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四、总体施工方法1、道岔采用散铺法进行施工,施工时首先进行测量放线,定出道岔中心、岔头、岔尾平面位置,然后散布岔枕、钢轨、配件、配件,然后进行枕木钻孔、钉道钉等,最后进行线路拨道整修。
2、试车线碎石道床地段道碴施工采用两次铺碴两次碾压的施工方法,然后按照由技术室下发的配轨交底表依次散布轨枕,用汽车吊吊放钢轨,再用扣件将钢轨连接,最后进行线路沉落整修。
3、侧壁式检查坑地段为整体道床,施工时,采用散布法在对应位置先把钢轨、扣件及玻璃钢套管、短轨枕等挂在支撑架下组成轨排后,调整其位置、标高、方向至标准后,再立模浇筑轨下基础混凝土,确保轨道水平、方向准确。
因试车线侧壁式检查坑施工已进行过技术交底,在此不在重复。
4、弹性过渡段为整体道床与碎石道床的混合结构类型,首先进行下部混凝土结构施工,下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道碴铺设,上部轨道施工方法与碎石道床施工方法相同。
5、试车线无缝线路施工采用气压焊接方式,,焊接完成后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线路锁定。
五、详细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一)道碴铺设1、一般碎石道床地段道碴施工:(1)因试车线设计标准同正线标准,故底碴、面碴均采用一级道碴,须注意与车场线二级道碴区分。
(2)非渗水路基地段碎石道床厚度45cm,其中底碴厚20cm,面碴厚25cm,碴肩宽40cm。
碴肩在碎石道床上堆高15cm,试车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枕碎石道床,轨枕下道床厚度45cm(非渗水土路基),其中面碴厚25cm,底碴厚20cm,碴肩宽40cm。
碴肩应在碎石道床上堆高15cm,堆高道碴的坡度为1:1.75。
无缝线路半径小于800m曲线地段,曲线外侧道碴肩宽应增加10cm,边坡为1:1.75。
(3)铺底碴:道碴采用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用推土机、平地机及人工将道碴整平。
为保护路基,在道碴成型前严禁大型机械在路基上行走。
底碴虚铺厚度为24cm左右,也可根据现场试铺试验段确定。
(4)底碴碾压:道床碾压选用小吨位自行式振动压路机(ZS06B)。
道床分几道碾压,第一道稳压采用低碾压速度(≤2km/h),低频(≤20HZ)和低振幅(≤1mm)的振动碾压或静压,以防止碴粒位置产生过大变化而引起侧向移动;以后几遍碾压参数宜选用碾压速度为3~4km/h,振动频率30~50HZ,振幅为1.5~2mm,碾压时从一侧开始至另一侧结束,并且前后碾压方向相反。
(5)铺面碴:底碴碾压合格后,再虚铺面碴,面碴虚铺厚度为25cm左右。
也可根据现场试铺试验段确定。
(6)面碴碾压:面碴碾压施工方法与底碴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压路机压实轨下及其两侧各50cm 范围内的道碴,并以人工配合进行局部整平,直到达到比设计标高低3~5cm,道床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3~0cm。
汽车在已成型底碴上行走,为减少对底碴的扰动,底碴和面碴的施工距离为400m,并低速运行。
2、质量验收标准:(1)铺底碴①底碴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外观等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79)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单位检查生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观察检查。
②底碴进场时应对其杂质含量和粒径级配进行检验。
杂质含量按现行《铁路碎石道碴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试验方法》(TB/T2328.17)进行试验,其含量的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0.5%。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的底碴,每5000m3为一批不足5000m3时亦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
检验方法:每批等距间隔4处取样,每次25kg拌和均匀,分别进行粒径级配和杂质。
含量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③底碴铺设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6g/cm3。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压实密度每5km抽检5处,每处测2个点位。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算碾压机械压强,用灌水法检测压实密度;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检算资料,并见证检测。
④底碴厚度允许偏差±50mm,半宽允许偏差为0~+50mm。
检验数量:每500m抽检1处。
检验方法:尺量。
(2)铺面碴①道碴材质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同一级别的道碴,每50000m3为一批,不足50000m3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按现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②道碴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外观等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生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③道碴进场时应对其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进行检验。
B、道碴针状指数和片状指数按现行《铁路碎石道碴针状指数和片状指数试验方法》(TB/T2328.16)进行试验,针状指数和片状指数均不得大于50%。
C、杂质按现行《铁路碎石道碴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试验方法》(TB/T2328.17)进行试验,其含量的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0.5%。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级别且连续进场的道碴,每5000m3为一批,不足5000m3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每批等距间隔4处取样,每次35kg拌和均匀,分别进行粒径级配、针状指数、片状指数和杂质含量试验。
