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易红郡/刘东敏【专题名称】高等教育【专题号】G4【复印期号】2005年10期【原文出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京)2005年03期第40~46页【作者简介】易红郡,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湖南湘潭411201);刘东敏,北京师范大学副编审。
(北京100875)【内容提要】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中世纪大学向近现代大学的过渡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欧洲传统大学在数量、地域分布、管理体制、课程结构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种进步为欧洲高等教育的近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文艺复兴/欧洲大学/变迁文艺复兴是公元14至16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叛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价值观念,开创新时代思想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文化对于欧洲大学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迅速发展文艺复兴之前,除个别大学是由国王和教皇创建外,很多大学是在原有学校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自发形成的。
如巴黎大学是以巴黎圣母院附属天主教学校为中心,逐渐聚集大批来自欧洲各地的学者和学生而建立起来的一所自然形成型大学。
也有一些大学是由学者们在迁移过程中形成的,称为衍生型大学。
如许多在巴黎大学学习的英国学者由于受当地官员的迫害,曾多次返回本国,力图建立自己的大学,其中部分师生在英国牛津创办了牛津大学,后来从牛津分离出去的师生又在剑桥建立了剑桥大学。
文艺复兴以后,由于大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先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的大学日益减少,而由国家或教会创建的大学迅速增加。
巴黎大学建立后,法国许多城市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和医学学校的基础上也相继成立了大学。
这一时期创办的大学有卡奥大学(1332)、奥朗日大学(1365)、普瓦提埃大学(1431)、多勒大学(1442)、南特大学(1461)等。
德国大学起步较晚,直到14世纪中叶才建立自己的大学,此前德国学生大多前往意大利和法国上大学。
德国境内创办最早的大学有布拉格大学(1349)、海德堡大学(1385)、科隆大学(1388)、艾尔富特大学(1392)、莱比锡大学(1409)等。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从15到16世纪,德国又出现了第二批大学,它们是弗莱堡大学(1457)、杜宾根大学(1477)、维腾贝格大学(1504)、法兰克福大学(1506)、马尔堡大学(1524)、哥尼斯堡大学(1541)、耶拿大学(1558)等。
15世纪的苏格兰也先后成立了3所大学,在数量上超过了英格兰。
1410年一批原巴黎大学毕业生开始在圣安德鲁斯大学任教,1412年这所大学获得了罗马教皇的批准,于是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宣告成立。
1451年滕布尔主教在市政府支持下在格拉斯哥成立了第二所大学,1494年威廉·埃尔芬斯通主教在阿伯丁成立了第三所大学。
这样加上牛津和剑桥,15世纪英国共有5所大学。
上述大学都以当时公认的巴黎大学为榜样。
如海德堡大学最初的文件规定:“将完全按照巴黎大学的学校法规和管理方法对海德堡大学进行组建、领导和管理。
”(注:杨萌恩.海德堡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6.)由于国家和教会的积极参与,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等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大学。
如西班牙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大学有贡布鲁登塞大学(1499)、多莱托大学(1520)、阿尔马格罗大学(1553)等。
这些大学基本上是仿效意大利波隆那大学和巴黎大学的模式。
据统计,从13至15世纪,欧洲主要国家新建立的大学数分别是:意大利17所,法国16所,德国16所,西班牙和葡萄牙15所,英国4所,其他国家6所(注:黄福涛.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63.)。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新大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思想文化风格和精神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它们在许多方面体现和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旨趣和特征。
这一时期,欧洲大学不仅在数量上增长迅速,而且在地域分布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14世纪末之前,中欧、东欧和北欧的大学数量极少,50%以上大学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特别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地区。
从14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学的地域分布开始由意大利逐渐向西南欧、中欧和东欧其他地区扩展。
根据英国学者拉什代尔的研究,意大利的大学数量基本上呈递减趋势,而法国和德国的大学机构却保持了持续增长,特别是14世纪后德国大学数量急速增加。
到16世纪,大学已在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建立起来了。
当时欧洲各国大学有许多共同之处,如课程设置、办学目标以及高等教育的精神气质等方面是相当一致的。
但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呈现出更多的民族性特征,尤其重要的是,“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政治纷争和信仰差异,导致大学成为一个竞争的焦点,刺激了大学数量的骤增,使得统一性很强的中世纪大学演变为特色各异的大学机构,促进了大学的发展”(注:张应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80.)。
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人文主义教育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的大学教育排斥一切新知识。
