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写《静力压桩施工记录表》,并经当班监理工程师验证签名后方可作为有效施工记 录。同时由旁站人员填写真实有效的《静压桩施工旁站记录》。
桩位放样
桩机行走就位调平
吊桩插桩(拍照)
对点调直(拍照)
静压沉桩
电焊接桩(拍照)
焊接冷却
继续沉桩
送桩到位(拍照)
1、按照设计意图,控制施工时的桩顶标高。在桩顶到达设计标高时,记录沉桩阻力值; 2、桩位标高须应定期检查,每日竣工的桩位要进行校核; 3、当沉桩接近设计标高时,不可过早停压,否则在补压进时发生压不下或压入过少的现象。 4、当压桩阻力迫近压桩机能力时,为避免浮机失衡现象的发生,应立即停压,同时避免造成断桩或其他安全事故。 5、填写《静力压桩施工记录表》中最终油压表、最终压力、打桩结束时间、设计桩顶标高、实际桩顶标高、入土深度、送 桩深度等项。
静压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管桩检查 1、外观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2、桩径直径为500mm,偏差在±5mm以内;3、管桩壁厚为125m m,偏差在±5mm以内;4、桩顶面平整度小于10mm;5、桩体弯曲度小于1/1000L。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在工程中。由旁站 人员填写《静压桩施工旁站记录》中“桩体质量检查”项。 桩位施工测量后,必须进行轴线对照测量控制基准线、桩位对轴线、桩位与桩位之间的校核检查,施工中桩必须准确对位 ;桩位放样群桩允许误差2cm,单桩允许误差1cm,设置的样桩应钉设钢筋头,钢筋头刷红油漆,便于施工时找寻,并在未 施工区域拉警戒线,防止扰动,并在打桩前进行复核。填写《静力压桩施工记录表》中“定位偏差”项。 桩机行走过程中应避免对已经放好的桩点位造成破坏。桩机就位,按额定的总重量配置压重,调整机架垂直度。 管桩摆放平稳后,在距管桩端头0.29L处,将捆桩钢丝绳套牢,使管桩与地面基本成45°~60°角向上提升,将桩吊起进入桩 架龙门,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桩顶扣上与有动滑轮组位的压梁箱相连贯的桩帽,并使桩帽中心与桩身纵轴线吻合,并 保持垂直。管桩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 找出布设好的桩标志(埋设在地面下、长约30cm的φ6的钢筋),以其为圆心画直径为500的圆,桩端须与所画圆吻合,以 保证桩位的准确性。检查有关动力设备及电源等,防止压桩中途间断施工,确定无误后,即可正式压桩。 调整桩机水平,压桩下沉约0.5m,然后从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用两台经纬仪对桩的垂直度进行调整,控制在0.5%以内。调 整好桩身的垂直度,方可继续进行沉桩。每根桩入土后均须做标高记录,为此,施工区附近设置不受沉桩影响的水准点, 一般要求不少于2个。该水准点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予以保护,不受损坏。 压桩过程中,经常观察压力表,控制压桩阻力,调节桩机静力同步平衡,勿使偏心,检查压梁导轮和导笼的接触是否正常 ,防止卡住。填写《静力压桩施工记录表》中“垂直度偏差”项。 1、管桩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顶宜高出地面0.5~1.0m。 2、接桩时上下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第一节桩定位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时方可开始压桩。 3、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4、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周围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再分层施焊,施焊应对称进行。 5、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三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缝完成面凸出外表面1mm。 6、焊接接桩焊缝属于二级焊缝应符合以下要求。 A、纵向受力焊接接头,每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20%的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检测; B、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凹陷或焊瘤; C、焊接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D、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等缺陷允许值及接头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7、填写《静压桩施工旁站记录》中“接桩质量检查”和“接桩焊接时间”项。 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沉桩,自然冷却时间不应少于8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沉桩施工。填写《静力压 桩施工记录表》中“电焊间隙时间”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