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成效、存在问题及我县可借鉴做法一、滨江区总部经济与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成果1、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该区集团总部产业起步于1998年,是在“工业进园区、农民进小区、总部进城区”的规划建设目标的指导思想下确立的;发展于2002年高新区、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后,发展模式以园区的业态为主。
整个园区位于滨江区政府东西两侧区块、沿江区块及沿江南大道地块,总用地面积680亩。
⑴、总部园区企业入驻情况目前,已正式入驻高新区(滨江)集团总部区块的集团总部共有38家,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
园区内主要由五大类企业构成:一是原区内企业,主要有萧宏、威陵、兴耀、东冠、网新、信雅达等6家;二是具有国有股份性质的或背景的企业,主要有新大、农资、省邮电、市邮政、富兴电力、华龙、省交通、香溢、新联通等9家;三是省内民营企业总部,主要有康恩贝、苏泊尔、吉利、雪峰、中财、海越、盾安、凯恩、华达、辛迪、盛世高登等11家;四是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主要有汉氏、峰明等2家;五是房地产企业。
主要有萧山丽晶、紫晶、中奥建设、绍兴锦盛、义乌银通、华图置业、三江房产、龙鑫投资、翱鹰实业、卓冠置业等8家。
⑵、总部大楼建设情况目前已有17家单位正式投入使用,分别为新大、农资、苏泊尔、威陵、兴耀、雪峰、萧宏、华龙、省交通、康恩贝、新联通、盾安、市邮政、中财、富兴电力、海越、东冠集团等;在建16家,分别为省邮电、香溢、浙大网新、信雅达、华元、丽晶、辛迪、华图、银通、龙鑫、三江、紫晶、汉氏、峰明、卓冠置业;其余5家正在进行开工前期准备工作。
2、楼宇经济发展现状该区的楼宇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业态:一是以康恩贝、东冠、盾安等集团大楼为代表的总部楼宇;二是以“天堂软件园”等十大产业园和“白马湖模式”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楼宇;三是以在建的星光大道步行街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楼宇。
⑴、总部楼宇。
目前集团总部园区内17家单位已投入使用,已建成面积32.7万方,已使用面积22万方,待招商面积10.7万方。
目前正式投入的总部大楼入驻率基本上达到70%以上。
⑵、产业楼宇。
目前该区拥有天堂软件园、杭州高新节能环保科技园、杭州西湖数源软件园、杭州东部软件园、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杭州高新东方科技园、杭州拓峰科技园、杭州西溪软件园,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华业高科技产业园等十大特色产业园,入驻率达90%以上。
⑶、星光大道。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分A、B、C、D 四区块,其中A、B区块占地39.579亩,计划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C、D区块占地39.8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C、D区块商业面积7万平方米)。
其中C、D区块已开街,第11届西博会开幕式晚会就在星光大道星光国际广场举办,目前已引进韩国易买得超市、舒适堡、肯德基、星巴克、好味当快餐等商家。
3、发展成果截止目前,已入驻的总部企业在该区新注册企业74家,注册资金54亿元,其中外资1.6亿美元,投资生产项目12个。
从行业分布看,有房地产开发及服务业24家、制造业12家、贸易业9家、技术服务业15家、投资及管理机构8家、建筑业2家、咨询、广告、运输、旅游各1家,整个园区内共有上市公司12家(康恩贝、苏泊尔、吉利、网通、网新、信雅达、凯恩、省邮电、盾安、海越以华联控股的2家上市公司)。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1—9月)总部企业在该区纳税分别约为1.37亿元和2.3亿元、2.9亿元、3.2亿元、3.2亿元,对该区的财政贡献呈较快的递增趋势;特色产业园园内共有高新区企业520家,2009年完成税收收入8.95亿元,其中区财政收入2.85亿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1、强化招商是关键。
引进和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招商是关键。
该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把握了以下一些环节:一是实施专业化招商。
以区外经贸局(招商局)为主负责楼宇(总部)项目的招商,确保招商工作专业化水准,提高招商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实施定向招商。
及时跟踪民营企业500强、上市公司和省属企业的投资动态,实行定向上门招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实施以企引企招商。
认真做好对现有总部企业的服务,充分发挥它们以企引企的作用,还对楼宇内的相关人员进行招商业务知识培训,建立起了总部企业的招商队伍和工作网络。
四是实施专题招商。
通过举办招商说明会和签约仪式,实施专题招商。
据统计,2009年该区新引进入驻楼宇企业262个,其中外资项目32个;到位资金17.25亿元,其中外资到位1.01亿美元。
出租面积92000平方米,楼宇招商进展平稳。
2、加大宣传是手段。
该区制作了总部地块招商手册,将总部区块环境介绍以及剩余规划地块作了说明,并配合杭州市有关部门搜集整理列入“831”工程重点楼宇资料图片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高新区(滨江)新的楼宇招商手册,将该区的楼宇图谱、重点楼宇以及楼宇政策介绍相结合,向投资客商全方位展示高新区楼宇全景。
3、完善布局是思路。
依托现有优势产业的布点,根据滨江新城和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规划思路,一是整合优化总部招商资源,完善六大总部区块的用地功能,以满足不同类型总部的需要。
按综合办公用地、研发用地和工业用地三大类别,以团队开发、合作开发,单独实施、联合建设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了总部项目引进过程中的用地成本过高、产权分割困难等矛盾。
二是深化六大总部区块(公建中心区块、浙商总部区、通信、安防研发企业总部区、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软件、服务外包、数字电视总部区、网络游戏、动漫制作、文化创意总部区)的城市设计,按商务办公总部、研发总部、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等不同功能总部楼宇的设施规模、设施定位、交通组织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超前规划。
