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孤独的天才——孟德尔
格 雷 戈 尔 ·孟 德 尔 , 天 主 神 父 。 1856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 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题为《植 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但当 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00年 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 视,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时代背景
18世纪杂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杂交能否产生新种
19世纪动、植物的杂交研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①生产的目的,即为了提高农作物的量和培养观赏植物新品种。
②理论研究的目的,即以杂交试验为手段来探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的奥秘。
虽然目的不同,但结果相似,即在杂交试验中,人们观察到杂种性状的 一致性和杂养后代性状的多态性等遗传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规则 的遗传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未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所以,探讨生 物性状的遗传问题就成为19世纪生物学家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豌豆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P:亲本,杂交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P
×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过程;
F1
F1:表示杂种第一代;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
受精产生后代。
F2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 成的的生物个体称为杂种二代。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与发展—等位基因
(一)不完全显性现象 (1)镶嵌型显性 指显性现象来自两个亲本,两个亲本的基因作用,可以在 不同部位分别表示出非等量的显性。 (2)中间型 指F1的表型是两个亲本的相对性状的综合,看不到完全的 显性和完全的隐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1) F1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显性 性状,而F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F1自交。在F2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均表现出来,这种现 象叫做性状分离。 (3)F2中,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和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呈 现一定的分离比例3:1。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与发展--复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将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定义为复等位基因。
1.有显性等级的复等位基因 如家兔的毛色遗传:C代表全色基因,cch代表青紫蓝基因,ch代表喜马拉雅型基因, c代表白化基因
全色(全灰或全黑) : 喜马拉雅型(耳尖、鼻尖、尾尖及 CC、Ccch、Cch、Cc 四肢末端是黑色,其余为白色) :
ch ch、 chc
青紫蓝(银灰 色) :cchcch、 cchch、cchc
四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关系:C >cch>ch>c
白化(白色,眼色淡红) :cc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与发展—非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提问:图中哪些基因为 非等位基因?
圆形与皱形的比例大体上是3:1。
黄色和绿色的比例也是3:1。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 ♂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RrYY(黄圆) YyRr(黄圆)
yR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皱)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RrYY(黄圆) YyRr(黄圆)
yR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皱)
yr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黄皱) yyrr(绿皱)
占比例为:
黄色种子315+101=416
416/556=74.8%
绿色种子108+32=140
140/556=25.2%
种子形状这对相对性状在556粒种子中的数目和所
占比例为:
圆形种子 315+108=423 423/556=76.1%
皱形种子 101+32=133 133/556=23.9%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
1.互补作用 在2个或者2个以上不同座位上的显性基因相互补充而表现出新性状,这 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叫做互补作用。具有互补作用的基因叫互补基因。
书中例子可以观察到两点: ①子代的鸡冠不像任何一个亲本 ②子二代出现两种新的类型,一种是胡桃冠,另一种是单冠。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与发展—非等位基因
2.累加作用
P RR x rr
F1
Rr (圆) x rr (皱)
♂ ♀
r r
R Rr(圆) Rr(圆)
r rr(皱) rr(皱)
F2 Rr (圆)
rr (皱)
1(106) : 1(102)
测交验证图解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三)分离现象的解释与验证 孟德尔分离规律基本内容
1. 遗传性状由相应的等位基因所控制。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 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第一章思考题
1.染色体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染色质与染色体?二者有何区别?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何异同?这二者在遗传与变异中扮
演什么样的角色? 4.染色体变异有哪些类型? 5.基因突变有哪些特性?
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孟德尔定律 第二节连锁交换规律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第四节动物形态遗传的规律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YYRR
yyrr
F2一共出现了4种类型,其中两种类型是亲本原有 性状的组合,称为亲本型,另外两种类型是亲本原
来没有的组合,称为重组型。
YyRr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子叶颜色这对相对性状在556粒种子中的数目和所
♀ ♂ YR
yR
Yr
基因座: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是生物体从亲代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例如圆形豌豆 植株的基因型是RR,皱型豌豆植株的基因型是rr。
表现型:在基因型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性状
纯合体:由相同的基因组成基因型的个体(纯合子),如RR、rr。
杂合体:不同的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杂合子),如Rr。
P
RR(圆形) x rr(皱型)
G
R
r
F1
Rr(圆形)
F2 ♀♂
R
r
R RR(圆) Rr(圆)
r Rr(圆) rr(皱)
RR(圆) Rr (圆) rr (皱) 1 : 2 :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图解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三)分离现象的解释与验证 2、分离规律的验证 孟德尔进行了测交实验。测交实验是 用隐性个体与待测个体进行杂交,以 推测待测个体基因组成的杂交方法。 (2)测交的应用: ①验证孟德尔对一对杂交实验“假说 一演绎”过程是否正确 ②推测待测个体基因的组成。
yr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黄皱) yyrr(绿皱)
黄色圆形:1YYRR,2YyRR,2YYRr,4YyRr 9
绿色圆形:1yyRR,2yyRr
3
黄色皱形:1YYrr,2Yyrr
3
绿色皱形:1yyrr
1
结合方式有16种,基因型9种,表现型4种
①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一对 基因与另一对基因在分离时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完全自 由的、随机的; ②雌雄配子在结合时也是自由组合的、随机的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四)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规律是:F1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 F1自交产生的F2个体表型比例是3:1。但是这种性状分离的 比数,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体现。这些条件是: (1)用来杂交的亲本必须是纯合体。 (2)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作用是完全的。 (3)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配子的生活力 相同,两种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4) F2中3种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等。
(三)分离现象的解释与验证
1、孟德尔的假说
(1)生物体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后称为基 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显 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R)来表示,控 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用 小写字母(如r)来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杂合 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与发展—等位基因
(二)等显性 指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显示出来,彼此没有 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三)致死基因 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四)延迟显性 指一类杂合个体在幼龄期表现隐性性状,当个体发育到一定年 龄时才表现出显性性状的显性类型。
2. 体细胞内成对等位基因虽同在一起,但并不融合,各保持其独立性,在形 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只能得到其中之一
3. F1产生不同配子的数目相等,即1:1。由于各种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即具有同等的机会,所以F2中等位基因组合比数是1RR:2Rr:1rr,即基因型 之比为1:2:1;显隐性的个体比数是3:1,即显隐表型之比为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