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检测:专题一第1讲课时规范练_有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检测:专题一第1讲课时规范练_有解析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和地图课时规范练一、选择题(2017·南昌二模)某航母平台,从图中港口出发,驶入试航区(点线范围),进行出海航行试验。

读图完成1~2题。

1.试航区位于()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2.该试航区的面积约为()A.700平方公里B.1 000平方公里C.1 300平方公里D.2 000平方公里解析:第1题,试航区位于121°48′E到122°22′E,38°39′N到39°01′N之间,试航区位于我国黄海海域,故选B。

第2题,读图可知,试航区位于121°48′E到122°22′E 之间,所以试航区的西部界线约为122°05′E,试航区东西跨经度约17′,南北跨纬度22′,计算可得,面积约1 000平方公里,故选B。

答案:1.B 2.B(2017·长沙模拟)去年暑假,长沙市某垂钓爱好者自驾去北郊黑麋峰附近水库垂钓。

在途中休息时,用手机拍到一张库区附近路边的凸面镜图片。

下左图为水库附近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10米),下右图为手机拍摄到的凸面镜里的景观图(面包车在镜中自左向右行驶)。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地区最大的高差可能为()A.22米B.32米C.42米D.52米4.拍摄到的凸面镜最可能的位置是在()A.甲B.乙C.丙D.丁5.凸面镜中面包车正驶向()A.东南B.东北C.西北D.西南解析:第3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根据河流位置,等高线形态,判断流向。

图示等高距是10米,可以判断最高处海拔范围140~150米之间,最低处是北部水库,海拔是110米。

最高处与最低处之间高差范围为30~40米。

可能是32米,B对。

第4题,凸面镜主要解决地形通视阻碍问题,应位于道路经过山脊线下部时,道路的外侧,以便通过凸面镜折射,观察山脊另一侧路况。

甲处为道路经过山脊线下部的道路内侧,无法观察对面路况,A错。

乙处位于相对地形平坦的鞍部,不需要凸面镜,B错。

丁处位于山谷处,无通视障碍,不需要安装凸面镜,D错。

只有丙处符合条件,C对。

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凸面镜设置在丙处。

该处是山脊,凸面镜位于脊线下部道路外侧。

面包车在镜中自左向右行驶,所以车辆位于道路内侧。

根据车辆靠右行驶的原则,面包车从图中自西向东经过丙处,驶向东南方向,A对。

答案:3.B 4.C 5.A(2017·仪征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6~7题。

6.测风塔基与湖面最大高差可达()A.599 B.499 C.399 D.2997.下列有关甲~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适合观赏日出B.乙处宜作露营场地C.丙处可赏湖光山色D.丁处易受山洪威胁解析:第6题,图示等高距是100米,由图可知测风塔的海拔是2 500~2 600米,湖面的海拔低于2 200米,测风塔与湖面的高差可达300~500米,最大高差可达接近500米。

选B正确。

第7题,甲处的东侧有一山脊,遮挡了东边的日出,A错;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是一谷地,不宜作露营场地,B错;丙处被湖东侧的山遮挡视线,不可观赏湖光,C错;丁处在山谷地带,易受山洪威胁。

选D正确。

答案:6.B7.D(2017·茂名五校联考)读某地区地形图,完成8~9题。

8.根据上图可以确定()①P处为洼地②P处为山丘③甲河落差大于乙河④甲、乙两河流向大体相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9.图示区域甲、乙两河流域分水岭大致呈()A.东西走向B.西北-东南走向C.南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P外围等高线数值为300,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大的,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P海拔在300米以上,为山丘,①错、②对。

图示两河均为河流的一段,不能反映整条河流的落差情况,③错。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示河流流向大致相反,④对。

故选D。

第9题,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

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湖泊,甚至有的河流成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

分水线是分水岭的脊线,它是相邻流域的界线,一般为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

图示区域海拔最高点的连线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D。

答案:8.D9.D(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调)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山地脊线图。

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3 500米。

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地与乙地的高差可能是()A.90米B.100米C.200米D.300米11.该山地的基带可能是()A.云杉林带B.温带荒漠带C.山地荒漠草原带D.高山草甸带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M1与M2的海拔均为3 500米,图中等高距是100米。

根据图中山脊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可知甲地与乙地之间等高线条数,两地之间有一山峰,可知甲地海拔范围是3 600~3 652米,乙的海拔范围是3 400~3 500米,甲乙之间的高差范围是100~252米之间,可能是200米,C对。

第11题,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以温带荒漠为主。

该山地的基带可能是温带荒漠带,B对。

山麓地带降水少,不适宜云杉林带、山地荒漠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分布,A、C、D错。

答案:10.C11.B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

材料二该地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

(1)描述材料二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一,从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二图中②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材料二中①与③之间山脉呈南北走向,所以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增高,所以图中等温线数值由东向西递减。

地势起伏大,等温线分布密集。

第(2)题,根据等温线数值,②地的气温最高,主要是地势最低。

两图对照,②处于夏季西南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

位于盆地中,地形比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所以②地气温最高。

答案:(1)分布特点: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数值由东向西递减;等温线分布密集。

原因: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增高;地势起伏大。

(2)②地地势最低,处于夏季西南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地形比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13.(2017·衡水中学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

斯里兰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三大产茶区之一。

但茶叶生产的波动性也较大。

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

该国是南亚率先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的国家。

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

(1)据图文资料,分析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

(2)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放慢,加之国内环境的不稳定,使该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受损,请你为该国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该国的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形对该国茶叶种植的有利影响。

(4)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指出该国茶叶生产波动性较大的自然原因并提出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问题②:说明该国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可以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通过等高线和河流的走向可以判断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

斯里兰卡北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中南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形主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河流大多发源于东南部高地,地势中部偏南较高,四周较低;西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东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形比较陡峻。

第(2)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首先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发展本国的特色产业;同时要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投入,树立品牌意识;第三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第四,可以发展新兴产业,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第五,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深化经济自由化政策,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

第(3)题,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

产茶区以山地地形为主,海拔较高,云雾多,利于茶树生长;山地地形多地形雨,降水多,气候湿润且利于排水,适合茶树生长;地形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利于茶树采光且减少照晒强度。

第(4)题,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不稳定,容易引起旱涝灾害。

主要措施,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茶叶生产,对经济和生态都有积极影响。

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斯里兰卡北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中南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形主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河流大多发源于东南部高地,地势中部偏南较高,四周较低;西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东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形比较陡峻。

(2)进一步深化经济自由化政策,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民族工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投入,树立品牌意识,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