4、健全政策是基础。
为积极发挥政策在楼宇(总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政府主导力带动业主主体力和市场配置力,该区在今年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新40条(包含楼宇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修订新的政策,并专门赴下城、拱墅等老城区的对口部门学习取经,学习发展、培育楼宇经济方面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充分调动楼宇业主、入驻单位和社会各界等一切积极因素,既注重了对总部企业的扶持,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对总部高管、人才的激励,达到政府与企业高管互动,企业与人才互促,政府、企业和人才“三赢”的最优效果,使该区的高新产业楼宇经济成为杭州楼宇经济的一大亮点。
三、存在问题通过实际参与与调研,发现该区集团楼宇(总部)尽管发展较早、基础较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一是总部经济的发展特色有待彰显。
总部产业的指向度不明显,这从入驻滨江总部园区五大类企业的构成即可见一斑。
而且该区总部经济基本上还处于传统型经济模式,技术服务行业经济贡献较低,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总部缺乏,国内外一线企业的高端总部处于空白。
二是总部经济产出规模有待提高。
尽管总部企业对滨江区的财政贡献逐年提高,但其经济产出占该区经济总量仍然偏低。
2008年,总部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税金和利润总额三项指标比上年同期增长20.9%、64.3%、319.8%,占该区比重的22.6%、5.3%、2.3%,2008年总部企业营业收入为328亿元,与该区1625亿元目标相比,其规模仍然偏小。
而且由于总部区块生活、居住、消费氛围没有主城区浓厚,集团总部企业中消费带动效应还有待时日。
三是楼宇经济贡献效益有待提升。
该区的商务楼宇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由企业自身需要建设商务大楼,投入使用后除了自用外由大楼物业管理部门对空余楼层进行招租;另一种由开发商直接通过市场取得土地后进行建设,投入使用后买断给各个业主,再由大楼物业管理商提供物业服务,楼宇内部套间的租赁、买卖则由各业主自行通过中介等渠道推向市场。
以上两种情况,特别是第二种情况使楼宇的动态信息变得难以掌握,给招商引资带来很大的困难。
业主单位以租金效益为前提,在引进企业的同时很少关注企业是否落户该区,造成该区入驻楼宇的企业注册率低下。
四是楼宇经济资源环境有待升级。
滨江作为新城区,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老城区相比,还存在着人气不旺、商业氛围不浓等制约楼宇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同时,各楼宇的硬、软环境参差不齐,从发展角度看还存在部分楼宇停车泊位紧缺、楼宇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
在特色产业园区标准厂房招商方面,园区内部管理服务水平和硬、软环境较差,整体功能还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
五是楼宇(总部)经济后续发展有待拓展。
该区总部经济的发展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划起步早和土地定向招商,自2005年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后,经营性用地挂牌不能再设置定向条件,房地产商也参与综合用地的竞买,使得综合用地成本大幅提高,2010年9月挂牌的杭政储出34号地块(江滨9号西侧),最后成交价格达到每平方米6632元,每亩达到1604万元,这使得部分意向总部企业望而却步,一些总部项目难以顺利落点。
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土地后以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大多将大楼建设成产权式酒店或单身公寓进行出售,给该区楼宇(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我县在发展总部经济中可借鉴举措1、对我县楼宇现状进行摸底调查。
总部经济的基础和载体主要是楼宇,楼宇经济是总部经济中税收贡献率最大、产业联动效应最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部分。
我县楼宇情况不明是目前发展楼宇经济的主要障碍,2011年,建议由县招商部门牵头,县商务局、经贸局、开发区管委会及各乡镇配合,对全县范围内已建、在建、拟建楼宇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全县的楼宇资源总量,为楼宇招商拓展空间。
2、建设楼宇信息系统。
由县信息办主导,县招商部门配合,将统计好的全县楼宇信息在黟县政府网上予以发布,以供企业需求。
建设楼宇信息系统主要突出体现三大功能,一是体现楼宇供求信息,主要由出租及出售、求租及求购和园区推荐等内容组成;二是租、售楼宇的配套服务功能,即为楼宇的使用、交易、租赁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标准文本下载以及信息公告等服务,尽可能为楼宇经济参与者提供便利;三是建立工商、税务、财政、发改和招商局的信息共享机制或平台,实现楼宇信息的动态更新和掌控。
3、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力度。
根据2010年招商引资的差距,在2011年将主要抓好项目扑捉、跟踪零表项目,抓内外资的引进和实际到位工作。
根据市对区县内外资考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联系企业,主要抓好现有在建项目的投资情况,积极鼓励业主利用市外资金进行投资,挖掘有效内资,切实完成2011年考核指标;同时想方设法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发商务楼宇,下大力气抓好商务楼宇企业入驻,着力吸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在黟县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加快形成一批特色楼宇、专业楼宇和总部楼宇,以存量带增量,就是以存量楼宇的消化来带动增量楼宇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