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1 .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这一原则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2. 宪法如何保证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并规定保障措施。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 宪法规定 公民 享有的 基本权利 有哪些?① 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人身自由; ④社会经济权利⑤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⑥ 宗教信仰自由等。
5.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 我国人权的特点、主体、内容各是什么?(1)我国人权特点: 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2)我国人权的主体: 既包括我国公民, 也包括外国公民等。
不仅保护个人, 也保护群体。
(3)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 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 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 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 ①行政机关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依宪施政、 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②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 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 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 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8. 中国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中国实 施“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基本方略。
1 0. 我国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① 我国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还存在许多贫困人口, 直接影响我国的人权状况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③ 开展扶贫, 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 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 有利于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奋斗目标;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等。
9. 我国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 0. 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① 产生方式: 人民→选出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 →产生→(行政机关、审 判机关、检察机关) ;②人大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 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3. 我国的 国家性质 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督。
1 1 . 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①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②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运行有序;③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 2.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②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关系: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③国家机关内部:决策、决定实行民主集中制。
1 3. 为什么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为什么将权力关进笼子里?)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1 4. 我国怎样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②国家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来行使;③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1 . 我国宪法由哪些内容构成?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2.我国宪法规定了哪些根本问题?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根本问题。
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权威?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④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或具体表现)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即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②其他法律(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5.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①有利于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②有利于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6.宪法与普通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1)相同点:宪法和普通法律共同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都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不同点:①规定的内容不同(即宪法规定根本性问题;普通法律规定具体的某一方面的问题。
)②法律效力不同(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而其普通法律的法律效力低一些。
)③ 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7.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②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⑥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等。
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严于普通法律。
9.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1 2. 4)、建立宪法宣誓制度?①设国家宪法日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③有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社会氛围;④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1 0. 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①学习宪法。
学习并宣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②认同宪法。
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③践行宪法。
要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勇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
1 1 . 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监督的作用、意义)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②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
1 2. 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两方面?①监督和审查其他法律是否与宪法相符合;②监督和审查违宪行为,并追究责任。
1 3. 如何加强宪法监督?①建立完备的监督制度(如,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
);②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第二单元理解权力与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1 . 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人身自由;④社会经济权利⑤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⑥宗教信仰自由等。
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等。
3.公民行使选举权利的条件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具备条件:年满18 岁、具有中国国籍、未被剥夺政治权利;(2)作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的内容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内容:“六个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作用: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公民享有的监督权内容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内容: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作用: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提过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应该注意些什么?(1)合法途径: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发表自己的意见。
(2)注意事项:行使监督权,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张贴大字报、纠集闹事等。
6.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③住宅不受侵犯,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7.例举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的事例(行为)。
①公民被非法逮捕、拘禁、绑架;②公民的身体被非法搜查等。
8.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以及包括内容:(1)含义:指公民应当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2)内容: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9.我国宪法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 0. 我国宪法对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1 1 . 公民的财产权含义及内容各是什么?(1)含义:是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内容:占有权(指对合法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使用权(指利用合法财产做什么事的权利)、收益权(指利用合法财产重新获得利益或者利润的权利)、处分权(指根据需要,把财产处理掉的权利)。
1 2. 公民的劳动权含义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 )含义: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作用:①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②人们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1 3. 物质帮助权的含义及内容各是什么?(1 )含义: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