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旅游介绍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
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
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府地。
漳州西北多山,东南濒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无霜期3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在2000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年皆可旅游。
漳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考证,早在1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周划为七闽地,秦属闽中郡,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始建州冶于漳江之畔(今云霄境内),故名漳州。
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迁至今址。
明代曾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1300多年来,沿革多变,管辖地域不一,至1950年,设置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地区专员公署,1986年改为龙溪地区。
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
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
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漳州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名、优、特产品为依托,以乡镇企业为基础,具有地方特色的轻型工业体系。
全市主要工业生产行业有纺织、机械、电子、食品、包装、建材、制罐、医药等15个门类,产品1000多种。
确立了食品、机械、电子、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和建材、旅游两个重点产业,工业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
漳州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台农业,高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特色明显,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
确立了水产和林果两大支柱产业,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高优创汇农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具备了加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和条件。
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
这里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红蟳、扇贝、牡蛎、泥蚶、鱿鱼等海珍品。
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和"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名扬海外。
木偶雕刻、珍贝漆画、九龙璧玉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漳州对外友好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友人来访日益增多。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曾先后来访。
美国夏威夷水仙花皇后旅游团、12国驻沪外交官和夫人考察团也来寻根、考察。
1991年与日本谏早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漳州历史漳州历史悠久。
相传远古时代便有太武夫人在此拓土而居。
从在市郊莲花池山发现的旧石器看,早在4至8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开辟这块土地。
现全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292处、古窑址22处,其中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4处(约5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3处(约3500年至4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1处,岩画30多处。
漳州战国属越。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又于公元前214年征服百越,建立了桂林、象郡、南海和闽中郡。
今漳州地区梁山山脉以北属闽中郡,梁山山脉以南归南海郡。
东晋义熙九年(413)在今漳州境域内建置了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间又置兰水县;梁大同六年(540)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592),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垂拱二年(686)正式建州置郡,因州治临漳江而称漳州。
初州治设在今云霄境内的西林,开元四年(716)又迁至今漳浦县城的李澳川。
贞元二年(786)又迁至龙溪县治所在地(今漳州市区)。
自唐代以后,漳州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和发展。
唐代稻麦粮食作物已普遍种植,还种植了荔枝、龙眼、柑桔、黄橙、粉芭蕉、甘蔗、紫芋等水果和农作物以及各种花。
种桑养蚕也颇盛行。
从五代至两宋,中原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往南入闽,其中相当一部分定居于九龙江畔,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漳州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扩大了耕地面积,优良稻种广泛种植,甘蔗、柑桔成为主要出作物。
