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充换电设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充换电设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充换电设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有限公司报告摘要说明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充电机、配电系统、充电站监控及安全系统等,以当前1元/W左右的价格计算,直流充电机的建设成本大约占据充电站成本的20%-30%左右,配电设施成本大约占据总成本的40%左右,其余为土建成本和相关配套设备。

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指导意见中,2016年计划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300亿元,基本是按照充电设施指南的规划进行平均分配。

因此预计未来5年充电设施总体投资规模在1000-1500亿之间。

当前,受“新基建”概念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热度大涨。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相继更新充电桩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充换电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4808.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151.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31%;流动资金3656.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69%。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2821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2506.51万元,税金及附加246.70万元,利润总额5707.49万元,利税总额6741.43万元,税后净利润4280.6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460.8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8.54%,投资利税率45.53%,投资回报率28.91%,全部投资回收期4.96年,提供就业职位651个。

车桩比失衡严重,充电桩建设加速势在必行。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产量已达近50万辆。

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相比,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

截至2015年底,国内车桩比大约为9:1,远低于1:1的标准配置。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上扬,充电桩建设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形成制约,充电桩的加速建设迫在眉睫。

从充电桩整体市场来看,国网占据了最主导地位。

截至2015年底,国网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1537座、充电桩2.96万个,在国内份额占比分别高达42%、60%;基本建成京港澳、京沪、京台、沈海、青银、沪蓉、和宁沪杭环线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和京津冀鲁、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内一批快充站点,覆盖城市81座、高速公路1.1万千米;累计完成电动汽车充换电量7.3亿千瓦时。

充换电设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第二章市场调研分析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第五章土建工程第六章公用工程第七章原辅材料供应第八章工艺技术方案第九章项目平面布置第十章环境保护第十一章企业卫生第十二章风险应对评估第十三章节能方案分析第十四章项目实施安排方案第十五章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第十六章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建设背景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充电机、配电系统、充电站监控及安全系统等,以当前1元/W左右的价格计算,直流充电机的建设成本大约占据充电站成本的20%-30%左右,配电设施成本大约占据总成本的40%左右,其余为土建成本和相关配套设备。

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指导意见中,2016年计划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300亿元,基本是按照充电设施指南的规划进行平均分配。

因此预计未来5年充电设施总体投资规模在1000-1500亿之间。

首先是由上而下的政策规划与扶持。

2015年下半年,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与充电设施建设指南的出台逐渐打开了充电设备的市场,顶层政策给充电设备建设做出了整体的规划,各地方政策的配合跟进明确了每个地区充电设备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战略。

财政部出台的充电设施奖励标准将有效促进充电设备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地方针对性的出台建设补贴以及对于充电设备建设的明确规划能够提升建桩的积极性。

因此从政策层面来看,自2015年下半年起中央与地方的政策联合密集出台,充电设备的投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其次从市场情况来看,网内与网外将共同推进。

一是国网招标份额的快速扩张,2016年充电设备招标金额将由2015年的15亿元左右扩张到50亿元左右,实现200%以上的增长。

二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高,公交和出租充电市场需求快速扩张,各地方政府与第三方平台对充电站的建设进度都在陆续推进,国网以外的充电设备市场同样值得期待。

因此我们认为2016年充电设备投资量必然会出现跳跃式增长,最为看好充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业绩出现爆发,收益确定性高。

充电运营模式较为单一,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充电站现有的运营模式主要是电费+服务费的收取,在目前新能源汽车整体保有量有限,运营模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充电站运营的空置率较高,盈利能力难以得到保证。

因此我们认为从短期来看,充电运营的建设仍然将由国网和地方政府主导,通过较强的前期资本,保障充电站前期投入和有效运行,这样才能形成充电站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互相促进。

随着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充电费与服务费的标准,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上升,充电运营的盈利性将逐步实现。

与充电设备制造的短期爆发不同,充电运营的潜力和盈利模式有待释放。

充电费+服务费的模式仅仅是充电运营的基础,未来充电运营能够形成新能源汽车线下与线上的联动,构建新能源汽车的生态圈,社会资本更多的是看中充电运营能够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商业模式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才纷纷进入充电运营市场进行前期布局,在充电运营逐渐成熟完善之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报告编制依据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2010年本)。

4、国家现行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5、项目承办单位现场勘察及市场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

6、其他有关资料。

三、项目名称充换电设备生产项目四、项目承办单位xxx集团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选址方案项目选址位于某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二)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38059.02平方米(折合约57.06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充换电设备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38059.02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8734.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103.7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2008.81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131.67平方米。

七、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充换电设备xxx 单位/年。

综合考xxx集团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市场定位、资金筹措能力、产能发展需要、技术条件、销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经验以及相应配套设备、人员素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xxx集团的投资能力和原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项目按照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布局,本着“循序渐进、量入而出”原则提出产能发展目标。

八、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4808.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151.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31%;流动资金3656.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69%。

(二)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821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2506.51万元,税金及附加246.70万元,利润总额5707.49万元,利税总额6741.43万元,税后净利润4280.6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460.8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8.54%,投资利税率45.53%,投资回报率28.91%,全部投资回收期4.96年,提供就业职位651个。

九、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概况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产品,致力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各种生产流水线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客户设计开发各种产品生产线。

公司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相关行业规范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强力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永恒目标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公司始终坚持“源头消减、过程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和必要的未端治理”的清洁生产方针;以淘汰落后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以强化能源基础管理、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及淘汰落后装备、深化能源循环利用为措施,紧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突出节能技术、节能工艺的应用与开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细化管理、对标挖潜、能源稽查、动态分析、指标考核为手段,全面推动全员能源管理及全员节能的管理思想;在项目承办单位全体职工中树立“人人要节能,人人会节能”的节能理念,达到了以精细管理促节能,以精细操作降能耗的目的;为切实加快相关行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承办单位的高速、高效、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完整的内控制度。

公司以生产运行部、规划发展部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各单位生产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

研发团队现有核心技术骨干十余人,均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及实践经验。

公司建立了《产品开发控制程序》、《研发部绩效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对研发项目立项、评审、研发经费核算、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了良好的研发工作运行环境。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78.45万元,同比增长31.06%(4024.23万元)。

其中,主营业业务充换电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4677.7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6.45%。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138.0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64.34万元,增长率22.66%;实现净利润3103.5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93.83万元,增长率23.66%。

十、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第二章市场调研分析一、充换电设备行业发展概况当前,受“新基建”概念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热度大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