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青岛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版】(最新整理)
2018青岛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版】(最新整理)
效朝廷的决心。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一句,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中艰苦的战斗生活。
C.“休将白发唱黄鸡”,词人在感慨人生易老的同时,劝告年轻人要珍惜年华,不要到老年
时才空叹时光流逝。
D.《钱塘湖春行》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之情和对 西湖风景的喜爱。
5.根据提示默写。(8 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孙杨真正地成熟起来。面对霍顿的挑衅,他却冲耳不闻,最终在
男子 200 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冠。
B.物理学家霍金的猝然长世,令无数人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了大量
缅怀他的文章。
C.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遂
C.尽管我们的礼品多么微薄,在留守儿童的心中,都重似千金。
D.雨后的崂山飞瀑流水,如诗如画,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二)诗词理解与默写【本题满分 11 分】
4.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表达了将士们报
而既有此举动。吾乡人宁复如是耶?吾恐子之见异思迁,而反以自累也。”
【注释】①滉(huàng):韩滉,唐宰相韩休的儿子。②茵:坐垫。衽(rèn):古代睡觉
时用的席子。③戟:古代兵器。门前列戟作为仪仗。④第门:这里指宅地门户。⑤庑
(wǔ):廊屋。⑥失坠:出现差错或过失。⑦曾涤生:曾国藩,字涤生,清末湘军首领。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15.下列各项对“机器鸟”的概括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机器鸟”由碳纤维材料构成,不但轻盈,而且更加节能。 B.“机器鸟”不仅能够振翅而飞,还能做出俯冲和爬升的动作,盘旋飞行。 C.“机器鸟”能像鸟儿一样振翅高飞的关键因素是因为它的体型轻盈。 D. 工程师们通过实现翅膀的扭转,让机器鸟的翅膀可以上下拍打,从而使它飞了起来。 16. 下列各项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表述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真实的银鸥的外形特点。 B.突出强调了真实的银鸥体形厚重,体长和翼展短。 C.突出说明了“机器鸟”体长、翼展长和重量轻。 D.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机器鸟”的特点,引出下文的介绍。 17.分析下面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请结合句子作简要分析。(4 分) 据了解,这款如鸟儿般飞翔的机器鸟并非直接用于工业制造,也不能起到运输作用,只是 一款概念展示品。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 18 分】 一个人的火车 池莉 ①数九寒天,要去哈尔滨。我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火车得跑 30 多个小时,大家很惊讶, 说你怎么受得了?据说哈尔滨今年冷,零下 30 多度,可以把眼睫毛冻成小冰棍。冻出了 小冰棍的眼睛一眨巴,就会发出一种玲珑剔透的响;有了一只挂在身体上的风铃,灵魂便 很活泼了。冷也是一种童话,人是应该冻透一次的,我想。热透一次,冷透一次,爱透一 次,恨透一次,苦透一次,甜透一次,梦透一次,醒透一次,笑透一次,哭透一次,于是 乎,人生也就不那么平庸了。火车里没几个乘客。我独自一人一间软卧包厢,有大把时间, 久久坐在窗前,久久看着无边的土地和天空,没有电话、电视,没有熟人、俗务与急件, 没有一丝人间烟火。我静静地坐着,心无旁骛地展开我的梦幻与思念。 ②我有一个朋友,名叫郎瑜琳,吉林珲春人,哈尔滨军工大毕业,自部队转业来武汉。 当年,他从哈尔滨到武汉,走的就是这条路。这条哐当哐当的铁路,曾经摇晃过我的朋友 郎瑜琳。 ③认识郎瑜琳,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那是我这辈子最糟糕的一个春天:绯闻缠身, 官司压头。郎瑜琳是作为一名侠客,被朋友推荐给我的。朋友说这个东北汉子能写会说, 为人仗义,神通广大,只要他愿意帮你,你就一定能昭雪冤屈。于是我走进了郎瑜琳的办 公室。东北汉子老郎听完我的悲惨遭遇,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约稿:“你能给我的副刊 写一篇散文吗?”我气愤地回答:“不能!”真是活见鬼!原来我遇上了一个文学痴迷者。 老郎却对我的态度很不以为然,轻蔑道:“遇上这么点儿事情就不能写作了?这都是一些 俗不可耐的小事啊。”我面临的可是牢狱之灾,啥叫俗不可耐的小事啊!老郎义正词严:
奉之,常恐失坠⑥。若摧圮,缮之则已,安敢改筑以伤俭德?”居重位,清洁疾恶,不为
家人资产。自始仕至将相,乘五马,无不终枥下。
曾涤生⑦驻军安庆,有戚某自田间来。行李萧然,衣服敝素,对人沉默不能言。曾颇爱之,
将任以事。一日会食⑧,值饭有稗⑨粒,某检出之而食。曾默然,旋备资遣之行。某请其
故,曾规之曰:“子食而去其稗。平时既非豪富,又未曾作客于外,辍耕来营不过月余,
C.负者歌于途
