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运营统计

铁路运营统计

铁路运营统计机车车辆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运输工具。

及时、准确地掌握处于各种状态下的机车车辆数量及其完成的工作量;反映机车车辆的运用效率,是铁路运营统计的基本任务。

(一)机车运用统计指标反映机车工作量的数量指标有机车走行公里和机车牵引吨公里两个指标。

1机车走行公里(简称机车公里)是指机车运行的公里数。

机车公里按工作种别分为:(1)客运机车公里;(2)货运机车公里;(3)路用机车公里;(4)其他工作换算走行公里(调车或停留状态等按时间换算的公里数)。

担当货运、客运、路用工作的机车,按其工作特点又分为:(1)本务机车公里。

它是指牵引列车、处于列车首部的机车所走行的公里数。

当两台或多台机车牵引列车时(包括组合列车),第一台按本务机车,其他机车按重联机车统计。

由于每一列车都只有一台本务机车,所以,本务机车公里可视为列车公里。

(2)辅助机车公里。

是指本务机车公里以外的各种机车公里,包括单机公里(未牵引列车的机车在区间走行的公里数)、重联机车公里、补机公里(全称为补助机车走行公里,指送坡等在特殊地段补助推进列车的机车公里),以及其它换算走行公里,包括专用调车机车、列车调车机车、有火停留以及其他工作。

按机车是否在站间实际运行,机车公里可分为:(1)沿线走行公里。

是指机车在各区间线路上实际走行的公里数,包括本务机车、单机、重联机车和补机的走行公里数。

(2)换算走行公里。

是指机车进行调车和其它工作或处于某种状态(有火停留)时,不产生走行公里或虽产生走行公里(如调车),但难以准确计算时,需按机车工作小时换算成公里数。

按现行规定,调车工作每小时换算为10公里;其他工作(如供暖等)每小时换算为2公里;有火停留每小时换算为1公里。

全部运行机车总走行公里=本务机车公里+辅助机车公里=沿线机车公里+各种换算机车公里机车走行公里是反映机车完成工作量的指标之一,是计算机车运用效率指标和燃料、油脂消耗定额,以及确定机车检修标准和评价机车检修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

但是,它只从机车运行的距离来反映机车的工作量,不能反映机车能力的利用情况,因此,除了计算机车走行公里外,还需要计算机车牵引吨公里。

2.机车牵引吨公里是指机车牵引列车在运行中产生的吨公里数。

它分为总重吨公里和载重吨公里。

总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按列车总重计算所完成的吨公里数(包括单机附挂车辆完成的吨公里)。

列车总重为车列全部重量,它包括货物重量和车辆自重,但不包括运行机车本身的重量。

总重吨公里指标综合反映了机车的总工作量,是计算机车运用效率指标的基础,也是确定机车燃料消耗,计算机务段运输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依据。

载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按货物净重计算(不包括车辆自重)完成的工作量(包括单机附挂车辆完成的货物吨公里),也就是说,载重吨公里是按照列车的载货重量,不包括车辆自重和运行机车本身的重量计算的吨公里数。

载重吨公里反映铁路实际完成的货物吨公里数,它和运输业的产品量非常按近,其差别仅仅是由于计算距离与实际径由之间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以上是说明机车完成工作量的数量指标,为了说明机车的运用效率,还需计算一系列质量指标。

反映机车运用效率的质量指标,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反映机车能力利用状况的指标,是从机车能力的利用方面来考核机车运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机车平均牵引总重、机车平均牵引载重、机车平均牵引辆数、机车辅助走行率和单机走行率等。

第二类反映机车时间利用状况的指标,是从机车在时间利用方面来考核机车运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机车平均日车公里、机车平均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机车平均全周转时间等。

第三类是综合反映机车能力和时间运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机车日产量。

每项指标的涵义和计算方法分别说明如下:1.机车平均牵引总重(亦称列车平均总重)是指每台本务机车平均牵引列车的总重量,也就是每一列车的平均总重量。

它由总重吨公里除以列车公里求得。

即:机车平均牵引总重(吨)(列车平均总重)=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本务机车公里(列车公里)2.机车平均牵引载重(亦称列车平均净重)是指每台本务机车平均牵引的货物重量,也就是每一列车的平均净重,由净重吨公里除以列车公里求得。

即:机车平均牵引载重(吨)(列车平均净重)=机车牵引载重吨公里/本务机车公里(列车公里)机车平均牵引总重和机车平均牵引载重指标,主要用来反映货运机车牵引能力的利用程度。

机车牵引能力利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列车的重量。

在运量一定的条件下,列车的总重和净重越高,所需开行的列车数减少,因而影响到列车的次数、机车需要台数、乘务员需要人数以及其他有关支出,进而可以增加线路的输送能力。

3机车平均牵引辆数(亦称列车平均组成辆数)是指平均每台本务机车牵引的车辆辆数,也就是每一列车的平均组成辆数。

它是车辆走行公里对列车走行公里的比值。

即:机车平均牵引辆数(辆)(列车平均组成辆数)=车辆公里/本务机车公里(列车公里)机车平均牵引辆数也是反映机车牵引力利用程度的一个指标,其多少取决于机车牵引力、线路坡度、空重车数量的比例以及站线有效长度等因素。

