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精华与糟粕
如何对待中华名族的道德传统 •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应该在对待 其他名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 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 化、机械照搬,又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 外,在批评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 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取 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又积极意 义的精华。
两种错误的思潮 • 一、文化复古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 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 化的失落。所以,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 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 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 科学和民主。即所谓的“返本开新”。
•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 中国道德传统从整体上来说在 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 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
•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强调整体精神,提 倡关心社稷民生,为社会、为民族、为国 家而献身。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的结晶。
•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许多 感人的事迹。如《戚继光 抗倭》、《苏武牧羊》。
以“五教”原则为核心的人伦道德
• 从《尚书》中最早提出“五教”,即“父 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 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规范了封建 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
《中华名族道德传统精华与糟粕》
小组成员:邱 伟 吕 帅 制作人: 邱 伟
冯雪峰 段鹏飞 冯雪峰
中华名族的道德传统
•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 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 流长的道德传统,这些道 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 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式一个矛 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 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 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 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 面。 • 所以正确的对待中华民族的道 德传统就显得相当有必要。
儒家文化
• 说到中华名族的道德传统, 就不得不提孔子及其弟子所 遗留的儒家文化了。 • 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提倡“仁”、“礼”,并把 “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 想的核心这种社会伦理道德 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以仁爱 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思想 。
• 在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 下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 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的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的 代表人,如《侯可急人 之难》、《孔融让梨》 等。
•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 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 强大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 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决不是脱离中国传统道德而产 生的,它必然而且应当是对中国历史上优秀传统 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同中 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人类 更高的精神文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发 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 条件下,强调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必将极 大地丰富社会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 自古以来,就连在最简单的人伦 关系上也有涌现中华民族道德传 统的地方。如《李冰父子治水造 福万世》。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糟粕
• 但是这仅仅只是中华名族道德传统的精 华之处。古人云: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同样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有精华,自 然也就会有糟粕了。
儒家思想中流露糟粕出来的 “三纲”奠定了奴才思想的架 构; 等级观念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 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 勿言,非礼勿 动。” 的训条更是扼杀了人 民的创造性。
爱国主义和人伦道德中的糟粕
•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忠、孝的传统美德,但 是有些人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利,往往盲 目爱国、守旧”的愚忠和“父为 子纲”的愚孝,以及“夫为妻纲”的愚昧。
• 女子的“三从四德”其实也属于中华民族 文化的糟粕部分,因为它扭曲了人们的道 德观。 • 而“男尊女卑”的提出,更是让女子的社 会地位急剧下降,得不到公平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