木棉的种植也较为普遍,棉纺织业逐渐成为农村的主要副业。
龙溪、漳浦是福建重要产盐区。
漳州与泉州、福州、兴化并称为福建四大造船地,能制造远航海船。
宋代漳州的商业也日趋活跃。
龙溪的海口、峡口、清远和漳浦的敦照是著名的农村市镇,设有税务机构。
海外贸易有了发展,交通条件也得到改善。
南家时建造的漳州江东桥(又称虎渡桥)是世界现存的最大石梁桥。
文化也有长足的进步,唐代创建的松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
北宋庆历四年(1044)始建州学。
嗣后,县学亦兴,各地还兴办了一批书院。
南宋绍熙元年(1190),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知漳州,任职期间大力传播儒家学说,发展文化教育,在漳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漳州的海外交通、贸易迅速发展。
16至17世纪前期,其所属的月港(海澄)逐渐成为我国东南地区海外交通贸易中心,是当时从中国经马尼拉(吕宋)至美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启航港,在我国海外交通史和国际贸易交上占有重要地位。
海外贸易的兴盛,给漳州带来一派繁荣的景象。
漳州城内“百工鳞集,机抒炉锤”,是个手工业发达的城市。
纺织品漳纱、漳缎、漳绒(又称天鹅绒)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
漳州所产的“漳瓷”由月港远销南洋。
漳州盛产的蔗糖、柑桔、荔枝成了主要对外贸易商品。
月港农村“处处园栽桔,家家蔗煮糖”。
清代,漳州的农业又有了发展。
明代中后期从海外传入的番薯、落花生、烟草等作物普遍种植。
水果除荔枝、龙眼、柑桔、香蕉、柚子等传统名果外,从台湾和南洋引种的菠萝、芒果、棕包梨、多罗蜜、木瓜等也得到广泛种植。
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日趋繁荣,府城有20条街道,商店林立。
石码镇”商贾辐辏,舟徒纷集”,是九龙江流域的重要商业口岸。
漳州最佳旅游时间·zhangzhou漳州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均气温21℃,年日照超2000个小时,无霜期330天以上,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
这里土地肥沃,四季常青,终年花果飘香,是个天然的“大温室”。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漳州美食地方风味【手抓面】俗称"豆干面份"或"五香面份",由面料、配料、佐料三部分合成,面料采用碱面条煮熟趁热在竹筛上铺制成手掌大的圆形的薄片,称"面份"。
吃时在面份上放上"炸豆干"(油炸豆腐)或"五香卷",加甜面酱、花生酱、芥辣酱、蒜醋酱等佐料,然后把面份卷起来用手抓着吃,故叫"手抓面"。
其特点:香、甜、酸、辣俱全,油而不腻,爽口开胃。
【卤面】漳州卤面,久负盛名。
采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虾干、黄花菜等配料在热锅里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的味精、白糖、精盐和番薯粉等,调成卤料。
进餐时,在面条上放些韭菜、豆芽、浇上卤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香菜等佐料。
其特点:色泽鲜艳、质嫩爽滑、晕润香醇、甘美可口。
&...[显示全文]地方风味【手抓面】俗称"豆干面份"或"五香面份",由面料、配料、佐料三部分合成,面料采用碱面条煮熟趁热在竹筛上铺制成手掌大的圆形的薄片,称"面份"。
吃时在面份上放上"炸豆干"(油炸豆腐)或"五香卷",加甜面酱、花生酱、芥辣酱、蒜醋酱等佐料,然后把面份卷起来用手抓着吃,故叫"手抓面"。
其特点:香、甜、酸、辣俱全,油而不腻,爽口开胃。
【卤面】漳州卤面,久负盛名。
采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虾干、黄花菜等配料在热锅里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的味精、白糖、精盐和番薯粉等,调成卤料。
进餐时,在面条上放些韭菜、豆芽、浇上卤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香菜等佐料。
其特点:色泽鲜艳、质嫩爽滑、晕润香醇、甘美可口。
【猫仔粥】主要原料有晾干的米饭(七八成熟),切片的鲜猪肝、瘦肉应时鲜鱼、虾仁、煮熟切丝的鸡肉、切丝过油的香菇、扁鱼等。
食时,将米饭及各种原料放入盛有猪骨汤或鱼汤的小铝锅中,加热煮沸,片刻,起锅盛碗,加上味精、芜荽、葱、蒜、酱油、胡椒粉等佐料即成。
其特点:清淡、鲜美可口。
【五香卷】将半肥半瘦猪肉条、葱头碎、荸荠碎、虾皮等原料,调配五香粉、白糖、虾油适量,加上番薯粉和水搅拌均匀成浆糊状,再用豆腐皮包卷成长四寸、直径一寸左右的圆条状,放热油锅里炸熟。
趁热食用,外酥内润,香味浓郁,鲜美可口。
【润饼】主要原料有春笋丝、胡萝卜丝、高丽菜丝、韭黄、绿豆芽、香菇、酥海苔、猪肉腿、虾仁、蛋皮丝等,食用时,用薄如蝉翼的熟面皮把各种菜肴制成的陷料包卷成枕头状,然后根据个人嗜好蘸各种酱料。
其特点:嫩脆甜润,醇香多味。
亦可将包好的润饼经油炸酥,俗称"春饼",别有一番风味。
漳州人有吃润饼的习惯,尤其清明前后,更为普遍。
【蚝仔煎】龙海县石码镇附近溪乾一带,盛产"珠蚝"。
"珠蚝"壳薄肉少,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醣量达60%,用"珠蚝"做成的蚝仔煎,味道鲜美。
做蚝仔煎时,先在钵头里用清水调匀番薯粉,加上适量的鸭蛋,切碎的蒜苗,上等酱油和味精,然后再把珠蚝倒进钵里搅匀,放入平底锅用油煎,外酥内软,吃起来分外鲜嫩香脆。
【土笋冻】土笋是一种环行动物肥圆细长,状如蚯蚓。
土笋营养丰富,煮菜时加入少许,其汤味美清甜。
但最受称道却是"土笋冻"。
"土笋冻"制作方法是:将鲜土笋放于石板上,压出土笋的内脏和杂质,洗净后加水入锅,以烈火猛烧,至其汤成胶状为止,然后盛于容器里,冻结即成。
土笋冻如调以盐渍酸菜、蒜白、酥海苔或酸辣、酱油等佐料,味道更佳。
漳州美景风动石国家AAAA级旅游区——东山岛风动石景区依山傍海,风光独好,名胜古迹众多。
有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湾470座关帝庙的祖庙东山关帝庙;有600多年历史的铜山古城等18处胜景奇观。
景区人文、自然景观荟萃,是东山岛主要景区之一。
<FONT&NBSP;COLOR=#FF6633> 座落在东山古城东门海滨石崖上的素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最引以为荣、视如珍宝的自然奇观,是旅游者最喜爱的美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