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8章 其他新能源的发电与应用
第8章 其他新能源的发电与应用
以和燃气机、蒸汽机、等组合构成联合发电系统。
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是工作温度最高的燃料电池,可以在没有
催化剂的条件下,在电池内部进行天然气的改质反应,可望用于不需要改 质器的电源。
22
五种燃料电池的主要特点
燃料电池
典型电解质
工作温度 (℃)
优点
缺点
转换效率 (%)
碱性燃料电池
KOH H2O
60 23
燃料电池实用化需要满足3个条件: 1.性能好; 2.寿命长和可靠性高; 3.经济性。
目前研制的燃料电池,这3个条件还不能都达到。因 此,要在继续研究第一代燃料电池,并促进其实用化的同时, 还必须开发效率更高的第二代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 池和第三代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
将来到了氢能时代,以氢为燃料,可望得到效率很高 的燃料电池。
13
燃料电池的发展史
燃料电池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自1839年W. R. Grove制作了第一只燃料电池和1959年F. T. Bacon制 作了第一只实用型燃料电池,对燃料电池的研究已经 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实 现了技术上的真正突破。
“燃料电池”这个名称是蒙德(Mond)和莱格( Langer)在1889年首次采用的。
1. 一般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是直接接触的,不能形 成电子的定向流动,对外没有电流(功)输出。
2. 电化学反应, 反应物之间不能直接接触,有电 解质隔开,电子必须经过外电路才能到达负极, 在外电路形成了电子的定向流动,对外有电流 (功)输出。
11
不同发电方式的发电效率与电厂规模的关系
12
各类发电厂排气比较(单位,kg/106 kwh)
地热资源可分为热水层、干蒸汽田、湿蒸汽田、干热岩层。
·热水层。热水层由地下水受大地热流升温而形成,具有常温 以上到90℃的低温热水,离地面较近,使用方便,用得最广。
·干蒸田层。干蒸田层在盆地或河流三角洲的泥沙地带形成, 埋地较深(约数千米),压力较高,温度在150℃左右,是 理想热源。
·湿蒸汽田。湿蒸汽田是高温水系统,水温度为150~400℃,当域靠近岩浆层,埋地深 处压力较高,出地面时会产生饱和蒸汽,当温度压力降低后,就形成干湿水汽混合物。 湿蒸汽田虽好,但地球上这种资源并不多。
17
8.1.2 氢燃料电池发电与应用技术
2、燃料电池的分类
碱性燃料电池(Alkaline
Fuel Cell,AFC)
按 电 解 质 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按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工 作 温
磷酸燃料电池
度
质
(Phosphoric Acid
33
8.2.1 概 述
8.2.1.1 地热及分类
·干热岩层。干热岩层位于靠近岩浆的干岩层。利用这部分能量时需采用复杂的办法, 如通过深层钻孔、注水方法取出热量。干热岩层地热能最为丰富,可获取的热量巨 大,是将来可利用的热源。
·干热岩和地压两类尚处于试验阶段,开发利用很少,未来可能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 ·岩浆型资源的应用还处于课题研究阶段。
燃料电池(Fuel Cells, FCs)是一种将燃料储存的化学能通过 电化学反应(不经过燃烧过程)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
以氢气为燃料的FC,仅有的产物是水和热量等。
其主要特点是由于反应过程中不涉及到燃烧过程,因而其能量 转换效率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的效率可高达60-80%, 实际使用效率是普通内燃机的2-3倍。且具有燃料多样化、噪音低、排 气干净、对环境的污染小、没有转动部件、模块化结构、可靠性、运 行性和维修性好等优点。
范
不
Fuel Cell,PAFC)
围
同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不
来
(Molten Carbonate
同
区
Fuel Cell,MCFC)
.
