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氯气钢瓶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最新氯气钢瓶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氯气钢瓶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氯气是我公司主要的生产原料之一,每年用量较大,同时氯气又是危险化学品,根据国家《危险化学品名录》,氯气被列为剧毒气体,采用严格的强制控制措施,购买、使用、贮存、运输都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在本年度由专业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公司《安全现状安全评价报告》中,氯气库区和使用区存在的风险结论为最高等级,问题突出而且尖锐。

所以氯气在为我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尝试从氯气的理化性质、氯气钢瓶技术指标入手,结合我公司的工作实际,依据风险分析与控制原理,识别氯气钢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判定其风险度,探讨合理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高的我们的风险管理和事故防范能力。

一、加强瓶装氯气风险分析与控制的必要性。

(一)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氯气在常温下为黄绿色并带有刺激性臭味的剧毒气体,常温下7.09×105Pa以上压力时为液体。

液态氯为金黄色。

氯气在空气中不燃烧,它属于助燃性气体。

与氢、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混合形成具有爆炸性的混合气,在日光、灯光、热源或火星作用下会发生爆炸。

遇水能生成次氯酸和盐酸,而次氯酸又可分解成盐酸和初生态氧。

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某些金属粉末发生剧烈反应,造成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

盛装于气瓶中的氯气是气态氯与液态氯共存,且处于饱和状态,瓶内压力就是氯的饱和蒸气压,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大,0℃为0.367Mpa,60℃为1.799Mpa。

1L液氯可气化成484L 气态氯,由于其比重比空气重,泄漏后,便沿地面扩散,对人、畜、庄稼、树木等都会造成毒害。

对人的眼睛、鼻腔、咽喉粘膜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主要通过皮肤和呼吸道黏膜进入体内,引起流泪、咽干、咳嗽、胸闷等症状。

进入呼吸道会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症,严重者可引起肺肿,高浓度吸入者可致人死亡。

氯气一旦泄漏到空气中,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氯气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条例、规程和规定以及根据这些法令和法规规订的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和安全技术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严禁上岗操作。

(二)氯气钢瓶结构
我公司使用的氯气钢瓶是可重复充气的移动式工作气瓶,归属压力容器管理范筹。

从结构上讲属于焊接钢瓶,主体是由镇静钢、合金钢或优质碳素钢制造。

主要结构包括:筒体、护罩、底座、瓶阀、阀座、瓶帽、导管、衬圈、易熔塞以及防震圈等。

(见图)钢制气瓶是储运式受压容器,特点是内装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内容物为易燃、易爆、
助燃性介质,在结构上和使用上有一些不同于固定式受压容器的特殊要求。

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保管、使用不当易发生爆炸性事故,将严重危及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钢瓶的使用和检验中除依据压力容器有关标准外,还有其专用的国家标准,如《钢质焊接气瓶》、《钢质焊接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等。

我公司的钢瓶是由具备资质的专业厂家定制,性能指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但是,由于瓶装氯气固有的理化性质,在氯气钢瓶运输、使用、贮存等作业环节存在重大风险。

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积极进行风险分析,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措施。

焊接气瓶结构示意图
(三)我公司氯气的使用现状
做为重要的生产原料,我公司使用氯气有悠久的历史。

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氯气的使用规模从小到大,生产工艺不断完善,产品种类日趋多样,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探索出了成熟的操作工艺技术,培养了一支专家型技术管理队伍。

氯气的使用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我们还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必须对氯气钢瓶使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高度警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公司周围逐渐出现了很多民房,造成了我公司安全防护距离不足,这对我们做好风险分析和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我公司接触氯气钢瓶的工作环节及存在的危害识别。

目前我公司氯气钢瓶的使用流程如图所示:
其中钢瓶充装由供应商负责,公路运输由专门运输公司负责,其他流程均在公司内进行。

供方充装
公路运输
行吊缷车
连接使用
装车运输
叉车入库
空瓶计量入库
移动放置
表中L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为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R为风险度,R=L×S。

(二)钢瓶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判定标准
根据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判定标准分别是:
1、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定标准,如下表:
2、S(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判定标准,如下表:
3、R(风险度)等级划分、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三)使用氯气钢瓶过程中的风险评价结论。

根据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中规定的判定准则,可以将氯气钢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等级判定如下:
三、氯气钢瓶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氯气钢瓶使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数量集中,等级普遍较高。

根据历次氯气钢瓶事故案例记载,氯气钢瓶事故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处理难度大,威力惊人,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必须把风险控制工作做足、做细,做扎实。

根据上述对钢瓶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判定,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一)钢瓶运输中存在的风险控制:
(1)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必须车状良好,有危化品运输资质并签订运输合同。

(2)对运输人员加强管理。

所有运输、押运人员必须掌握危化品性质、事故应急处理等知识,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定期对其进行安全识教育。

(3)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严格落实。

(二)钢瓶缷车时存在的风险控制:
(1)严格执行电动葫芦、叉车操作规程。

(2)按要求定期检测。

(3)严格执行设备日常检查制度,落实责任人。

(4)对操作人员加强管理,严禁无关人员开动吊车、叉车。

(5)严禁酒后作业等违章操作。

(6)设置钢瓶意外坠地缓冲装置。

(三)钢瓶存放时存在的风险控制
(1)钢瓶库区明确划分,严格区分氯气、二氧化硫钢瓶空瓶、满瓶存放区域。

满瓶、空瓶分开存放;钢瓶外观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液氯钢瓶为绿色,液体二氧化硫钢瓶为灰色,液氨钢瓶为黄色;
(2)加强出入库管理。

(3)加强钢瓶巡检。

(4)库区设置温度计以监测环境温度。

加强夏季防晒降温。

(5)设置警示标志、限制无关人员穿行。

(6)制订或完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严格落实。

(四)钢瓶使用时存在的风险控制。

(1)使用前严格检查。

(2)不能靠近火源或高温处,不得用蒸汽直接对钢瓶升温。

(3)液氯瓶在使用时不要把氯气全部用完,要留5~10kg余量。

(4)严防液氯瓶在运输、搬运时碰撞.
(5)在液氯瓶与用氯设备之间要设置中间缓装置,可使氯气中的杂质沉落在缓装置中。

缓冲装置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水或物料回到氯瓶中。

(6)应按规定期限检查和试压,严格执行使用安全规程。

(7)垫片确保密封。

(8)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常性、制度化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9)铜管使用前要检查是否通畅,并试漏。

(10)避免弯曲振动。

(11)钢瓶使用时位置不得超过定置线,并用橡胶块固定支好。

(12)在加氯操作中,应用10%氨水检查氯瓶是否漏气,如发现有白色烟雾时表示有漏氯现象,应处理好再使用。

(13)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并抓好落实。

(1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处置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15)在钢瓶使用区安装使用泄漏报警装置。

(16)配备应急救援物质和防护器材,定期演练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气瓶术语》GB/T 13005-91
《钢质焊接气瓶》GB 5100-94
《钢质焊接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制度》
《钢瓶管理规定》
《氯化、磺氯化操作规程》
《钢瓶定期清洗制度》
《电动葫芦作业程序》
《钢瓶安全管理责任制》
《钢瓶库区控制记录》
《钢瓶周检登记表》
《钢瓶报废审批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