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1.1 适用范围为了加强德商公路德州(鲁冀界)至夏津段工程墩柱施工质量控制,指导后续规模化施工,及时预防和防止后续施工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保证墩柱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标准化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2 参考标准及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德商公路德州(鲁冀界)至夏津段施工招标文件》。
2 术语2.1 墩柱即土木工程中用于承载上部结构物的下部承重物。
墩柱截面多为圆形,也有椭圆形、方形、曲线形、抛物线形等异性墩柱。
2.2 串筒串筒是指在垂直输送混凝土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而设置的一筒状物,混凝土通过它滑落下来。
2.3 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最外侧钢筋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
3 基本规定3.1施工前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在大规模施工前进行工艺试验墩柱,获得相应的工艺参数后再正常施工。
13.2施工前制定环境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
3.3施工前熟悉施工图文件,结合施工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模板及安装、支撑方案。
3.4在使用和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公路工程相关设计、施工、试验、检测、测量等方面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本标准未涉及内容应按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要求,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现场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
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程度、气候条件等,合理安排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型号与操作机手。
测量人员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水准点、导线点复测;复核墩柱高程。
4.2 试验准备对试验仪器进行标定;对墩柱所用的钢筋、砂石、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材料符合要求。
4.3 主要机械设备及要求4.3.1施工配合机械:吊车、混凝土罐车等。
4.3.2落实油料供应,准备维修场地、维修工具、易损件及相应的维修人员。
4.4 劳动力组织4.5 施工作业条件4.5.1施工用水、用电接至施工场区,并满足施工要求。
4.5.2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机械试运转完毕,钢筋进场检验合格,钢筋骨架安放设备满足要求。
4.5.3测量控制网(高程、坐标点)已建立,墩柱放线工作完成。
4.5.4现场围挡、标志标牌、各项安全及文明施工设施设置完成。
5 质量技术要求5.1 技术要求墩柱施工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保护层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设计图纸及相关的设计文件的要求。
施工前进行首件工程施工,以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通过首件工程确定的技术参数必须认真贯彻到施工中,并严格执行。
5.2 质量要求5.2.1 开工前组织技术交底,技术人员仔细熟悉图纸和合同文件,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5.2.2墩柱施工脚手架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或基础上。
搭设施工平台保证人料机不直接作用于模板上,并保证所搭设施工平台与墩柱模板不发生接触。
沿脚手架四周在顶部和中间设风缆,防止脚手架倾倒。
脚手架安装完毕后,对其节点联系﹑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
5.2.3钢筋骨架架立和模板安装时注意施工安全。
设专人负责调度,确保钢筋骨架吊装和模板安装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5.3 模板5.3.1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材质符合标准化施工相关要求。
5.3.2对于圆柱要求模板无横缝,竖缝一条线。
采用桥下拼装,然后用吊车整体安装模板的施工工艺。
5.3.3 对于截面面积比较大的矩形柱,要求模板无明显横缝,竖缝一条线。
采用桥下拼装,然后用吊车整体安装模板的施工工艺。
5.4 职业健康安全5.4.1杜绝职业病发生,杜绝工伤事故。
35.4.2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5 环境要求5.5.1在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有足够泄水断面的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防止引起淤积和冲刷。
5.5.2机械设备操作,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等污染;在靠近居民区夜间施工时,采取措施减少噪声,并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
5.5.3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械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于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
也不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5.5.4工具、材料堆放整齐,边用边清,保持如一。
机械设备管理有序,施工线路明确,不用时停放整齐。
在机械化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埃等的污染,施工场地清洁井然有序、杜绝随地乱扔废弃物6 施工工艺6.1 墩柱施工工艺流程图6.1.1 墩柱施工工艺流程图6.2 施工操作方法6.2.1脚手架的制作与搭设墩柱施工脚手架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或基础上。
搭设施工平台保证人料机不直接作用于模板上,并保证所搭设与墩柱模板不发生接触。
沿脚手架四周在顶部和中间设风缆,防止脚手架倾倒。
脚手架安装完毕后,对其节点联系﹑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下一工序。
6.2.2钢筋加工与安装1) 钢筋加工为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
钢筋表面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调直使用,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钢筋的冷拉率不超过2%。
