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1、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韵语记忆:一强一弱两块板,两极必用导线连,同时插入电解液,活动导体溶里边。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4、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被设计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发生,两极反应式叠加后应该与氧化还原反应式吻合,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负极失去的电子数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7、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当它用导线连接上用电器形成闭合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1)在外电路: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内电路: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 NO 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 NO )8、原电池的基本类型:(1)只有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类型:负极溶解,质量减小;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是在正极可能有气体产生或正极质量增大。
(2)两个电极都参与反应的类型:例如:充电电池类的:蓄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
(3)两个电极都不参与反应的类型:两极材料都是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强碱溶液。
9、电解质溶液的作用:运载电荷或参与电极反应(产生沉淀、放出气体、改变微粒的存在形式)。
10、如果负极产生的阳离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二者将发生反应使得各自的离子浓度减少,并可能伴有沉淀或气体的产生。
11、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的条件下: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负极,不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正极。
例 1:两极材料分别是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是浓硝酸,虽然金属活动性铝比铜活泼,但是由于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再继续反应,而铜与浓硝酸发生氧化反应,在电池中,铜作原电池的负极,铝作原电池的正极。
例 2:两极材料分别是镁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虽然金属活动性镁比铝活泼,但是由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氢气,而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在电池中,铝作原电池的负极,镁作原电池的正极。
12、在非氧化性酸的酸性条件下或中性条件下,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做负极。
二、应该对比掌握11 种原电池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格式:电极名称(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氧化还原类型)1、铜锌 非氧化性强酸溶液 的原电池(伏打电池) (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稀硫酸)(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2H + = Zn 2+ + H 2↑ (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正极( Cu ): 2H + +2e -=H 2↑(还原反应) ;负极( Zn ): Zn -2e -=Zn 2+ (氧化反应) 。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 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6.5 克。
( 3)微粒移动方向: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内电路: SO 24 (运载电荷)向锌片移动, H + (参与电极反应)向铜片移动的电子放出氢气。
2、铜锌 强碱溶液 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 +2OH - =ZnO 22+ H 2 ↑(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①正极( Cu ): 2H + +2e -=H 2↑(还原反应) ;修正为: 2H 2O+2e - =H 2 ↑ +2OH -②负极( Zn ): Zn -2e -=Zn 2+ (氧化反应);修正为: Zn +4OH - - 2+2H 2O-2e =ZnO 2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 2.24 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 6.5 克。
( 3)微粒移动方向: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内电路: OH -(参与溶液反应)向锌片移动遇到 Zn 2+发生反应产生 ZnO 22 ,Na +(运载电荷)向正极移动。
3、铝铜 非氧化性强酸溶液 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和铝;电解质溶液:稀硫酸。
)(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Al+6H + = 2Al 3+ + 3H 2↑(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正极( Cu ): 6H + +6e - =3H 2↑(还原反应) ;负极( Al ): 2Al -6e -=2Al 3+ (氧化反应) 。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6.72 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 5.4 克。
( 3)微粒移动方向: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电子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内电路: SO 24 (运载电荷)向铝片移动, H + (参与电极反应)向铜片移动得电子放出氢气。
4、铜铝强 碱溶液 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 +2OH - +2H 2O=2AlO 2 + 3H 2 ↑(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①正极( Cu ): 6H + +6e -=3H 2↑(还原反应) ;修正为: 6H 2O+6e - =3H 2 ↑ +6OH - ②负极( Al ): 2Al -6e - =2Al 3+ (氧化反应);修正为: 2Al +8OH --6e -=2AlO 2 +4H 2O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6.72 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5.4 克。
( 3)微粒移动方向: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电子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内电路: OH -(参与溶液反应)向铝片移动遇到Al 3+发生反应产生 AlO 2 , Na + (运载电荷)向正极移动。
5、铝铜电池 浓硝酸 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浓硝酸)(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4H + +2NO 3- =Cu 2+ +2NO 2↑ +2HO(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①正极( Al ): 4H + +2NO 3 - +2e - =2NO 2↑ +2HO (还原反应); ②负极( Cu ): Cu-2e - =Cu 2+ (氧化反应)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4.48 升 NO 2,负极质量就减小 6.4 克。
( 3)微粒移动方向: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电子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
②在内电路: H + (参与电极反应)向铝片移动与NO 3-汇合, NO 3-(参与电极反应)得电子产生NO 2 。
6、镁铝 非氧化性强酸溶液 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镁和铝;电解质溶液:稀硫酸。
)(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2H + = Mg 2+ + H 2↑(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正极( Al ): 2H ++2e -=H 2-=Mg 2+(氧化反应) 。
↑(还原反应) ;负极( Mg ): Mg -2e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 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 2.4 克。
( 3)微粒移动方向: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镁片,电子由镁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
②在内电路: SO 24 (运载电荷)向铝片移动, H + (参与电极反应)向镁片移动得电子放出氢气。
7、镁铝强 碱溶液 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镁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 +2OH - +2H 2O=2AlO 2 + 3H 2 ↑(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①正极( Mg ): 6H + +6e -=3H 2↑(还原反应) ;修正为: 6H 2O+6e - =3H 2 ↑ +6OH -②负极( Al ): 2Al -6e -=2Al 3+ (氧化反应) ;修正为: 2Al +8OH --6e - =2AlO 2 +4H 2O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6.72 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5.4 克。
( 3)微粒移动方向: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镁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电子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镁片。
②在内电路: OH -(参与溶液反应)向铝片移动遇到Al 3+发生反应产生 AlO 2 , Na + (运载电荷)向正极移动。
8、氢气和氧气细菌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磷酸) ( 1)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 2 +O 2=2H 2O(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①正极(惰性材料) : O 2 +4e -=2O 2- (还原反应);修正为: O 2 +4H + +4e -=2H 2O ②负极(惰性材料) : 2H 2 -4e -=4H + (氧化反应);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消耗3.2 升氧气,负极同时消耗0.4 克氢气,电解质溶液增加3.6 克水。
9、氢气和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钾溶液) ( 1)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 2 +O 2=2H 2O(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①正极(惰性材料) : O 2 +4e -=2O 2- (还原反应);修正为: O 2 +2H 2 O +4e -=4OH - ②负极(惰性材料) : 2H 2 -4e -=4H + (氧化反应);修正为: 2H 2 +4OH --4e -=4H 2O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消耗3.2 升氧气,负极同时消耗0.4 克氢气,电解质溶液增加 3.6克水10、甲烷和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钾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4+2O 2=CO 2+2H 2 O 。
在强碱性条件下修正为: CH 4+2O 2 +2NaOH=Na 2CO 3+3H 2O ;CH 4+2O 2 +2OH - =CO 32 +3H 2O (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①正极(惰性材料) : 2O 2 +8e - =4O 2-(还原反应);在强碱性条件下修正为:2O 2 +4H 2O +8e -=8OH -②负极(惰性材料) : CH 4 ---2-+7 H 2O-8e → CO 2 (氧化反应) ;修正为: CH 4 –8e +10 OH =CO 3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消耗 4.48 升氧气,负极同时消耗 2.24 升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