(《醉翁亭记》)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1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韩滉生性节俭,所住居室正堂原先没有廊宇,弟弟韩洄略加增补,韩滉一见立即拆去。
B.韩滉从开始做官直到位至将相,前后骑过五匹马,没有一匹死在马槽里。 C.曾国藩很喜欢亲戚简朴的作风和沉默寡言的性格,打算为他谋一份差事。 D. 在曾国藩看来,亲戚来官府一个多月,就连饭里的一粒稗子都能挑出来不吃,是丧失 了原有的美德。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小题 2 分) ①摧圮,缮之则已,安敢改筑以伤俭德? ②曾默然,旋备资遣之行。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 10 分】 像鸟儿一样振翅高飞 赵广立 ①人类凭借着双手和智慧,在“鸟师傅”的帮忙下,已经可以让各种各样的飞行器飞上天 空。然而这些飞行器中,唯独没有一款飞行器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天空。 ②德国一家在自动化技术领域耕耘 90 年的费斯托公司填补了这项空白。马库斯和其团队 创造出的一款“机器鸟”,不仅能够和真的鸟儿一样振翅而飞,还能做出俯冲和爬升的动 作,盘旋飞行。 ③这只鸟以银鸥的外形仿照制作,拥有复杂的杠杆和气动装置,但总重量只有 450 克—— 这也是它能够振翅高飞的关键因素。 ④真实的银鸥体形厚重,成年银鸥体长约 60 厘米,雄鸥轻者约为 830 克,最重可达 1770 克,翼展约为 1 米。而马库斯团队所仿造的机器鸟体长为 1.6 米,翼展长达两米,而体重 只有 450 克。 ⑤之所以轻,是因为它整体都是碳纤维材料——这对工程师们而言曾是一个问题:怎么把 它造得非常轻,轻到它掉下来的时候不会伤到人。此外,采用轻型结构显然也更加节能。 ⑥在这只机器鸟的“肚子”里有一个马达和相应的齿轮结构——工程师们正是利用齿轮来 转换马达的动力。同时,在马达上还装有 3 个霍尔传感器,这 3 个传感器可以通过对电磁 信号的检测“告知”机器鸟翅膀所在的位置。 ⑦如果马达可以让这对经过空气动力学设计的翅膀上下拍打的话,那么机器鸟就可以像鸟 儿一样飞起来了。但是如何协调这种拍打翅膀的运动,让机器鸟看上去真的是在自由飞行 呢?马库斯的团队选择了分裂式翼,通过分裂式的翅膀设计,可以使机器鸟通过上层翼得 到升力,通过下层翼得到推进力,这样,智能飞鸟就可以扑打着翅膀飞上飞下了。工程师 们还通过复杂的控制单元,实现翅膀的扭转,这样才能让机器鸟获得爬升、俯冲和盘旋的
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从容的青春;“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是自信的青春。奋
斗是青春永恒的主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此时不博更待何时——“你若盛开,清风
自来”。
A.qǐ dié qiú qiáng
B.yǐ dié qiú qiǎng
C.yǐ díe qióu qiáng
D.qǐ díe qióu qiǎng
以牒为械 (《公输》)
B.某检出之而食
博学而笃志 (《<论语>十二章》)
C.又未曾作客于外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D.吾恐子之见异思迁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下列句子,与“以父时第门不忍坏,乃不请”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①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③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
。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⑤永结无情游,
。 (《月下独酌》李白)
⑥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⑦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我爱这土地》艾青)
见的藤野先生都拾》既写了鲁迅的个人生活,又表现了当时中国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 12 分】 滉①虽宰相子,衣裘茵衽②,十年一易。居处陋薄,取庇风雨。门当列戟③,以父时第门
④不忍坏,乃不请。堂先无挟庑⑤,弟洄稍增补之,滉见即撤去,曰:“先君容焉,吾等
能力。 ⑧据了解,这款如鸟儿般飞翔的机器鸟并非直接用于工业制造,也不能起到运输作用, 只是一款概念展示品。马库斯和其团队为什么要这么做?尽管机器鸟的具体用途还不得而 知——至少可用于侦查——但其中涉及的智能机电和电缸技术、流体机械技术、智能控制 和反馈控制以及状态监控系统等,有望运用于自动化驱动的各个领域。 ⑨每年愚人节前夕,费斯托公司总会宣布推出新款仿生机器人。除机器鸟、蝴蝶之外,仿 生蜻蜓、仿生水母、仿生袋鼠、仿生蚂蚁……费斯托动物机器人家族越来越壮大。 ⑩拥有这么多仿生动物,费斯托公司并不打算用它们大赚一笔,而是坚持宣扬他们“基于 自然生物模型,发展技术概念和工业应用”的理念。
9.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录了 10 篇回忆性散文。
B.《朝花夕拾》是鲁迅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在书中他回忆了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 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
C. 在《朝花夕拾》中,无论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还是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
(一)名著阅读(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