2) 钢筋笼采用吊车安装,为防止扭转变形,钢筋笼加焊内固定筋。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模板间放置高标号砂浆垫块,并与钢筋扎紧,相互错开。
3) 用全站仪放出墩柱中心,做好十字线。
根据墩柱中心点划好接柱主筋位置,控制钢筋笼轴线。
使用靠尺检查保证墩柱钢筋笼的垂直度。
吊放钢筋笼时,对准孔位,直吊扶稳,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立即固定。
6.2.3立模固定1) 模板使用前进行打磨光滑、清洗干净,均匀涂抹脱模剂。
模板使用前进行试拼,试拼效果良好,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模板施工前,利用测量放样的纵横轴线定出其中心点,并且以中心点划出墩柱外轮廓线。
2) 首先,基础顶面墩柱范围内凿毛清洗,凿毛深度不小于6mm,拼接固定接柱模板,模板对接处和模板与基础接触点贴回力胶条以防止混凝土漏浆。
为防止墩柱模板下端左右移动,在墩柱模板底部周围均匀焊四点支撑钢筋;墩柱模板顶部用四根带螺丝的钢丝绳在墩柱四个方向地锚稳定,以防止墩柱模板上边倾斜。
模板用靠尺控制垂直度,并检查模板拼缝是否平顺,钢筋保护层是否合格。
最后使用全站仪检查墩柱的轴线及垂直度。
3) 控制高程:设置腰线,明确柱顶标高距腰线的距离,水准仪控制腰线高程。
模板就位准确,固定牢固后,接缝处用橡胶密封好,保证不透水不漏浆。
4)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检查模板根部与桩顶接触面有无缝隙,防止漏浆。
6.2.4混凝土浇筑与振捣1) 墩柱混凝土利用吊车吊至模板顶,通过串筒下落入模板内,并保证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
2) 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约30 cm,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插入式振捣棒的作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为5-10cm;每一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振捣时以混凝土5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避免漏振、超振。
每一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
6.2.5模板拆除因柱模为非承重模板,只要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失时即可拆模。
其强度不低于2.5Mpa时方可拆模,拆除时防止碰撞混凝土表面。
6.2.6混凝土的养生为保证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耐久性,混凝土浇筑完成待表面收浆后尽快设专人对混凝土及时采用覆盖养生,养生选用不褪色的白色土工布等保水性材料围裹养生,搭接不少于20cm,使土工布紧贴混凝土表面,土工布外侧用塑料布包裹,墩柱顶放置水桶,水桶底部钻眼,水桶下部铺设一层干净中砂,水桶中的水通过中砂慢慢流至柱体周围,保证柱体的湿度。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6.3 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6.3.1 色差1)原因——原材料变化及配料偏差——搅拌时间不足——在混凝土分层浇筑过程中间隔时间过长——脱模剂施加厚度不均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表面有积水2)防治措施——原材料采用同品牌、同规格、同颜色、同产地——严格按配合比投料和搅拌,并根据气候和原材料变化,随时抽检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掺加外加剂后,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必要时掺缓凝剂,使用前做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试验,满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小于2cm/h——涂刷脱模剂后,用干净抹布擦拭一遍,以保证厚度均匀。
同时模板安装完成后,对模板顶部用塑料布进行封口,以防止沙尘进入污染模板表面——用干净的抹布或海绵及时除去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产生的浮浆6.3.2 气泡、水泡1)原因——混凝土混合料用水量过大2)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混凝土分层布料厚度在30cm以内——插入式振捣棒在振捣时作到快插慢拔,使气泡和水泡能够尽可能释放6.3.3 黑斑1)原因——混凝土拌合不均——脱模剂不纯或使用过量——来自模板上的铁锈2)防治措施——延长混凝土拌合时间到150S——采用无色脱模剂,并涂刷均匀,清除模板上的铁锈(抛光处理)6.3.4接缝漏浆和出现砂带1)原因——接缝不严密,模板底部不够严密——振捣过强——振捣棒碰到模板2)防治措施——模板横缝处开坡口,然后焊接、打磨平整;模板竖缝压硬质海绵条,必要时用“铁腻子”补平缝隙——振捣方法应正确,在防止漏振的同时也要避免过振捣——振捣棒离模板的间距为5-10cm,防止过近6.3.5蜂窝麻面1)原因——混凝土离析——漏振——模板接缝漏浆2)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搅拌时间,采用串筒下料7——接缝严密,加强柱身模板根部的质量控制,防止“烂根”现象6.3.6表面裂缝1)原因——混合料水泥用量过多——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养护不足——柱顶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表面干缩裂缝——砂子、碎石含泥量高2)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泥用量——严格控制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好养护工作,控制拆模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在初凝前对柱顶30cm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进行二次复振。
——砂子过筛,碎石水洗6.3.7柱身胀模1)原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柱身模板变形2)防治措施——对于高度超过8m的立柱,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注速度6.3.8表面横缝1)原因——模板横向有接缝2)防治措施——横向模板接缝处开破口,然后焊接打磨平整6.3.9强度不足1)原因——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水灰比大于设计配合比的水灰比——养生不足2)防治措施——严格控制砂子、碎石、拌和用水、外掺剂的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水灰比,杜绝以加水的方式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做到拆模后混凝土表面7天始终保持湿润状态6.3.10钢筋保护层合格率低1)原因——预埋钢筋定位不准确——钢筋骨架垂直度偏差大——钢筋保护层垫块布置过少或脱落2)防治措施——严格控制预埋筋的位置——钢筋骨架吊装与预埋筋连接时,严格控制其垂直度——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满足要求并与钢筋扎紧,且错开布置7 质量检验方法、标准7.1 质量标准注:H为墩身或柱高度7.1.2混凝土表面平整,施工缝平顺,棱角线平直,外露面色泽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