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诗》的音乐审美价值浅析

《木兰诗》的音乐审美价值浅析

《木兰诗》的音乐审美价值浅析
杜国庆学号:201011217115
(成都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音乐表演声乐专业,成都,636600)
[摘要]:《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

虽然是叙事诗,但给读者的感受却是具有极强的抒情性。

在该诗篇中,繁与简各得其宜,各显其妙,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义。

此外,《木兰诗》极富语言艺术,既有民歌的口头语和严格的诗化语,也完美的做到了长短句的结合。

本文试图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对《木兰诗》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诗歌创作的艺术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乐府民歌;《木兰诗》;美学价值
北朝民歌《木兰诗》(又名《木兰辞》)以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女英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伟大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位勇敢机智,纯真善良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明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作品问世以来千古传诵,女主人公木兰人人喜爱,深刻地表达了古代民众的思想感情。

《木兰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既是对女性潜力的伟大发现,也是对诗歌音乐审美价值的伟大发现。

在中国文学史上,《木兰诗》与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经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木兰诗》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对现代诗歌创作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叙述与抒情相结合。

从体裁上来看,《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但给读者的感受却是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字字句句娓娓道来,感染力丰富。

全文通过细腻的描述,蕴情感于其中,情感表现深刻,贴合东方艺术特征,深得含蓄、形象之艺术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开篇便平铺直叙,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木兰忧心忡忡的原因,通过平淡的叙述突出地表现了木兰对父母的真挚之爱。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在这一段中,同样是叙述,却很好地表现了木兰对父母及其家人的深切之情。

从文字上看,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木兰的心情,却比直接描写更深刻,更让人感动。

蕴含在描写中的抒情,虽含蓄婉转,却
能更好的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对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创作表达方式。

二、具有音乐艺术价值的语言形式。

从语言的生动性来看,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一首诗歌的艺术价值高低,往往也取决于运用语言艺术高低。

《木兰诗》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纵观全文,语言简练质朴,没有过多的刻意修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生动的语句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全文侧重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很好地保留了民歌的传统形式和风格,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贴合了民歌的共同特点。

从语言的丰富性来看,单就原韵来说,《木兰诗》隔几句换一个韵,没有一韵到底,而是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使诗歌音节复杂而有变化,适合篇幅较长诗歌语言表达的需要。

“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些相当于一个题下的不同曲子,并且《木兰诗》的这些曲子是完整的,句数却比较参差,与其他大多数民歌每韵的句数相对整齐的形式不同,独具风格。

从语言的艺术性来看,在文学艺术中语言的含蓄蕴藉是其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其存在的必然因素。

《木兰诗》中,语言形式极具多样性。

既有民歌的口头语,又有严格的诗化语,并且还有长短句的结合。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口头语如“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等这些语言,完全口语化,十分明白晓畅,真正表现出古诗的朴素自然,简洁明了,具有纯真协和的特点。

诗化语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等,这是诗人运用了对偶的表现手法,使诗歌的时空得到拓展,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

在古代诗歌中,严格的诗话语不但有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而且还有词语的特殊运用等。

诗化语是富有人为化特征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结合运用,不但读起来流畅顺口,而且很富有节奏感。

长短句的结合:《木兰诗》的语句长短顺其自然,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大体一致。

从整个诗歌的句子字数来看,以五言为基础,间以七言句、九言句等,长短错落有致,形成鲜明的节奏感,使诗歌更具有音乐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意义。

三、繁简有度,提高诗歌的音乐美。

《木兰诗》中对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进行了大量铺叙,用比较繁杂的语句将情感表现得极为细密,十分贴切地表明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坚定决心。

至于战争的整个过程,却写得极为简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短短的几句,便将十多年的战争进行了完整的交代。

较大的时空跨度,更好地留给读者审美想象的空间。

在整篇诗歌中,繁简有度,较好地帮助诗歌的表情达意,也使诗歌张弛有序,节奏鲜明,有效地提高了诗歌的音乐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木兰诗》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音乐美的鲜明艺术特征,对现代诗歌创作将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深入研究《木兰诗》的音乐审美价值,将有助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古老华夏文明,为现代文学创作树立典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