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2.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 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 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 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 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 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 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 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 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 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達空、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流。
三、判断题1.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v)2. 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X )3. 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V )4.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X )5. 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V )6. 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V )四、简答题1.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 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 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5. 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为小循环。
6. 水循环的作用?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1. 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 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 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 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 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 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 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 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9.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 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12.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 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15. 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16. 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7. 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8. 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9. 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20.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1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22 .残留含水量: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发、蒸腾消耗时的含水量。
23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24 .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二、填空1.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岩石空隙可分为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3.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厂影响孔隙度。
4. 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5■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6. 毛细现象是发生在固、液二三相界面上的。
_ _ —7. 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石性质。
8. 岩性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隙的_大小与多少。
—9_松散岩层中,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孔隙大小;只有在孔隙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孔隙度才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
-三、判断题1. 松散岩石中也存在裂隙。
(V )2. 坚硬岩石中也存在孔隙。
(V )3.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形状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X )4. 两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圆球状岩石,排列方式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
(V )5.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分选程度对孔隙度的大小有影响。
(V )6.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情况对孔隙度的大小没影响。
(X )7. 松散岩石中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
(V )8.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方式对孔隙大小没影响。
(X )9. 裂隙率是裂隙体积与不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X )10 .结合水具有抗剪强度。
(V )11 .在饱水带中也存在孔角毛细水。
(X )12 .在松散的砂层中,一般来说容水度在数值上与孔隙度相当。
(V )13 .在连通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岩石的空隙越大,给水度越大。
(V )14 .松散岩石中,当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V )15 .对于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较大时,给水度的值也大。
(X )16 .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中,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成,往往滞后于水位下降,所以给水度与时间有关。
(V )17 .松散岩石中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V )18 .松散岩石中,孔隙直径愈小,连通性愈差,透水性就愈差。
(V )19 .在松散岩石中,不论孔隙大小如何,孔隙度对岩石的透水性不起作用。
(X )20 .饱含水的砂层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孔隙压力恢复后,砂层仍不能恢复原状。
(X )21 .粘性土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孔隙压力恢复后,粘性土层仍不能恢复原状。
(V )22 .在一定条件下,含水层的给水度可以是时间的函数,也可以是一个常数。
(V)23. 在其它条件相同而只是岩性不同的两个潜水含水层中.在补给期时,给水度大,水位上升大,给水度小,水位上升小。
(X )24. 某一松散的饱水岩层体积含水量为30%,那么该岩层的孔隙度为。
(V )四、简答题1. 1. ???简述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方式。
当分选性较好时,颗粒愈大、孔隙也愈大。
当分选性较差时,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小颗粒所充填,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直经。
排列方式的影响: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隙大。
2. 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
排列方式愈规则、分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
3. 裂隙率一般分为哪几种?各自的定义?裂隙率分为面裂隙率、线裂隙和体积裂隙率。
面裂隙率:单位面积岩石上裂隙所占比例。
线裂隙率:与裂隙走向垂直方向上单位长度内裂隙所占的比例。
体积裂隙率:单位体积岩石裂隙所占体积。
4. 地壳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地壳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1) 岩石“骨架”中的水(沸石水、结晶水、结构水)(2)岩石空隙中的水(结合水、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5. 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水有何特点?结合水束缚于固体表面,不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水分子排列精密、密度大,具抗剪强度;重力水在自身重力下运动,不具抗剪强度;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存在于固、液、气三相界上。
6. 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岩性、初始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降速。
岩性主要表现为决定空隙的大小和多少,空隙越大越多,给水度越大;反之,越小。
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时,释水不充分,给水度偏小。
7. 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因素有:岩性、颗粒的分选性、孔隙度。
岩性越粗、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透水能力越强;反之,岩性越细、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透水能力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