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7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7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7(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

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

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对一些闹事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简单化地将其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发表了 ( )(分数:2.00)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论持久战》D.《矛盾论》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

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

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对一些闹事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简单化地将其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他联系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少数人闹事问题、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等,系统地阐明了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因此答案是选项A。

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 ( )(分数:2.00)A.毛泽东B.周恩来C.陈云√D.陈毅解析:解析: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因此答案是选项C。

4.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 )(分数:2.00)A.《矛盾论》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解析:解析: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内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提供了理论武器。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著作。

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 )(分数:2.00)A.1956年1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C.中共八大的召开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解析:解析: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这是他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问题的第一篇理论性、政策性很强的文章。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以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的建设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6.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表述是 ( )(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B.小资产阶级C.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D.社会中间派解析:解析: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着重讲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郑重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首次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知识分子的观点。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 ( )(分数:2.00)A.大鸣大放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推陈出新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解析:解析: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论十大关系》报告后作总结讲话,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确立,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8.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 ( )(分数:2.00)A.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B.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和各民族的团结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析:解析: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所以要正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9.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分数:2.00)A.健全党内外民主法治B.加强人民民主专政C.重点发展重工业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解析:解析:主要任务是针对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而提出的。

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则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0.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1.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所面临的形势包括 ( )(分数:2.00)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B.国内反封建斗争的任务已经完成C.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D.完成了祖国的完全统一解析: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解放全中国的任务尚未完成,许多解放区还未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帝国主义国家企图通过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搞垮新中国。

12.毛泽东在1952年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依据在于 ( )(分数:2.00)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官僚资本已被没收√C.全国范围内的土改基本完成√D.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解析:解析:1952年6月,在“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13.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企业资产的来源包括 ( )(分数:2.00)A.国民政府财产√B.官僚资本√C.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1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提出的“一化三改”中的“三改”是指 ( )(分数:2.00)A.对农业的改造√B.对手工业的改造√C.对林业的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解析:15.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分数:2.00)A.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B.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我国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16.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解析: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形态并存的经济制度。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1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分数:2.00)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D.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D。

1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分数:2.00)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解析:解析:“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超额完成,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和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19.1951年年底到1952年春,在党政机关干部中,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 )(分数:2.00)A.反贪污√B.反浪费√C.反官僚主义√D.反自由主义解析:20.新中国成立后,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的两面性是( )(分数:2.00)A.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B.妥协性C.剥削工人取得利润√D.革命性解析:解析:妥协性和革命性是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两面性。

相关主题