14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欧洲各国大学先后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由于文艺复兴最早发源于意大利,因而意大利大学率先感受了人文主义的新风。
15世纪一批来自希腊的拜占廷学者在意大利大学中开始讲授古希腊语言和文学课程,激发了意大利学生对希腊学科的极大兴趣。
在15世纪中期,费拉拉大学希腊文教授瓜里诺的讲学吸引了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匈牙利及意大利等地慕名而来的学生。
佛罗伦萨大学希腊文和拉丁文教授安布罗吉尼由于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深受学生们的好评。
弗吉里奥是意大利第一个系统阐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并将人文主义精神渗透于大学教育之中的人文主义学者。
弗吉里奥在帕多瓦大学任教逻辑学,他写了一篇题为《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的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他所倡导的教育是博雅教育,而这种教育是通过教授人文学科或自由学科实现的。
他说:“我们称那些对自由人有价值的学科为自由学科,通过这些学科我们能获致美德和智慧,并成为美德和智慧的躬行者。
博雅教育唤起、训练和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正是这些才能使人变得高贵。
”(注:褚宏启.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情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3.)到16世纪初,在博洛尼亚和帕多瓦两所大学,虽然亚里士多德的地位依然至高无上,但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希腊和阿拉伯自然哲学家的著作却怀有浓厚兴趣。
在意大利大学里,这种新旧传统能够长期和谐共处,大学的组织方式也使人文主义思想很容易通过文学院而渗透到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中去。
1450年以后巴黎大学艺术系开始聘请少数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担任希腊语教师,一些人文主义教科书取代了中世纪的拉丁文法,巴黎大学出版社也从1470年创办起就刊印一些人文主义书籍。
“但是,这些只是次要的改革,并未影响任何院系的学习方向;大学生活的中心依旧是阿奎那派、司各脱派和奥康姆派之间的激烈论战,以及很少变化的关于传统的逻辑问题和形而上学问题的讨论。
”(注:G.R.波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4.)1494年法国军队远征意大利时引进了一些意大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知识,随后人文主义开始在法国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法国国王弗朗西斯的推动下,法国大学中纷纷开设了人文主义课程。
著名人文主义学者比代在弗朗西斯的帮助下于1530年创建了设有希腊语、希伯莱语、拉丁语和数学讲座的法兰西学院。
法兰西学院不事经院之学,热情欢迎新的古典主义教育和所有以人为中心的研究,开启了时代的新风。
1534年安德烈·古维亚在波尔多创办了一所兼容并包的人文主义性质的奎恩学院。
法兰西学院和奎恩学院成为当时法国人文主义学校的典范。
德国人文主义运动是受意大利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1456年人文主义学者彼得·路德从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开始在海德堡和莱比锡等大学讲授新学。
1462年彼得·路德在莱比锡大学发表了一篇演说,后人认为这实际上是德国大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序曲。
另有一些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也相继出现在莱比锡大学,最著名的是康拉德·策尔提斯,1486年他从艾尔富特来到莱比锡,讲授诗歌艺术。
1476年尼德兰人文主义者阿格里科拉从意大利留学回来后应邀到海德堡大学执教,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在德国大学的传播。
这批人文主义学者与经院主义学者不同,他们反对经院主义教育,主张学习修辞、文体、诗学,倾心于诗歌和书信艺术。
到16世纪,维腾贝格大学、耶拿大学等相继建立了新学,维腾贝格大学还出现了像马丁·路德这样的修辞学教授。
在16世纪的德国大学里,人文主义教学吸引了一大批听众,越来越多的新学科阐述者被任命为大学教授。
人文主义学科在德国大学中被纳入课程体系,这些大学包括艾尔富特大学、维腾贝格大学、海德堡大学和巴塞尔大学等。
英国人文主义运动兴起于15世纪末,此前英国与意大利虽有一些文化交流,但并不足以形成一场人文主义运动。
英国赴意大利的大多是传教士或执行公务的官员,尽管他们把人文主义学者的手稿和著作带回了英国,但并不真正理解这些作品的价值,因此他们回国后并未发起新文化运动。
但在他们的鼓动下,一些贵族开始聘请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来英国任教,如意大利学者斯特凡诺·苏里戈内大约从1465至1470年就已经在牛津大学教授修辞学和希腊语。
总的说来,在15世纪末以前人文主义对英国大学的影响并不大。
15世纪末期,一些外国学者如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把希腊的“新学”和人文主义思想带到了英国,同时一批曾经留学意大利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也开始在英国大学中传授人文主义知识。
1481年格罗辛在牛津大学讲授希腊语言和文学,被誉为“教授希腊文的第一个英国人”。
林纳克1510年在牛津讲授医学、希腊文和拉丁文,是牛津大学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费希尔于1502年在剑桥设立了玛格丽特夫人神学教授席位,他还通过设立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莱语选修生奖学金的方式,极力促使剑桥圣约翰学院成为教授三种语言的学院。
这些人文主义学者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人文主义团体,在他们的推动下,英国大学的人文主义教育迅速而稳步地向前发展。
由于受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影响,西班牙的大学从1470年起就表现出对人文科学的兴趣。
西班牙早期人文主义者都在意大利上过大学,他们热心宣传新的价值观。
同时到西班牙从事教学的意大利学者在人文主义传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473年意大利学者曼托瓦诺在萨拉曼卡大学讲授拉丁诗人的作品;1484和1488年另外两名意大利学者马里内奥·西库洛和彼得罗·马尔蒂雷分别在萨拉曼卡大学讲授同样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