性文学思潮”与文化现象,这是由于()等几大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

A.西方60年代后的女性主义文化理论的译介成为写作的理论基础B.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的召开所产生的促进作用C.女性作家的创作实力D.文化市场的运作和大众传媒的影响E.主流意识形态的刻意倡导5.现实主义变异的动因有()。

A.时代的迅速发展B.国外思潮的引进C.文学反思的深化D.市场化运作的结果E.文学的初步自觉6.文学是人学,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把人作为其价值理想,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A.人的“归返”B.人的现实突进C.人的终极关怀D.人的生存描述E.人的历史探究7.现实主义在新时期的复归,()。

A.首先是对十七年文学创作道路的复归B.也是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现实主义那种严峻的批判精神的复归C.这种复归具体体现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创作思潮中D.同样体现在新写实文学中E.体现在寻根文学中8.新写实作为一种创作思潮出现后,理论界随即对其进行了“命名”,大致有这么几种方式()。

A.韧、吴亮的“新写实小说”B.雷达的“新现实主义”C.王干的“后现实主义”D.柯云路的现代现实主义E.徐兆淮、丁帆的“新写实主义”9.对文艺的()倾向的认识,意味着对当时文艺发展的整体评价,意味着对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状况的评价。

A.大众化B.商业化C.知识分子化D.精英化E.古典化10.()等文章再次强调了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一直被批判的文学“写真实”论。

A.洁民的《文学是真实的领域》B.敏泽的《关于艺术的真实》C.钱谷融的《真实与真诚》D.《重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E.黄泽新的《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流向》11.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贡献,具体体现为()。

A.及时关注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文精神的状况B.充分肯定了文学的娱乐与休闲功能C.深化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与批判D.首次呈现为一种纯粹的学术论争的形态E.一种政治性的学术论争附:参考答案1、A,B,C2、A,C3、A,B,C,D4、A,B,C,D5、A,B,C,E6、A,C,D7、A,B,C8、A,B,C,E9、A,B 10、A,B,C 11、A, C,D☆名词解释复习指导一、答题技巧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做出解释,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准确性。

这些名词在“课程讲解”和“概念解释”中都有明确的定义或简明的概括。

这种题型的难度在于要点的把握,而且容广泛,覆盖面大。

答题时要简明扼要,不要求展开论述。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现实主义的恢复、变异与深化知识点: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新现实主义”小说第二章现实主义的理论流变与阐释知识点:新现实主义小说。

第五章新写实文学思潮知识点:新写实小说第六章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知识点: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第七章大众文学思潮及文学的雅俗之争知识点:文化工业第九章女性文学思潮知识点:女性文学第十章网络文学思潮知识点:网络文学的概念第十一章个人化写作、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理论论争知识点: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关系、精英文化三、练习题1.女性文学2.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3.新现实主义小说4.新写实小说5.文化工业附:参考答案1.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指女性作家立足于女性的观点、态度,采用女性的话语、措辞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索、研究、描写,这是以创作主体的性别为依据的。

被历史遮掩的女性文学创作,是在对文化中男权意识的揭露中彰显的,是在对文化中男权意识的发现中体认的。

女性文学的主要意义就是力图改变过去文学中存在的对妇女的歧视与偏见,改变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对既成的传统审美标准进行批判,建立一个全新的包容女性和男性文化经验,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

缺少了对男权意识批判的力度和揭示的深度,同样会影响女性文学创作,因而一个文本是不是女性文学,看它是否和男权意识相对的女性意识相联系。

进入90年代后,在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在中国也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女性文学思潮,出现了一批作家与作品,如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海男的《女人传》等。

2. 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是当代西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畴。

这一观念也渗透在新时期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中。

历史的文本性是指不以我们所研究的社会的文本踪迹为媒介,我们就没有任何途径去接近一个完整的、真正的过去和一个物质性的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