分
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低温型燃
料电池
中温型燃
料电池
高温型燃
料电池
1. 碱性燃料电池 2. 质子交换膜燃
34
8.2.1 概 述
8.2.1.2 我国的地热资源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的特点:藏滇、台湾、东南沿海及滇川有4个温泉密集带,广阔的平 原地区虽无温泉出入,但地下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热水及热卤水资源。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带如下
☆ 藏滇地区。西藏地区和云南省 腾冲火山区是我国地热资源最 丰富的地方。
80
(1) 启动快 (2)室温常压下工作
(1)需以纯氧作氧化剂 (2)成本高
70
磷酸燃料电池
H3PO4
固体氧化物燃料 电池
ZrO2 Y2O3
熔融碳酸盐燃料 电池
Na2CO3
200
对CO2不敏感
(1)对CO敏感
(2)工作温度高
(3)成本高
40
(4)低于峰值功率输出时性
能下降
(1)可用空气作氧化剂
1000
4
8.1.1 氢能简介
l)所有元素中,氢重量最轻。
2)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因此在 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氢
3)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
的 特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 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2)可用天然气或甲烷 工作温度过高
>60
作燃料
(1)可用空气作氧化剂
650
(2)可用天然气或甲烷 工作温度过高
>60
作燃料
质子交换膜燃料 含氟质子交换
电池
膜
80~100
(1)寿命长 (2)可用空气作氧化剂 (3)室温工作 (4)比功率大 (5)启动迅速 (6)输出功率可随意调 整
(1)对CO非常敏感 (2)反应物需要加湿
宇宙开发用的燃料电池采用的是纯氢和纯氧,价格 昂贵,作为民用的燃料电池必须另辟蹊径。有的提出采用 化石燃料改性的、含有杂质二氧化碳的氢气,并用空气代 替纯氧,用磷酸代替氢氧化钾碱性电解质。
用改性的燃料气体,用磷酸作电解质的燃料电池需 用大量高价的铂金作催化剂,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燃料 电池不可能用于民用。
7
8
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的原理图
9
阳极反应: H 2 2H 2e
阴极反应:1
2
O2
2H
2e
H2O
总的反应:
H2
1 2
O2
H2O
电极的名称规定:
正极,阳极,Anode 负极,阴极,Cathode
Cathode
10
电化学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的区别
开发的热点和方向。
19
8.1.2 氢燃料电池发电与应用技术
3、燃料电池发电与控制技术
燃 燃料料
燃料 重整系统
控
制
系 空气
空气
供应系统
统
DC/AC 变换系统
剩气 循环系统
电力 (高温燃料电池)
排热 回收系统
热输出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构成框图
20
8.1.2 氢燃料电池发电与应用技术
3、燃料电池发电与控制技术
24
25
26
27
28
8.2 地热能发电与应用技术
目录
概述 地热发电技术
地 热空调 地 源热泵 地热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29
羊八井地热电站
30
地热电厂
31
冰岛地热发电
32
8.2.1 概 述
8.2.1.1 地热及分类
地球的半径为6370km,从内到外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的厚度为30~40km,地 核的温度约为5000℃,由内到外逐渐降低。地壳不是最好的传热体,只有通过比地壳 更好的传热体才能利用地下的热能,如水或岩浆,因此地壳的凹陷处可以获得较强形 式热能,比如盆地的温泉或火山。
热管理
余热回收
燃料 供给
燃料处理器 (汽油或甲烷)
H2
燃料
电池堆
燃料电池控制器 -空气管理 -燃料管理 -传感器
DC/DC 变换器
DC/AC 变换器
蓄电池
220V/50Hz 负载
电力控制器
中央动力控制单元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框图
21
8.1.2 氢燃料电池发电与应用技术
4、燃料电池的发展与应用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燃料电池技术与相关设施产业的开发紧紧联系 起来作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例如美国的“展望21世纪(Vision 21)”、“自由 车(Freedom CAR)”、“自由燃料(Freedom Fuel)”,日本的“新日光计 划(New Sunshine Programe)”,以及欧洲的“焦耳计划(JOULE)”等。 燃料电池在电动汽车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料电池
1. 磷酸燃料电池
1. 熔融碳酸盐燃
料电池
2. 固态氧化物燃
料电池
18
• 按照开发时间顺序,一般将磷酸燃料电池称为第一代燃料
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称为第二代燃料电池,固态氧 化物燃料电池称为第三代燃料电池。
• 以电解质的种类对燃料电池进行分类是目前较普遍采用的
方法。
• 其中MCFC、SOFC和PEMFC型燃料电池是当前国内外研究和
由于一种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发电 机的问世,使人们对燃料电池的兴趣推迟了大约60年 。当时制约燃料电池研究的另一个原因是电化学热力 学方面有进展而电极反应动力学方面没有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