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专业批准时间、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1、专业批准时间

我校 2010 年获批了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并于 2011 年秋季开始招生,现在只有 三届届学生( 6 个班共 200 人)。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相当专业理论基础和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 识及技能的学生, 且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 创新意识, 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 力,符合标准化机器生产的民用产品开发、设计的专业应用型设计人才。

3、就业方向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立足江西,面向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就业 方向较为广泛,包括:家具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玩具设计、日用品设计、 陶瓷工业 企业、手机设计公司、为数众多的小型设计公司 。

二、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特色 1、课程结构

本专业课程结构主要是“三平台一接口”体系,即:建立以“公共必修课”为主 的“通识课平台”;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的“学科基础课平台” ;以“学科主要课” 为主的“专业主干课平台”和“职业方向课”接口。

主干学科:机械制图、产品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模 型制作、公共设施设计

主要课程:计算机辅助 、图形创意、构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心理学、 包装设计、陶艺、展示设计等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入学与毕业教育、社会调查、写生采风、金工实 习、电子实习、企业实习、市场考察、社会实践与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 计)等。实践教学安排共27周。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型 学时 理论教学 学时 实验(实践) 教学学时 总学分 学分比例 通识课 848 520 328 46 26.5%

学科基础课 560 288 272 35 20% 专业主干课 640 270 370 40 23%

职业方向课 400 128 272 25 14.5% 课内总学时 2448 1206 1242 146 84.4% 集中性实践 675 27 15.6%

理论与实践比例 1206 1917 38.6% 61.4%

合计 173 100%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周数 学分 开设学期

1 入学教育 1 1 1

2 军事训练与理论 2 2 1 3 职业技能实训(写生采风)

2 2 2

4 职业技能实训(社会调查) 1 1 3

5 职业技能实训(金工实习) 1 1 4

6 职业技能实训(电子实习) 1 1 5 7 职业技能实训(企业实习)

2 2 6

8 职业技能实训(市场考察) 1 1 7

9 社会实践与公益劳动 4 4 假期

10 毕业实习 4 4 8

1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8 8 8 合计 27周 27 2、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设计是一门工业与艺术、技术与美学相互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专业本身具 有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特性,因此,工业设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扎实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 能从事产品设计、产 品开发和设计管理,能够适应潮流并努力变革的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 强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规格与要求 (1) 具有本科学历人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及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2) 英语水平达到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A级或高等学校英语三级;

(3)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维修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应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级; (4) 需要掌握素描,色彩,设计速写效果图表现等专业知识,具有手工完成产品设计

图及效果图的能力; (5) 具有熟练掌握 CORELDRAW、PH TOSH OP、RHINO、AUTOCAD、3DMAX 计 算机辅助设计软

件,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产品设计及效果图的能力;

(6) 具有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及展示设计的相关知识;

⑺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及美的鉴赏能力; (8)实行双证书制,获得平面软件设计资格证,并完成相应工种的技能训练;

(二)培养方式 校内产学合作模式是一种需要高投入,实用性强,并融教学、科研、产业开发与 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仅能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推动学校教学和科 研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学校 科学技术的产业化, 因此是高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 有效方式。 为给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实验实训机会, 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实施以能 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建立工业设计工作室和交点工作室等实验实训基 地。工业设计工作室主要承担立体构成、机械产品课程设计、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 产品造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验实训; 交点工作室对内是一个实习基地, 对外是 一家设计公司。 学院凭借这个平台和窗口,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设计大 赛,有针对性地承接各种设计业务, 并将其穿插在教学体系中, 可以是课堂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题目, 也可以是毕业设计题目, 摆脱了过多的虚拟设计, 体现了以能力为本 位的教学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能力。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任重道远。 产学研结合是工业设计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 的指导性方向, 其核心在于充分利用与整合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 通过多 化样的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竞争能力,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课程教学管理 (1)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自课程建设以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该课程提高了工业设 计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的趣味性,近两年内学校督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教师均为合格以上。 我院多年来一直采取院、系、室三级领导听课制度和学生抽样调查评分,在教 学过程中学院也有教学督导组不定时的听课评教,以及美术系每学期对教师的期中 教学质量检查, 课程的任课教师评价较高, 督导组专家认为授课老师备课准备充分, 教学环节新颖,将理论知识巧妙的传递给学生,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的喜爱。 (2)学生反馈意见

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学校组织学生对该课程任课教师的评价中, 表示满意和较满意的百分比大于百分之七十。

3、专业特色

一)工业设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它是将“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 专业交叉而成的。工业设计专业,一方面具有艺术特征,属艺术学的艺术设计领域; 另一方面, 工业设计学科又具有工学属性。 工业设计专业是文理交叉、 艺工结合的专 业。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授工学学士学位, 按文理艺三类招生, 采用了艺工特色的复合 型应用型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符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规律, 又结 合了我校为理工类院校的自身特点与优势。

二)艺术与工程结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现代设计方法与先进制造技 术结合,面向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达到“厚基础,宽口 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三)建立校内教学实验、教学实训、课程设计、跨学科联合设计,校外写生、 不同类型规模企业见习与毕业实习等网络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建立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课题、企业设计竞赛、国际国内设计竞赛等多层面的设计实践机制,形成了立体化、 多元化、开放性的设计实践教学环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 以专业梯 队建设为重点,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以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 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 数量充足、梯队合理、 素质优良,“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主 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工业设计教研室有教研室主任一人,教师十四人。 学历结构:专任教师学历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占 40 %。其中本科占100 %。

攻读硕士学位。 2、教学团队建设

工业设计教研室主讲教师一览表(截止 2012年6月)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 龄 学历 学位 专业 职称

1 刘超俊 男 68 本科 学士 油画 高级

2 平德威 男 69 本科 学士 美术教育 副高

3 涂漱维 女 63 本科 无 美术学 副高

4 刘瑞有 男 59 本科 学士 建筑学 副咼

5 李润清 男 57 本科 学士 文艺学 副咼

6 余桂英 女 51 本科 学士 农机化 副咼

(四) (五) (六)

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 年龄结构: 骨干教师: 主讲教师: 师资培训: 年龄结构合理。 67 %。

该课程骨干教师为彭吁军、吴轲、杨飞。 本教研室内的所有专任主讲教师全部符合岗位资格的要求。 近两年内该课程的老师陆续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彭吁军在云南大学

(七)双师型教师:主讲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 3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