一般项目④有缝线路单层道床轨道,铺轨前每股钢轨下预铺碴带宽度应不 800mm,厚度150~20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500m抽检1处。
检验方法:尺量。
⑤混凝土宽枕铺轨前铺碴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半宽允许偏差为±50mm,高程允许偏差为±5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00m抽检1处。
检验方法:尺量、水准测量。
⑥无缝线路铺轨前道碴摊铺应按中线铺设,并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碾压,压实密度不得低于1.6g/cm3。
碴面平整度用3m靠尺检查不得大于3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碴面平整度5km抽检10处,压实密度每5km抽检3次,每个测3个点位。
检验方法:检算碾压机械压强、观察检查、用3m直尺测量平整度。
(二)道岔施工1、施工工序及方法:(1)单开道岔施工工艺流程:铺设道碴→道岔及岔枕运输→测量放线→散布岔枕→散布钢轨→散布配件→枕木钻孔→钉道钉→拨道整修→质量检查→补碴养道。
(2)道岔及岔枕运输道岔用汽车或拖车运输,分组装运,每组道岔在钢轨腰部标明道岔在平面图上的岔心编号、道岔类型、辙叉角号数、左、右向等。
道岔配件成捆装运,分组堆码整齐。
岔枕按长度分开装运堆码,并做好标记。
岔料卸车采用汽车吊配合人力进行,用人工或汽车吊将钢轨搬移到铺设位置。
如用人工卸车时,应使用托杆徐徐滑下,不得从车上直接摔下,以免摔伤钢轨,尤其是尖轨。
(3)铺设道碴:道岔散布前,按要求将道碴摊铺碾压完成后方可进行道岔铺设。
道碴摊铺碾压工艺见上述表示。
(4)散布岔枕:岔枕按标准图检验,并将长度写在岔枕上,然后在地面上划出岔枕长度分界点及岔枕取齐线,按点线散布岔枕。
(5)散布钢轨:人工抬运(10~14人一组)按标准图钢轨排列顺序从岔头起,先直股后弯股进行散布。
定出岔心位置,然后连接钢轨,并拨正位置。
用起道机将钢轨打起,按轨腰上的岔枕间距方枕。
(6)散布配件:按部位散布夹板、螺栓、垫圈、道钉、垫板、轨撑、连杆等。
(7)枕木钻孔:用道尺或支距尺量出各部位的轨距及曲线支距,并用摇钻钻孔。
(8)钉道钉:放妥垫板,先钉直股,拨正拨顺,丈量支距,再钉弯股钢轨,由转辙器、导曲线、辙叉部位钉联。
(9)拨道整修:道岔钉完后由全部人员将道岔各部位拨顺,并将空板和忽起忽落处用顺高就低的方法,将道岔各部位进行整修。
(10)质量检查:检查各部位的材料数量、道岔位置、轨距、导曲线支距、附带曲线支距、轮缘槽宽度、尖轨密贴等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11)补碴养道:按规范要求进行补碴养道工作。
2、质量验收标准一般规定(1)道岔铺设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图号为DCZ311(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碎石道床用)的图纸进行施工。
(2)道岔前后各50根(含岔后长岔枕)轨枕的类型应与岔枕类型相同,每千米铺设根数及扣件应与连接线路标准一致。
(3)当道岔轨型与连接线路轨型不一致时,道岔前后应各铺一节长度不小于6.25m与道岔同型的钢轨;在困难条件下,长度可减小到4.5m。
前后道岔间距小于9m,且道岔轨型不一致时,应用异型轨连接。
(4)可动心轨辙叉道岔起道作业时,两股道应同时起平,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同一个平面上,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
(5)可动心轨辙叉道岔改道作业时,应采用调整不同号码轨距挡块调整轨距,调整量不足时可加垫片调整,但厚度不得超过2mm。
主控项目(1)道岔及岔枕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查验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观察检查、尺量、点数。
检验方法:尺量。
(2)道岔紧固螺栓扭距应为100~120N.m,扣件螺栓扭距应符合扣件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组道岔抽检扣件、接头、紧固螺栓各3个,涂油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测力扳手检测,观察检查。
(3)道岔各类螺栓丝均应涂有效期不少于2年的油脂。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木岔枕端头应经捆扎后使用,并在直股外侧取齐。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道岔铺碴整道主控项目①道碴的材质、品种、外观、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应符合《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5.3.1~第5.3.3条规定。
②整道后的道岔应道床饱满,捣故密实。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③钢轨接头、尖轨尖端、跟部、辙叉心等部位不得有空吊板;其他部位不得有连续空吊板,空吊板率不得大于8%。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锤击。
④道岔转辙器及尖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转辙器(或可动心轨辙叉)应扳动灵活。
B、尖轨无损伤,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顶面2mm。
C、在静止状态下,尖轨尖端(或可动心辙叉)至第一牵引点应与基本轨密贴,间隙小于0.2mm;其他地段小于1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1、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摊铺、碾压道碴→布枕→方正轨枕→上扣件→初次整道→养道维护其中布枕前砼枕须做好硫磺锚固工作,硫磺锚固施工已进行过技术交底,本次交底不再重复。
2、施工步骤及方法(1)测量放线:施工前先进行线路中线控制点测量,控制基标直线120m,曲线60m及曲线起终点、曲中点各设一个。
加密基标直线6m 、曲线5m各设一个。
分包单位须尊重测量劳动成果,及时将基标点用砼等方法进行维护。
(2)道碴铺设、碾压:施工工艺详见上述道碴施工内容,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