该指标要按客、货列车分别进行统计。

为了客观地反映列车的平均重量和平均牵引辆数,货运列车的车辆公里和总重(载重)吨公里中均不包括单机附挂车辆的车辆公里和吨公里。

4.机车辅助走行率是指机车辅助走行公里占机车总走行公里(或本务机车公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机车辅助走行率(%)=机车辅助走行公里/机车总走行公里(或本务机车公里)×100%机车辅助走行率指标反映机车辅助走行的情况。

机车辅助走行公里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是次要的,应尽量减少,以降低消耗。

为了降低机车辅助走行率,就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各种辅助走行公里,如减少单机走行,提高本务机车牵引总重,科学地组织调车工作减少调车工作量等。

5.单机走行率是指单机走行公里在机车总走行公里(或本务机车公里)或机车沿线走行公里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单机走行率(%)=单机走行公里/机车总走行公里(或本务机车公里)×100%单机走行是一种非生产性的走行,单机走行率也是反映机车牵引能力利用程度的指标。

单机走行率可以按总走行公里计算,也可按沿线走行公里或本务机车公里计算。

但单机走行公里的增减与运输组织水平有关,有时是由于上、下行运量不均衡而造成车流不均衡所产生的。

提高机车调度和行车指挥水平,大力减少非生产性的单机走行公里,是降低单机走行率的重要途径。

6.机车平均日车公里是指每台运行机车平均在一昼夜内走行的公里数,以机车沿线走行公里数除以运行机车台日数。

计算公式为:机车平均日车公里(公里/日)=机车沿线走行公里/运行机车台日数在计算时,沿线机车走行公里中包括本务机车公里、单机公里、重联机车公里,但不包括在特定区间送坡的补机走行公里。

机车平均日车公里分别按牵引类型和运输类别计算。

该指标是从时间利用角度来反映机车的运用效率,提高机车日车公里就可以用同样多的机车台数完成更多的运量。

为了较全面地反映机车运用状况,还可计算支配机车日车公里指标。

支配机车包括运行机车和非运行机车。

非运行机车是指未直接参加生产活动,处于维修和备用等状态的机车。

减少非运行机车台日数有利于提高支配机车日车公里。

7.机车平均技术速度(也称列车平均技术速度)是指本务机车在区间内的走行公里除以其在区间内实际所消耗的时间,即:机车平均技术速度(公里/小时)=本务机车公里/本务机车纯运转时间本务机车纯运转时间是指本务机车在区间内实际运行时间的总和,不包括各中间站的停留时间。

8.机车平均旅行速度(也称列车平均旅行速度)是指本务机车在区段内平均每小时走行的公里数。

它是由本务机车在区段内的走行公里数除以其在区段内所消耗的时间,即:机车平均旅行速度(公里/小时)=本务机车公里/本务机车旅行时间本务机车旅行时间是指机车在区段内的纯运转时间和在沿途各中间站的停留时间,但不包括区段站的停留时间。

机车平均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都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反映机车运用效率的指标。

机车行驶得越快,非生产性的停留越少,速度越高,提高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不仅可以加速机车和车辆周转,加速旅客和货物的送达,同时,还可以减少客货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从而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

机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按电力、内燃和蒸汽机车以及客、货运输分别进行计算。

9.速度系数是指旅行速度对技术速度的比值。

这一系数的比值越高,则说明在中间站的停留时间越少。

10.机车平均全周转时间是指机车每周转一次平均消耗的时间。

计算公式为:机车平均全周转时间(小时/次)=机车全周转时间总和/机车周转次数机车全周转时间可分为机车在机务本段及本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机车在折返段及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机车在区间内的纯运转时间;机车在各中间站的停留时间。

机车平均周转时间也可以按时间相关法进行计算,即根据机车在一个全周转中所消耗的各项时间来计算。

即:机车平均周转时间(小时)=机车周转距离/机车旅行速度+机车在本段及其所在站的平均停留时间+机车在折返段及其所在站的平均停留时间此外,机车平均周转时间还可以根据机车周转距离和机车日车公里进行推算,计算公式为:机车平均周转时间(小时)=机车平均周转距离/机车平均日车公里×24(小时)机车平均周转时间,通常是指货运机车的平均周转时间,因客运机车是按列车运行图和旅客列车时刻表运行的,所以,在现行统计中不予计算。

货运机车的运行交路和乘务员换班制度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因而计算机车周转次数和周转时间的各构成因素时,也不完全相同。

机车平均周转时间是从时间利用角度来反映机车运用效率的综合性指标。

缩短机车周转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停留,在运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机车需要台数,是挖掘运输潜力,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措施。

11.机车平均周转距离是指机车每周转一次平均所走行的公里数。

一般情况下,机车周转距离等于机车交路平均长度的两倍。

机车平均周转距离(公里)=机车沿线走行公里/机车周转次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机车周转距离和机车全周转时间是成正比的。

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蒸汽机车逐渐为电力和内燃机车所取代,机车交路不断延长,长交路、轮乘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肩回式运转方式,因而机车周转时间指标的重要性也在下降,机车日车公里指标更直观地说明机车时间的运用情况。

12.货运机车日产量(也称机车生产率)是指每台货运机车平均在一昼夜内生产的总重吨公里数。

计算公式为:货运机车日产量(吨公里/台日)=货运机车总重吨公里/货运机车台日数货运机车平均日产量是从时间和牵引重量两方面来反映机车运用效率的综合性指标。

机车运用的每一个指标都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个指标,因此,它综合地反映了各环节的工作质量。

提高货运机车平均日产量,可以同用样数量的机车完成更多的运输任务,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